江南故里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ie19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懵懂地离开,却不知再无回来,家乡在我,已经是遥远而依稀的梦。
  该回去么,还回得去么,无数次地问自己,是时候了,真的是时候了,于是收拾了简单的行囊,暂时抛却打拼留下的满目沧桑,简简单单地来,就让我简简单单地回……
  
  关于家乡的片子我拍了不少,各类题材的都有。这样的表现方式是我比较喜欢的风格。在熟悉的环境下拍摄,我总是对局部的东西更关注一些。
  用到的相机比较杂,有中画幅的针孔相机、禄来6008、LOMO相机等,也有135康泰时T2(1991年推出的一款胶片便携相机)、数码单反等。
  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按照想要达到的视角效果,来决定使用什么器材。如果时间比较充裕,现场细节、影调比较好的时候我会用禄来6008,需要突出主题性的事物我会用针孔相机。我有几台自己改装和DIY的针孔相机,其中有视角大小和画幅比例的区别,以适应不同场合。
  照片输出时,色彩管理系统、专业屏和分光仪的校准相当关键,包括胶卷的自己冲洗和扫描以及最后的艺术微喷。为了整体的效果,这些流程全部在自己手中掌控。毕竟照片最终还是要和其他艺术品一样回到现实中来,输出的效果才有同等比较或衡量的意义。
其他文献
迄今为止,九龙壁是我所见到过的造型最完美的龙雕,我们见过有许多场合的龙的造型源自九龙壁,只可惜九龙是琉璃瓦做的,虽然造型完美,但缺乏厚重与高贵感,我拍摄过各个角度的九龙壁,选择其中一张作为素材,并尝试通过Photoshop将琉璃瓦转换变成青铜的效果,在保留龙的精美造型的同时,增加它的金属质感。    1 在Photoshop中打开龙的素材片,用钢笔工具将龙的造型仔细抠好,并作为图层1;保留透明背景
在所有的题材中,风光摄影的队伍也许是最庞大的,尤其在中国。如果你看到上千支三脚架排列在元阳多依树或者坝上小红山,你真的不用感到惊讶,因为当地人已经司空见惯了。如果是参加旅行团拍张到此游的纪念照,或者目的只是把眼前美景带回去,有时间的时候拿出来和家人、朋友欣赏自娱,这种拍法完全没有问题,我们身边确实有朋友仅拿相机来记录旅程和感触放在博客上供人分享。但是,如果碰巧还想拿这样的照片投稿,就不能不三思而后
当年七省通衢的商业重镇湖南洪江古商城因其独特的历史遗存,吸引了众多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前往拍摄。以老街古巷为题材的摄影作品历来很多,但大多千“片”一律。去过洪江几次后,我总感觉拍出来的片子缺乏创新,自己只不过是将别人拍摄过的东西又记录了一遍。2008年3月,当我再次来到洪江,跟当地影友们聊起拍摄老街古巷时,“如何寻找新的角度?”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当途经一家玻璃店,无意中瞥见镜子映射的影像时,我
从1999年至今,我从事摄影艺术创作已经整整十个春秋了,在此期间我拍摄了些自己喜爱的照片,并在所参加的国内、国际影展等影赛中获得了诸多奖项,包括连续三届得到了中国摄影界最高个人成就奖——“金像奖”的殊荣。所以时常有朋友向我咨询参加影赛能够获胜的“窍门”。静下心来,回顾自己参与各类比赛的经历,加以总结,权当是我参赛能够胜出的“窍门”吧!    细看规则,仔细分类    把握规则是参与各类摄影竞技活动
兵者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忙碌于名目繁多的各式摄影竞技中的您,一定梦想拥有本“九阴真经”、“葵花宝典”式的摄影竞技“武功秘笈”,从而打遍天下无敌手。基于大家的这种渴望,我们从杂志中精选了2009年各个影艺竞技之精品,邀请国内外名家评委全方位披露影艺选美之道,巧取影坛高手之参展秘笈,汇集成这部值得学习、品味和收藏的《获奖秘籍》。  虽然有“无招胜有招”的圣训,但是从古至今,各门派就从来没有缺少
三十一年前的丙辰清明,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事件——四五运动。这场完全自发的群众运动,实际上是当年一月周恩来总理逝世后群众悼念活动的继续。那年一月八日,为中国革命奉献了毕生的周恩来总理,在病魔的折磨和四人帮的迫害下,含冤辞世。周总理一生鞠躬尽瘁的勤勉,是人民敬仰的道德楷模。在他即将走到生命尽头之时,还受到四人帮多方面的攻忤,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大气愤,加之人们对文革倒行逆施的愤懑,
联想Thinkpad W700    如果你是一个专业影像从业人员,这年头需要处理RAW文件,需要剪辑高清影片,需要经常对显示器校色……所有这些都是精益求精的工作要求,是否必需一台硕大的台式工作站才能搞定这些问题?不一定,联想Thinkpad W700的专业功能会令你吃惊。    处理海量照片和高清视频:超高配置  ThinkPad W700笔记本采用英特尔酷睿2 至尊处理器 Q9300,主频可达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金像奖”评比,也是我从事摄影二十多年来在摄影道路上的一个总结。自从我1987年至今,我拍摄草原游牧民族,已经20多年了,我希望通过这次奖项来认定一下我二十多年来的摄影水准。当然,对一些前辈而言,我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摄影人,但重要的是我是一个记录者,我只知道拍摄。  我的20幅摄影作品用普通绒面纸输出,参选作品题:“北纬45°——心情草原”,拍摄历程十年。内蒙古草原很大,几年是拍不完
摄影包、摄影背心、摄影袋,都是日常摄影中必需的,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优势。轻便型赛富图F6冲锋摄影袋独具特色,让我们一眼看去就像个轻装上阵的士兵,只不过摄影人手中的“武器”是照相机,而不是冲锋枪。    独具特点  我见过各种款式的摄影包,但赛富图冲锋摄影袋还是头回见,新鲜有趣,使用起来轻便快捷,贴身舒适,的确与我的双肩背和单肩背摄影包有些不同特点.据说,赛富图摄影袋的设计灵感就是取自于士兵的冲
百米高空,一架开着舱门的直升机、一位摄影师,不间断的咔嚓声湮没在轰鸣的飞机噪音中。他是谁?他在拍什么?  不同于其他航拍作品,2009年度“哈苏大师”、德国摄影师斯蒂芬·齐韦斯用其独特的角度展示了镜头正下方的人间景色,若实若虚,像地图,像桌面游戏,更像“盗梦者”的梦境蓝图。  从正上方看世界,斯蒂芬将体育场、休闲的人群、房屋、汽车等景物通过看似平面的影像分离开来。从他所在的高度,将工业区、建筑区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