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初中英语公开课的观察与思考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hczwh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课堂教学有没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华东师大崔允漷(huò)教授
  背景
  在中国,我们在听课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教师。我们关注教师的学科素养(学科知识是否扎实,学科思维是否严密),关注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学目标设计是否科学,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合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有效,等等),总之,主要是教师,即使也关注到学生,也常常是从证明教师的学科素养好、教学素养高的意义上去关注的。因此,给人的感觉是教师的行为可以脱离学生的行为,并能单独作为教学评估的内容而存在。
  公开课的优点
  一、导入自然,生动有趣
  导入活动的设计安排与所授课的内容密切相关,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很容易把学生们的兴趣都调动了起来。这些导入活动有效地导入文本主题或话题、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为后面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作了有效铺垫。
  二、情感交流,巧设任务,环环相扣
  授课教师善于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互动,鼓励学生们通过观察、模仿、体验、探究、展示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三、围绕目标,创设情境,培养能力
  授课教师注意巧妙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预设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分层推进,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的帮助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的角色在课上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公开课的问题
  一、导入冗长
  在导入的设计上形式花哨,时间冗长,有喧宾夺主之感,这样会让课堂的导入过于芜杂,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进程,导致后面的教学环节无法按时完成。
  二、要求过高
  优质课的教学目标的确立要适当,问题的设置、练习的安排都应符合学生实际水平,难易适当。但部分授课教师明显要求过高,其任务设置过难,练习过多,甚至超出部分学生的能力范围,这会导致课堂教学任务难于完成,这样必然挫伤一些学生的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课堂气氛会显得较为沉闷。
  三、教学手段求多
  参赛的教师都是经过选拔的优秀教师,许多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掌握和积累了一些比较成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但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合理取舍,灵活运用。在优质课评比过程中,部分教师走马灯似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把“优质课”上成了教学手段演示课,结果导致课堂结构零散,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即时评价缺乏机智
  1.即时评价缺乏针对性。
  2.即时评价缺乏情感性。
  3.即时评价缺乏鼓励性。
  4.即时评价缺乏客观性。
  最近几年,理论界对教学过程中的评价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意义,提倡“学习性评价”,甚至有了“评价即学习”这样的命题。在一堂课里,是不是有评价的因素存在,以及这些评价因素是不是起到了作用、起了什么作用,这些在我们的观课评教项目里,似乎还是盲区。
  五、多媒体运用过多,缺少精美的板书
  在授课过程中,很多老师忽略了板书,甚至连课题都不写,仅仅通过切换幻灯片来呈现知识内容。个人认为,板书应该是每节课最重要内容的呈现,帮助学生梳理内容,复习巩固知识起重要的作用。正确、优美、层次清晰的板书内容,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是有效的帮助和促进。
  六、提问对象过窄,问题设置不科学
  在授课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教学顺利,避免冷场,只提问部分能力较强、积极活跃的学生。此外,部分问题的设置较为糟糕,甚至逻辑不通幼稚可笑,这样势必影响信息全面准确的反馈,也会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在授课中应该科学设置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维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不管是在认识上还是在实践中,老师们都要有更为清晰的课程意识。从课程层面来观课评教,是比较专业的一种视角,值得提倡。
  七、缺乏读书环节
  英语语感的增强和朗读训练是分不开的。在英语课堂上,经常的、持之以恒的英语朗读有利于学生获得牢固的英语整体知识,更能培养其语感,教学中也可以省去了许多繁杂的语言规则的讲解。
  个人建议
  观课评教,其实“观”的对象与“评”的对象是不一样的,“评”的对象主要是教师,但“观”的对象主要是学生。观察学生,从学生的现场反应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有效性,这似乎是一种更为科学的评课方式。评课更多的是从解释学生为何出现某种状况的角度来描述的,着眼点还是学生,所以我们一线教师最好多做如下工作:
  一、加强学习和研究,努力实践教与学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
  有效备课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驾驭教材能力、教育教学水平的集中体现,因此精心有效的备课是有效课堂的根本保障。2011年实施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能够用英语做什么”为评价标准。
  二、钻研教材本身内涵,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课堂教学中重难点要突出
  回归文本,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感知和探求相关词汇、短语和句型的意义、功能与用法,并尝试依托或借助课文内容练习使用所学的语言知识。
  课堂活动应有利于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的技能。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各项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每个活动都应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像程晓棠教授所说,“如果教学活动脱离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有趣的教学活动也难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充分信任学生,有效开展多种活动,多让学生自主学习、品味语言
  注重提问的目的性与层次性,启发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复杂思维能力。
  四、全员参与
  全员参与必积极性高涨,高涨的背后在于老师不断地质疑、激发、引导,这也形成了老师“促进学习”的三种形式:没有问题时进行质疑,有了问题时引导解决,获得成果时即时评价。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应该表现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这里的学生,指的是“每一个”。全员参与,才能实现全员学习。在当前大班额的情况下,虽不能落实对个体学生的个别教育,但完全可以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因材施教,这也应该成为教师“备学生”的要求。如“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都实现了全员参与,这也是称之为一节好课的基础条件。
  五、将各种语言能力的培养有效渗透到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课外知识
  我们对学习材料,着重从“可用”来考虑,考虑的主要是能否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研究英语能力的意图,而所谓“挑战性”则主要是从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来考虑的,两者的差异是明显的
  墨尔本大学Tim McNamara教授认为:英语教育并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一种交流工具,还应挖掘其更多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如培养学生的品格,发展学生心智等更深层次的价值。
  六、评价应该以课标为标准,评价方式要多样,尤其要有利于学生的提高和发展
  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学习反馈地过程,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及时应对学生的问题。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上,教师在整堂课中创造了很多评价学生的机会,比如当学生对活动过程做出回答时、小组活动时。对学生深思熟虑而又头头是道的回答进行有意义的表扬并加以强调,比如“你已说了很多关于……从你的回答中很显然可以看出……”等等。这些表扬帮助学生明白怎样的回答是好的,并怎样去重复这种回答技能。教师尊重孩子们的回答,赞扬他们的思维,有时还需要用声调的变化来影响学生。
  结束语
  Tell me, and I will forget.
  Show me, and 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 and I will understand. by...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注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得当,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2]周亚.通过深层次解读文本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实践[J].2014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3]朱晓燕.《英语课堂教学策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2月第1版
  [4]王笃勤.中小学教师教学策略书系《初中英语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8月第1版
  [5]鲁子问,唐淑敏.《英语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7月第1版
  [6]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2002年8月第1版
  [7]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第2次印刷
其他文献
【摘 要】“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是新课改的客观需要。当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自己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构建高效英语课堂奠定良好基础。本文重要从四个方面积极探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学生;问题意识;英语  一、营造民主氛围,学生敢问  学生敢问是培养学生问题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其特点是在血管造影时发现颈内动脉末端狭窄或阻塞,伴有脑底异常血管网形成,此网形如吸烟时所喷的烟雾,故称烟雾病。
【摘 要】当前,小班化任务教学模式成为我国众多高中学校采纳的主要教学模式,这主要是由于其将小班教学因材施教的特征与任务教学模式的高参与度特征实现了有机结合,在这种模式的指引下,能够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英语语言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学生英语素养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小班化;任务教学模式;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新课改指出教师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摘 要】本文结合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和大纲要求为提高初中生写作能力设计了一个分阶段训练的写作课程。  【关键词】英语大纲;训练基础;进阶强化  初中英语大纲、新课标对初中毕业生的写作要求为: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信息并进行简单描述;能写出常见体裁的短问,如报告或信函;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填写有关个人情况的表格,如申请表,能做简单的书面翻译。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很大
【摘 要】试卷讲评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是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如何发挥试卷讲评课的最大效益,让学生在初中政治学习中内化知识,深化理解应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政治;试卷讲评;措施  考试作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解答问题的一次重要实践活动,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也能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因此,试卷的讲评是思品
目的 本文就目前病人知情同意权在护理环节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根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供护理人员借鉴.方法分析目前病人知情同意在护理环节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病人知情同意在护理环节中落实不力的原因.结果提出护理环节过程中落实"知情同意"的对策和建议:重视护理环节过程中落实"知情同意";重视告知义务与病人知情内容.结论转变观念,加强知情权和同意权是病人生命权的重要保证,这种权利不单指书面形式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淋巴组织中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呈无痛性或进行性加重,常继发感染自身免疫性贫血或肿瘤累及骨髓发生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据有关资料报道,9%~16%淋巴瘤患者可出现白血病转化[1]。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术后对病人舒适度的不同影响.方法 将82例脑血管造影病人随机分为肱动脉组21例、桡动脉组28例、股动脉组33例.在行脑血管造影后对其术肢局部疼痛情况、术肢麻木、肿胀、肌肉痉挛、腰酸背痛、术后排尿方式及睡眠情况的对比.结果 经肱、桡动脉造影组比经股动脉造影组病人更易接受.结论 经肱、桡动脉行造影对于病人的预后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较少引起并发征的发生。
【摘 要】时事政治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时事政治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运用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应对策略,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逐步提升。  【关键词】时事政治;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引言  时事政治作为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的重要延伸和补充,在针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和影响。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灵活运用时事政治需要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