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染”博弈之趣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uye262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白裤瑶靛染是集“防染”与“染色”为一体的传统手工艺,作者对在田野调查中得到的靛染相关内容进行整理,从白裤瑶靛染材料的准备、靛染的工艺流程、靛染的艺术魅力和靛染的保护传承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能够对白裤瑶靛染提供一些翔实的文献数据和参考。
  关键词: 防染 染色 靛染
  白裤瑶是我国南方具有悠久历史的山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里湖瑶族自治乡,八圩瑶族自治乡和贵州荔波瑶山公社一代,大都依山而居,经济闭塞,至今仍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正因如此,白裤瑶人民仍保留着较未完成的传统民族文化,有“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之称”。其中将“防染”与“印染”巧妙结合的靛染技艺就是这块“活化石”中的典型代表。靛染技艺是白裤瑶长期以来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艺技术,其材料古朴环保,全程手工完成,每件都独一无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笔者于2015年7月到10月,亲自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几个寨子进行田野调查,对白裤瑶靛染技艺做了全方位研究。
  一、白裤瑶靛染材料准备工作
  在手工印染的世界中,以防染工艺制作的生活用品或艺术作品,不仅历史久远,而且应用极为广泛。防染工艺原理,是以“防染”与“染色”这样的对立状态、博弈过程而呈现的具有独特艺术形象与风格趣味的作品。白裤瑶靛染材料的准备主要分为防染材料的准备与染布材料的准备。
  1.防染材料的准备
  白裤瑶服饰是画绣合一的服饰,不论女子上衣还是百褶裙都需要在染色之前用自制的蜡染刀具在上面画上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画”,这种画在当地称为“粘膏画”。画“粘膏画”所用的“粘膏”就是主要的防染材料,这也是白裤瑶与其他运用蜂蜡等材料进行防染的民族最大的不同。粘膏产自当地一种土生土长的树木的树汁,这种树木上细下粗形似酒瓶,是一种椿科植物,有雌雄之分,只有雌树会产树汁,瑶语发音同“戈就”,汉语译作“粘膏树”。粘膏树树汁采集需要一个月时间,一般三四月开始,白裤瑶村民用刀将几米高的粘膏树树皮每隔30公分左右错综交叉砍破长15公分左右的纹路,到次月就会有粘稠的树汁流出来。一般一颗粘膏树能流8到10公斤粘膏,阳光好时流得更多。每年四五月份,白裤瑶村民会拿着罐子、水桶等工具,在底部加一点水(防止粘膏粘在容器底部),去取粘膏。画粘膏画只有粘膏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另外一种防染材料,那就是牛油。粘膏与牛油1∶1混合放入黑色小铁锅,用玉米秆燃烧加热3~4小时,使其充分融合为黑褐色,备用,此时制作粘膏画的防染材料已准备齐全。
  2.染色材料的准备
  白裤瑶靛染工艺遵循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生态循环,最主要的染色材料靛青也是取自植物蓝靛。白裤瑶人以前家家户户都种有蓝靛,大多移栽在芋头地及箐沟边,以土质潮湿的地方为宜。每逢夏秋两季,采收其茎叶洗净放入制作靛青染料的桶内,倒入清水漫过茎叶,密封三到四天使其自然发酵,期间每天要开封拿粗木棍捣碎茎叶并来回搅拌一次,让其充分氧化,待到水变成黄绿色即可取茎叶残渣,在水中按照每100公斤水放入0.5公斤生石灰的比例放入生石灰,快速搅动,让其快速融合,靛蓝还原成靛白,溶于染液,易于对纤维染色,再在空气中氧化为靛蓝而被固着于染布上。再放置一周左右,水桶底部会有沉淀,这便是染色的主要材料靛青。
  二、白裤瑶靛染工艺流程
  1.磨布上浆
  打算做衣服的土布,首先需要用碱水清洗晾干,再把地里挖来的芋煮烂,抹在土布背面放置在案台上,用带有类似圆头的木棒来回磨布,使布面平整。
  2.粘膏画绘制
  粘膏画绘制是防染的主要步骤。将用玉米秆煮好的粘膏和牛油防染材料备好待用,准备用铁片制作的头部呈三角形的大小不同尺寸的画刀各两把,选刀一般看要画的图案,比较粗的线条图案一般选择头部比较大的画刀,比较细小的图案反之。画图时,由于粘膏离开火会凝固,火太大粘膏又会被煮过,呈现其他颜色,因此要控制住火候,通常借助玉米秆正在煮的热度,下笔蘸取粘膏,立刻到土布上绘画,速度要快,手腕要配合画笔来回转动。
  3.染色
  染色是整个靛染工艺的灵魂步骤,也是相对比较复杂的一步。染布是要分日子的,有的人适合老虎日染,有的人适合鸡日染,有的人适合龙日染,而且都要避开生日那天。选好日子就可以准备染色了,首先是染液的配制,配制多少依据家庭人口和需要做的服装而定,据当地村民介绍,一般的四口之家服装所用蓝靛大概50公斤左右。把准备好的蓝靛放入染缸,按照0.5公斤蓝靛加入90公斤水的比例调匀,同时放入0.5公斤自酿高度高粱酒(也可选择高度白酒),少量草木灰,放置3至7天,水经过化学反应逐渐变成黄色,在水面会产生一些泡沫,再加入0.25公斤蓝靛,0.25公斤自酿高度高粱酒(也可选择高度白酒),待到第二天便可以染布。染布时将需要染色的布料放入调好染液的染缸,浸泡5到6天,用木棍取出,晾干,这时面料一般会呈现淡淡的蓝色,再在染缸中加入0.25公斤蓝靛和0.25公斤自酿高度高粱酒(也可选择高度白酒),再次放入已晾干的面料复染。此过程分三天进行,前后重复三次,面料基本会染成深蓝色。如果需要染深浅不同的颜色,比如浅色底子深色画面,就可以先把布料染5天,变成浅蓝色后晾干再去绘制纹样,再投入染缸复染接下来的三天。如果需要染深蓝偏黑色的布料,还需要一种着色剂,当地人成之为“薯酿”,也有人称之为“红薯药”,这种植物生长在地下,是类似于木薯的一种根茎织物,皮肉都呈红色。等到阳光好的日子,将薯酿煮出红色的水,放入想要染黑的布料,一分钟左右取出晾干,再重复此动作7到8次即可染出深蓝偏黑色的布料。染完布,还需要给染好的布料做纺染处理,去山上采鸡血藤叶子,捣碎兑水,将面料放入水中浸泡一分钟取出晾干,此过程重复三次就完成了整个染色工艺。
  4.脱膏
  脱膏是将画有粘膏画的面料上面的粘膏脱掉。需要将草木灰加入水中煮沸,趁热投入布料,用木棍顺时针搅拌,直至粘膏融入水中,即可完成此过程。   三、白裤瑶靛染的艺术魅力
  1.统一于共性的个性美
  白裤瑶服饰从纺纱、织布到后来的画、绣、染都是由每个妇女纯手工完成,每一块布料上通过“防染”和“染色”展现出来的纹样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相同的主题也都表现得风格多样,妙趣横生。这种结果一方面是由于绘制工具和材料准备不同,比如画笔大小画出图案不同,另一方面是由于每一位手作妇女对相同事物所产生的感悟和体会不同,同一个符号的表达在不同的手作妇女心中有不同的方法。这种个人因素对防染工艺的微妙影响,反倒催生出统一于共性的个性之美。白裤瑶服饰上通过“防染”和“染色”两种对立的博弈过程所呈现出的图案,都是群体沿袭与个人观察的互动结果,这时刻体现白裤瑶手作妇女的辛勤与聪慧。防染的“画绣合一”,多种手工艺结合,将一个民族的文化统一在服饰的表达中,然而每件服装由于靛染步骤或体会不同,又呈现出不同的美。这种美是淳朴的美,这种美是统一于共性的个性之美。白裤瑶复杂的“防染”与“染色”工艺,让我们见识到即使在物质匮乏、生活原始的环境中,追求美,个性,变化依然是人的本能,唯其如此,才能让单调的劳作摆脱乏味与沉闷。
  2.材质运用的自然美
  靛染是一个集染色艺术和防染艺术于一体的博弈过程。采用靛蓝染色是人类应用最早的染色方法。白裤瑶靛染过程中使用的布料都是自家生产的棉花,自己纺线,自己织布完成,保持着手工织造的传统。靛染原料靛青取自房前屋后的植物靛蓝的提取物,再配置自酿的粮食酒,草木灰,然出的色彩古朴自然,具有自然生态美感。防染材料中粘膏和牛油也是相对于其他民族使用蜂蜡防染较特殊的一点。在白裤瑶生产生活的区域内,普遍种有粘膏树,材料易取得和使用。利用粘膏防染,效果比蜂蜡更显著,图案染出后更美观。自家的棉花纺成线再织为布,采取自然植物制作防染剂和染料,从生产到制作都蕴含一种手工自然之美,也表达了白裤瑶人对自然的尊重。
  3.靛染中的环保理念
  染色和防染材料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材料,这在生态循环中体现了环保的理念。除此之外,白裤瑶靛染采取的是人工发酵还原染色法,此方法的原理是靛蓝本不易于染色,需要加入酵母菌等微生物,微生物分泌生物酶后,可以使靛蓝逐渐还原为适宜染色的靛白。白裤瑶人民染色时,在勾兑好的燃料里加入生石灰和高粱酒,就是运用这一原理将原本不宜染色的靛蓝还原为靛白。整个过程没有添加任何化学原料,相对于现代的各种染色材料,白裤瑶靛染虽然不能色谱齐全,也没有现代染色材料色牢度高,但是在整个制作和使用的过程中不存在环境污染现象,所有材料都能被降解。除此之外,由于靛青的原材料靛蓝本来就是药用植物,因此在衣物使用过程中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这些环保理念的体现都是现代化学原料所不能达到的。
  四、结语
  文化人类学者认为,文化变迁是一切文化的永恒现象。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看,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包括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①。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白裤瑶很多民众纷纷外出打工,穿民族服饰的人越来越少,逐渐打破了原本“母传女,姐传妹”的传统,同时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种植粘膏树和靛蓝的人也逐渐减少,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导致做民族服饰的人越来越少。白裤瑶靛染是经历祖辈几代相传的自然生态事物和现象,政府方面应采取相关保护和传承措施,将这门古老的民族手艺流传下去。
  注释:
  ①玉时阶.瑶族服饰.南宁: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参考文献:
  [1]李雅日.以刀为笔绘乾坤——白裤瑶粘膏画传统技艺调查研究[J].装饰,2014,06.
  [2]贾京生.凝练之美——论中国民间蜡染艺术形式要素的构成美[J].美与时代,2009,12.
其他文献
摘 要: 国产青春电影已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它对其主要受众——青年群體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分析认为国产青春电影在对当代青年发挥作用方面,存在“非理性情感的唤醒”“幻想的虚拟满足”及“挫折的精神抚慰”三个特点,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青春电影 青年 作用特点  一、研究的缘起  近年来,青春电影的大卖无疑使其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从《致
摘 要: 当前,对于白族文化的研究,很少有人从生态民俗的角度来进行考察。本文通过对大理喜洲镇周城村在经济生产、村落、家族、岁时节日和民间口承文艺作品中蕴含的生态因素的调查研究,对以往的白族文化研究形成补充,并为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照。  关键词: 周城 白族 生态民俗  白族文化研究是近些年来少数民族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综合来看,这些研究主要涉及白族的历史、宗教信仰、民间文学形
摘 要: “微课”较好地满足了学习者个性化学习、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种要求,如果把微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结合起来,尝试以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资源相结合,则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一种补充,同时是思想政治教学形式的新突破。“嵌入式”微课则可以弥补“纲要”课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由于其内容相对独立、完整,短小、精悍,十分便于课堂教学时进行选择、穿插与嵌入,从而满足个性化学习差异需要。  关键
摘 要: 针对文学伦理学批评和跨文化、跨学科之间关系的论证在学界很少见。作者认为,跨文化、跨学科视野在文学伦理学批评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从文学伦理学批评参与主体、文学伦理学批评多元化内涵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其他批评方法向融合等方面论证跨文化、跨学科视野的不可或缺性。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批评 跨学科 多元化融合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国外的文学批评被介绍引入中国,形成我国文学批
摘 要: 芥川龙之介与卡夫卡作为东西方文学大师,一个是集中于短篇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巨匠,另一个是20世纪现代主义的鼻祖,虽然在创作风格上迥然不同,但其二人的作品都从或相同或相似的角度深刻揭示了人性,探讨了人生的困境。他们笔下都塑造了许多面临困境的艺术家的形象,不仅是两位文学大师身份的共同写照,也在不同层次反映了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困境。  关键词: 艺术家 困境 世界 他人 自我 艺术  芥川龙之介(
摘 要: 随着立德树人理念的深入,即将成为教育主力军的“90后”师范生的师德现状引起我们的关注。依据对扬州大学在校师范生的调查,“90后”师范生师德认知水平总体较高,对师德传统持肯定态度,但也呈现个性化、功利化的特点。部分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不高、师德观念有待加强。在深入分析“90后”师德观现状成因之后,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90后”师范生 师德观 解决对策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
摘 要: 采用何敏贤等人编制的中文长处问卷(CVQ-96)对广州市五所高校330名大学生的积极品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市大学生积极品质发展情况良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生源地、年级等因素对积极品质的发展存在影响。得到的教育启示:重视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育,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关注和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 积极品质 积极品质培育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
摘 要: 近年来,在教学手段逐步全球化与信息化的过程中,板书逐渐被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取代,但课堂板书在小学英语课堂建构中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堂板书用于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多角度充分感知教师板书,并且灵活使用板书,主动地、能动地探索并与外界交互。以此方式完成对课堂的建构,并完成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建构,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板书 建构主义 儿童认知 多媒体教学 思维导图  20世纪
摘 要: 文化空缺与词汇缺项是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因素。对西方文化而言,中国的气文化是其文化空缺,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汉英词语缺项,如以“气”为词根的文化词。本文通过分析气文化的内涵与语素“气”的词根义,将《新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中涉及的气族词语分类,进而从跨文化交际视角探讨气族文化词的构词理据及相关英语表达。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词汇缺项 气  一、文化空缺与词汇缺项  20世纪80年代末,前苏联
摘 要: 当前与流行音乐相关的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模式普遍较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课程“流行音乐与大众文化”建立起音乐、语言、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全面介绍与流行音乐相关的大众文化知识。通过对选修该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证明此教学模式在改变学生学习观念和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方面有着显著成效。  关键词: 流行音乐 大众文化 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综合人文素养  一、引言  广义上的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