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数学学困生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所谓“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难题,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有必要经过对准性的教育对策或医疗对策给予补救或矫治的学生。表现在数学方面,这些学生往往思考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善于机械记忆,逻辑思维不发达,自控力也较差。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数学 心理障碍 学习习惯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学困生是极少数,但是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他可能是家庭的全部,作为教师,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我们将面临教育的失败,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极大的伤害。这几年我一直也在观察学困生,发现在数学方面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部分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需要比其他同学花费更长的时间去接受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很难关注到这一点,分层教学得不到落实,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开始掉队,成了学困生。
  2. 我们的教育体制虽然仍在完善中,但受升学率的影响,使得大家对尖子生和潜力生的关注较大,从而忽视了部分学困生的存在,使他们长期受冷落,成绩更是越来越差,表现也是不理想。
  3. 个别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认为数学是很枯燥的,除了定义就是单调的数字,内容和现实生活脱节,感觉学起来没有意思,不愿意去学习数学,造成了学困生的存在。
  4. 不喜欢数学老师也成为学困生存在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可能是老师在不经意中批评过的学生或者是对老师产生敌对情绪的学生都造成了不喜欢这个老师,导致也就不喜欢这门课,所以不去学习这门功课。
  5. 家庭教育不重视。很多家庭认为家长只需负责孩子的生活,学习是学校的事情,很少主动找老师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致使孩子的学习无动力、无压力、无监督,加上本身孩子的惰性,孩子的成绩明显下滑。
  以上几个原因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同时也或多或少产生了一些心理障碍,我归纳了一下,有以下几类:
  1. 内心压抑,有失落感。在学习上处于弱势地位,在课堂中老师为了进度,很少提问到这部分学生,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往往也是优等生主导学习的方向,致使这部分学生得不到重视,平时很少受到表扬和鼓励,内心很失落。
  2. 自卑心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数学所需要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是学困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和大家花一样的时间却达不到同样的效果,还会受到批评,这时他们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的心理。
  3. 学习具有依赖性。他们往往依仗教师或者是优等生,能不思考就不思考,能够提供详细步骤的过程是他们最喜欢的,时间一长,在学习上更是缺少了探索思考的能力,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在不断地反思,其实这些学困生也是受教育的对象,他们更需要理解和宽容,学困生是可以转变的。
  作为教师,要在教育过程中逐步消除这种现象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学困生时说到:“这些孩子,不是畸形儿,他们是人类无限多样花园里最脆弱、最娇嫩的花朵”。正因为他们的娇嫩和脆弱才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呵护。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用爱心和耐心来帮助转化这些学生,对他们每一位都抱有积极的希望,并不断寻找和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发展潜能教育,用无私的爱去感动他们,使他们能够“亲其师,信其道”。
  结合我的经验,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策略:
  1. 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个环节,使课堂充满情趣和活力,提供数学趣味题,针对简单题目时给学困生以表现的机会,帮助他们完成课堂内容,使他们对学习逐步产生兴趣,并慢慢的消除自卑的心理。
  2. 分层作业
  根据学困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不同的作业量,对他们而言,作业量相对较少,内容也比较简单,使以前经常不能按时交作业的学困生逐步也能跟大家一样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3. 及时表扬
  我们学校是由量化制度考核学生的,?每当学困生的作业有闪光点,或者是上课积极举手发言的,我都从量化分上给予体现,这个方法很有效,提升了很大一部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4. 进行学法交流
  根据数学学习的逻辑思维较强的特点,经常督促学困生进行总结,做到温故而知新,并定期让成绩较好的同学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总结,针对各种题型的方法练习,让学困生跟着一点一点照着学,慢慢的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等习惯成自然后,这部分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我认为孩子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在家庭中培养出来的,家长的要求对孩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常与家长沟通,使大家都明白彼此之间应尽的义务,并时刻关注的孩子各方面的情况,从而使教育的合力达到最大化。
  6. 成立互帮小组
  学困生往往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和中等程度的或优秀的同学结成对子,课堂上帮助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课下督促并检查他们的学习任务,并做出详细的记录和评价。
  总之,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班需要这样帮助的同学有了很大的进步。我相信,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爱心去关心和帮助这些孩子们,那么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阳光可爱的,让笑容绽放在每个孩子的脸上吧!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学科的基础教育作用普遍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注重的是学生合作品质的培养、合作精神的树立。合作学习的方式在美术教学中逐步开始运用,并取得初步成效,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致使美术合作学习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为此,笔者从我国目前实施合作学习的现状入手,反思己有研究中的问题,提出在幼师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验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如何“模拟实验过程”“重现探究过程”“自制实验游戏”“进行实验探索”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怎样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来改革实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实验教学 改革 教学效果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德国物理教育界流传着一种说法:“没有演示实验的物理课,不算是一堂成功的物理课。” 所以,物理教学中实验的
在当今半应试半素质化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学习越来越不好,家长们怨气也越来越多,老师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问题到底出在谁的身上?老师?还是家长?或者是学生?亦或者是社会?都不好说,一方不愿承认责任,一方推给一方,一方愿承认责任……什么情况的都有。其实这些怪谁都没有用,出现问题后不是推卸责任就能解决的,关键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没得说,房屋漏水了,找到漏水的源头把它堵好;楼房着火了,找到着火的地方将它浇灭;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也是个体道德素质的外在体现,文明礼仪及其习惯对终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关键时期的小学阶段,小学生文明礼仪的缺失却令人担忧。“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们将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明确目标  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总在绘制着美好,但他们不辨是非,不知该怎样去规范自己的举止言行。为
【摘 要】知识技能的掌握,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表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更有利于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培养动机、意志两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的实践,阐明重视非智力因素教学的必要性。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增强体质 激发动机 培养意志  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讲包括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以及道德品质等。狭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