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治化再审视--法律主体之维的分析

来源 :东岳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djflsk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治"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成了有效处理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不二选择,近年来,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治化不断推进,但由于法律的一般性、滞后性,导致实践上的标准不一,很多最根本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法律主体问题的厘清对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治化意义重大。应根据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中法律主体制度的变迁特点及动因,从设立原则、立法供给、谦抑性回归等方面对法律主体制度进行建构,从而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法治化。
其他文献
为了使函大学员了解国外的法律教育情况,本刊特约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学习的美国留学生费罗丝·张(PHYLUS L.CHANG)撰文介绍英国的法律教育情况。以后本刊将陆续刊登这方面的稿件,以飧读者。
陈季同可谓是"现代东学西渐第一人”,由其"世界的文学”认知而来的“世界视野”与"双向翻译”,是陈季同文化、文学传播意识的重要构成,并内蕴“翻译一重塑一宣传”的海外传播逻辑与思路。这应该是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学海外传播较早的自觉表述。在新的时代语境下,陈季同的传播意识及其身体力行,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代宕示:自古以来在“东学西渐”中,中国人的对外文化传播意识始终是匮乏的,但对此的自觉省察与反思,并不是始于新近,而是"晚清”。这个时间点的历史位移意味着,当破门而入的"西学东渐”如火如荼的时候,
比较文学界围绕"世界文学”话题的讨论时来已久,然而却在很多问题上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作为文学批评家及文学史家的勃兰兑斯也曾表达过自己对世界文学的看法。他认为:相较于优势民族语言,使用弱国语言的书写在进入世界文学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翻译并不能作为民族文学进入世界文学殿堂的工具;优秀作家必须要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合。在全球化语境的时下,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民族文学如何传播、翻译怎样起作用以及世界文学是否可能这些百年前曾让勃兰兑斯焦虑的话题。美国比校文学专家达姆若什分别从民族文学的椭圆折射、翻译的可行性及作
墨子十论,可谓微言大义。作为力行学派餉墨家,为了践行墨学,以兼爱为宗,以民众为本,以自苦为极。正因如此,屋学成为当时言盈天下、技压群芳的显学。当是时,天下之言,荣归屋家,诸子仰望。秦汉以后,由于儒者和统治者曲联手打压,也由于自身的“俭而难遵",墨学由显入隐。虽然如此,屋家思想并未中绝,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流.民间,深耕中华文化两千余年。20世纪初,经屋学精耕细作的中华大地,成功实现了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对接。墨学的兼爱倡导、平民立场、奉献情怀、利他主义、俭约品德、实践品格、劳动本位、诚信意识、科学精神
明清时期,汉语里出现了与问数词“多少”功能相似的询问数量的“许多”,这个“许多”虽然与表示多量的"许多”同形,但两者的意义、功能和来源都不相同。问数词“许多”的来源形式是询问数量的“几许+多”结构式,由于汉语构词的韵律操作使得“几许+多”结构式删除疑问语素“几”,从而变化为问数词“许多”,这是汉语历时演变过程中韵律构词促动的演变。由相关结构式变化为问数词“许多”,也涉及结构式认知“完形”(gestalt)的因素。
期刊
陈侯因■敦为著名的"陈侯四器"之一,为典型的齐器,属战国中期偏早。敦铭所言"高祖黄帝"是目前所见出土材料中有关黄帝的最早记载,极为珍贵。田齐的先祖在早期的文献和出土材料中均为颛顼、妫姓,与黄帝或"一父四母十二姓"黄帝后裔并无关系,齐威王祖述黄帝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及个人励志因素。
[主持人语]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体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为了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开创文化产业发展新局面,特邀请了五位专家学者,以笔谈的形式就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在本次组稿中,祁述裕教授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要求出发,就如何放宽文化市场准入、进一步扩大文化对外开放,提出了建设性的政策建议。陈岸瑛教授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角度切入,系统论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公共文化建设、振兴区域经济、提升文化
“70后”鲁迅研究学人群体有着良好的学术训练和学术素养,是目前学院派研究的主体,但同前几代鲁迅研究学人相比,学院派研究缺少一些研究的“温度”,为此,“70后”鲁迅研究学人有必要借鉴日本东京大学鲁迅研究学派和中国1980年代以钱理群为代表的鲁迅研究学人的经验,即以鲁迅作为方法,将自身的处境以及社会现实问题作为鲁迅研究的驱动来展开学术研究,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不仅如此,“70后”鲁迅研究学人还要有意识地超越前人研究,其方法就是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新思考“现代”及其问题,从长历史的角度质疑和打破“前现代一现代一
刘长明,1963年生,1984年毕业于聊城大学政治系。现任山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库成员,山东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济南市历下区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