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K2/STAT3信号通路选择性抑制剂AG490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物行为学影响及可能机制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h19900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JAK2/STAT3信号通路选择性抑制剂AG490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生物行为学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真皮成纤维细胞(HSF)、HKF分别用浓度为12.5、25、50、75、100 μmol/L AG490处理为实验组,以不加AG490组为阴性对照组。CCK-8检测各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HSF和HKF培养24、48、72 h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HKF培养24 h后的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RT-PCR检测各组HKF培养24 h后,STAT3、细胞周期蛋白D1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不予任何药物处理的HSF、HKF中STAT3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组HSF、HKF培养24 h后STAT3、p-STAT3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CCK-8法显示,随AG490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AG490对HSF、HKF增殖的抑制率增加,且该抑制作用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均P < 0.05)。在相同浓度AG490作用相同时间的情况下,HKF增殖抑制率大于HSF(P < 0.05)。流式细胞仪显示,随AG490药物浓度的增加,HKF G1期细胞比例逐渐增加(P < 0.01),G2期细胞比例逐渐减少(P < 0.01),S期细胞无明显变化(P > 0.05),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P < 0.01)。RT-PCR显示,在不予任何加药处理的情况下,体外正常培养HSF、HKF 24 h后,HKF组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HSF组(P < 0.05)。AG490作用HKF 24 h后,STAT3、细胞周期蛋白D1 mRNA相对表达量随AG490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相关分析显示,经AG490处理的HKF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1 mRNA的表达量与STAT3 mRNA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 0.855,P < 0.01)。Western印迹显示,随AG490药物浓度的增加,HSF、HKF中STAT3、p-STAT3的表达均逐渐降低(P < 0.05),且HKF中STAT3、p-STAT3蛋白表达量低于HSF(P < 0.05)。

结论

AG490可通过选择性阻断JAK2/STAT3信号通路,有效抑制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对分离自患者不同部位的须毛癣菌临床株进行种内分型研究,比较不同靶位对须毛癣菌复合体的鉴定效能。方法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近3年临床分离的须毛癣菌48株,经形态学观察和尿素酶试验进行表型鉴定。分别以核糖体DNA(rDNA)的转录间隔区(ITS)和核糖体大亚基(28S rDNA)D1-D2区为靶位,PCR扩增ITS区和D1-D2区后对产物进行测序,联合应用Clustal X2和MEGA 6.0软
期刊
目的研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表达下调对皮肤鳞状细胞癌(鳞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正常培养人永生化上皮细胞HaCaT、皮肤鳞癌SCL-1和A431细胞,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G6PD蛋白的表达。当A431细胞生长至85% ~ 90%融合时,将siRNA对照(siRNA对照组)和G6PD siRNA(G6PD siRNA组)分别转染A431细胞,未转染的A431细胞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及外周血miRNA表达谱系,寻找表达一致的miRNA。方法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17例银屑病皮损和外周血miRNA,通过验证筛选出差异性miRNA,探讨其与银屑病皮损和面积严重度指数(PASI)的相关性。结果利用Agilent Human miRNA芯片技术,得出银屑病皮损和外周血中相一致的15个miRNA,经过RT-qPCR技术验证,表达一致的miRNA有7个,其中miR
目的观察蒿甲醚体外抗毛囊蠕形螨效果,为蒿甲醚治疗毛囊蠕形螨感染性皮肤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花生油将蒿甲醚分别稀释成浓度为20、10、5和2.5 g/L,分别处理实验组蠕形螨;对照组蠕形螨单纯用花生油处理。各组均随机选取32只活体毛囊蠕型螨进行体外抗螨实验,pH仪分别测定各组蒿甲醚pH值。结果20、10、5和2.5 g/L蒿甲醚组及对照组体外杀螨时间中位数(P25 ~ P75)分别为3.00(2.00
脓疱性银屑病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以突发泛发性红斑与无菌性脓疱伴寒战高热、中性粒细胞增高及C反应蛋白增高为特征。该病常反复发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近年来陆续发现,IL36RN、CARD14、AP1S3基因突变与脓疱性银屑病的发生有关,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本文综述脓疱性银屑病遗传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阿维A、干扰素α(IFN-α)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人皮肤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及白细胞介素15(IL-15)表达的影响。方法将Hut78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分别用0.1 ~ 10 μmol/L阿维A和5 000 ~ 20 000 IU/ml IFN-α单独或1.0 μmol/L阿维A联合5 000 ~ 20 0
目的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及意义。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56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血清25(OH)D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MMP-9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分析两组间指标水平的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评估各检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病情的关系。结果患者组中轻度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