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提高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效果,就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等先进的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注重实践操作,同时要兼顾每一位同学不掉队。
【关键词】技工学校 计算机专业 教学法 教学方式
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把知识学好,学扎实,活学活用,打下良好的功底,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活动的一种倾向,是行为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无论是谁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力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所以,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结果的预见,更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在教PowerPoint中文版应用的时候,我先在大屏幕上放映了一个用PowerPoint创建的祝福生日的演示文稿,幻灯片中既有形象各异的祝福词、动画,又有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同学们看后立刻发出了惊叹的声音,随即我问同学们,当你的亲人、朋友过生日时,送他们这样一个礼物,有创意吗?回答是肯定的,在这个浓烈的气氛中,我给学生概括地讲解了PowerPoint的用途、功能,学生们马上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个个跃跃欲试,情绪高涨,为以后的顺利授课垫定了基础,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拓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等教育手段,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主要起指导、引导的作用。例如,在讲解Excel中文版应用时,首先让学生面对计算机熟悉Excel界面,了解各菜单项的功能,再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帮助”菜单。为提高学习的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比如,有些同学把学到的Excel知识运用到了成绩管理中,为班主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还有些同学运用所学Excel知识为校团委设计了“比赛电子计分器”等等。
三、注重上机操作、实践能力的教学
计算机与其说是一门课程,不如说是一项实用性极强的技能,这种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实际操作基础之上的。
二十一世纪缺的不是高科技人才,而是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工人。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比例中最大的一部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上机操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经过大量的操作,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传统的“板书+讲解”授课方法,对于一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而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上机操作教学则具有很大的优势。以往,教师在上计算机实验课之前,先要把实验内容从头到尾讲解一番,说明每一步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应如何去解决。这种讲解和实际操作相分离的教学方法,不符合计算机学科的学习规律,教学效果往往不很理想。而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完全可实现教师讲解和学生实际操作同步进行,教师通过操作计算机,直接向学生演示操作方法及步骤,学生则模仿教师进行操作,这相当于教师在“手把手”地教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直接学到了教师的操作技巧,可很快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步骤,不但节省了时间,还可减少误操作,可谓是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捷径。
四、注重问题学生的转化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较差,生活态度随便,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对自已缺乏自信的学生。因为招生机制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技工学校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问题学生。因此,进行问题学生的转化也是当前技工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问题学生之所以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较差,缺乏自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基础较差,对新知识的接受在思想上存在排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采取积极引导他们参与的态度,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另外还须个别引导,因材施教。班上有一名问题学生,除了上机,不论上什么课大都是打瞌睡,老师们反映比较强烈。一次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以为我又要批评他什么,显得有些不安。但我却只是对他说,我认为他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不错,希望他能帮我把几页教案制成电子文档,他完成后拷给了我,看得出他是花了精力的,我在夸奖他的同时帮他指出了排版中的一些问题,并告诉他这些内容在课本中的位置,又给了他几页教案让他帮我制成电子文档,并让他这次一定要做得更漂亮,他高兴地接受了。后来,慢慢地他上课认真了,老师们反映也少了,期末上机考试还考了全班第一。所以,当我们对一个问题学生感到无计可施时,你可以针对他的特点,给予适当的赞许和鼓励,那么就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社会的竞争是激烈的,特别是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技校毕业生,没有坚实的技能显然是不行的,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力求使更多的学生能真正的学到一些技能,才能使他们在广阔的就业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
【关键词】技工学校 计算机专业 教学法 教学方式
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把知识学好,学扎实,活学活用,打下良好的功底,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活动的一种倾向,是行为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才会启动思维,苦思冥想,只有对一个问题感兴趣了,才会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无论是谁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力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所创造,有所发明。所以,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兴趣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结果的预见,更是学生学习的目的。教学目标的定位,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在教PowerPoint中文版应用的时候,我先在大屏幕上放映了一个用PowerPoint创建的祝福生日的演示文稿,幻灯片中既有形象各异的祝福词、动画,又有优美动听的背景音乐,同学们看后立刻发出了惊叹的声音,随即我问同学们,当你的亲人、朋友过生日时,送他们这样一个礼物,有创意吗?回答是肯定的,在这个浓烈的气氛中,我给学生概括地讲解了PowerPoint的用途、功能,学生们马上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个个跃跃欲试,情绪高涨,为以后的顺利授课垫定了基础,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开拓学生思维,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开拓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发现和提出问题是从事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前提,问题教学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大屏幕投影等教育手段,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主要起指导、引导的作用。例如,在讲解Excel中文版应用时,首先让学生面对计算机熟悉Excel界面,了解各菜单项的功能,再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帮助”菜单。为提高学习的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学习、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比如,有些同学把学到的Excel知识运用到了成绩管理中,为班主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还有些同学运用所学Excel知识为校团委设计了“比赛电子计分器”等等。
三、注重上机操作、实践能力的教学
计算机与其说是一门课程,不如说是一项实用性极强的技能,这种技能的掌握是建立在大量实际操作基础之上的。
二十一世纪缺的不是高科技人才,而是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工人。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该是社会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比例中最大的一部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上机操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不经过大量的操作,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计算机知识。传统的“板书+讲解”授课方法,对于一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而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进行上机操作教学则具有很大的优势。以往,教师在上计算机实验课之前,先要把实验内容从头到尾讲解一番,说明每一步可能遇到什么问题,应如何去解决。这种讲解和实际操作相分离的教学方法,不符合计算机学科的学习规律,教学效果往往不很理想。而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室,完全可实现教师讲解和学生实际操作同步进行,教师通过操作计算机,直接向学生演示操作方法及步骤,学生则模仿教师进行操作,这相当于教师在“手把手”地教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直接学到了教师的操作技巧,可很快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步骤,不但节省了时间,还可减少误操作,可谓是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捷径。
四、注重问题学生的转化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较差,生活态度随便,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对自已缺乏自信的学生。因为招生机制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技工学校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问题学生。因此,进行问题学生的转化也是当前技工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问题学生之所以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较差,缺乏自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基础较差,对新知识的接受在思想上存在排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采取积极引导他们参与的态度,不能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另外还须个别引导,因材施教。班上有一名问题学生,除了上机,不论上什么课大都是打瞌睡,老师们反映比较强烈。一次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以为我又要批评他什么,显得有些不安。但我却只是对他说,我认为他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不错,希望他能帮我把几页教案制成电子文档,他完成后拷给了我,看得出他是花了精力的,我在夸奖他的同时帮他指出了排版中的一些问题,并告诉他这些内容在课本中的位置,又给了他几页教案让他帮我制成电子文档,并让他这次一定要做得更漂亮,他高兴地接受了。后来,慢慢地他上课认真了,老师们反映也少了,期末上机考试还考了全班第一。所以,当我们对一个问题学生感到无计可施时,你可以针对他的特点,给予适当的赞许和鼓励,那么就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社会的竞争是激烈的,特别是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技校毕业生,没有坚实的技能显然是不行的,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力求使更多的学生能真正的学到一些技能,才能使他们在广阔的就业市场中争得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