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两大特点凸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日臻成熟,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不仅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而且已成为广大教师自觉的实践,最关键的是如何应用。笔者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出一个“巧”字,把现代教学手段与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现代媒体图文并茂、直观性强的功能,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一、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误区
1.由“人灌”变为“电灌”
中学历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普遍使用多媒体授课,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是,有的教师走向极端,不是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是作为一种展示工具,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用图片、史料、视频狂轰滥炸,尽管一堂课轰轰烈烈,学生的情绪高涨,却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效果不佳。因为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影像或声音,师生间缺少沟通,不仅弱化了教师的主导性,也忽略了学生主体性,思维训练无从谈起,并没有走出满堂灌的窠臼,只不过由“人灌”变为“电灌”,当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的欠缺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是教育走向现代化的突出表现,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多媒体是一种技术手段或者说媒介工具,技术工具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还要看教师掌握的程度。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技术包括课件制作的水平和在课堂上使用的水平,以及教师的揉合水平。有的教师特别是一些老教师,由于未接受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学习或培训,往往不能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在使用时或经常出现“卡壳”的现象,不仅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造成课堂的混乱和学生无为的等待,进而形成了教学低效。
3.教育理念的滞后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中学课堂是教学手段的进步,其背后蕴含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只有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使用多媒体手段才是现代教育的本质,由“人灌”到“电灌”就是教育理念滞后造成的,新瓶装旧酒是不能提高教育质量的。新课程倡导的是“以人为本”,要突出主体意识。为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转化角色、改变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使用多媒体手段,营造一种平等、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由授业主体变为学生的顾问,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把 “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使命落到实处。
二、根据教学内容,把现代教育技术与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学历史课程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过去性、一次性、不可复制性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典型特征。正因为如此,学生很难直观感受和理解各种历史现象,这就直接影响到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困境,它凭借生动的画面、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等再现了历史上发生的现象,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很多方便。为了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在讲授历史人物时,我尽量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历史人物图片,从他们的服饰、体态、神情来引领学生感悟历史人物,进而感悟那个时代的风貌。在讲授历史背景时,我尽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地图,如讲授《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我为学生展示《古代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海洋环境和小国寡民的希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学生带到古希腊那个历史时空,接着再讲希腊工商业发达,民主政治就顺理成章了;在讲授《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我尽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那个时代的实物图片,在学生感到亲切的同时,能够认识那个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出行方式、休闲娱乐方式、生活状况等;在讲授一些抽象的内容时,我尽量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示意图,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难点浅化,如关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我把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以及吏、户、礼、兵、刑、工等机构设计一个示意图,学生不仅轻松地了解了政府的运作方式,还能理解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君主专制加强的道理,进而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比较,揭示其本质区别,效果尤佳。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一定要本着经济实效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到好处、画龙点睛地使用。要以便于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感受、感悟、认识为原则,切忌滥用多媒体技术,否则事与愿违,达不到有效教学的效果。
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现代教育技术与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得法”就是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针对性地教学,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其前提就是充分地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否则就是“目中无人”,就是随意性的教学,与新课程的理念南辕北辙。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从学生的作业、课堂答问、考试卷、个别谈话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抗日战争》一课,头绪多,容量大,学生难于把握。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利用多媒体先向学生介绍抗战爆发前的世界经济危机形势,让学生了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之后的“九一八事变”、“八一三事变”和“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可以利用历史录像片段为学生展示当时的历史场景,营造逼真的历史氛围,让学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当时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危机。这样就生动地再现了离我们遥远的历史场景,打破了时空的局限。这样学生在鲜明的图像和音像资料刺激下,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注意力容易集中,对知识的印象会深刻得多,视野会也开阔得多,同时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
再如针对学生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时有困难,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图》,图中反映出各个政权的范围和秦灭六国的时间,然后指出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中国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先中间再两边、先西边后东边,就把秦始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统一中国的恢弘场面揭示出来,便利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针对有些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扎实,并对学习历史有兴趣,我指导他们学习网络技术,通过上网了解史学研究的新动向、新成果,学生学得主动、高兴,不仅历史学得好,而且学会了研究历史的方法,为其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根据教师自身素质,把现代教育技术与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俗话说,尺有所短,人各有所长,不同的历史教师由于其阅历、学识、习惯不同,形成的教学风格也独特各异,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因人而异,扬长避短,不能强求统一。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优劣势采用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会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强,能把繁琐的历史现象用生动语言描述得惟妙惟肖,不仅深受学生喜爱,而且效果好,不妨多用讲述法。有的教师思维深邃,善于思辨,剖析问题入木三分,阐述观点胜于雄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不妨多引导学生分析。有的教师多媒体技术娴熟,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精彩纷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挥洒自如,把现代教育技术的长处发挥到极致,教学效果好,不妨多使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有效手段,它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得好,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教育质量。中学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在制作好课件的基础上娴熟运用。
综上,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巧妙应用,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历史教学的需要,巧妙地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高中历史教学,改善课堂教学过程,解决教学实际,提升教学实效,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和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机结合,来使教学最优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一、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误区
1.由“人灌”变为“电灌”
中学历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普遍使用多媒体授课,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是,有的教师走向极端,不是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而是作为一种展示工具,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用图片、史料、视频狂轰滥炸,尽管一堂课轰轰烈烈,学生的情绪高涨,却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效果不佳。因为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影像或声音,师生间缺少沟通,不仅弱化了教师的主导性,也忽略了学生主体性,思维训练无从谈起,并没有走出满堂灌的窠臼,只不过由“人灌”变为“电灌”,当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的欠缺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是教育走向现代化的突出表现,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多媒体是一种技术手段或者说媒介工具,技术工具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还要看教师掌握的程度。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技术包括课件制作的水平和在课堂上使用的水平,以及教师的揉合水平。有的教师特别是一些老教师,由于未接受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学习或培训,往往不能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在使用时或经常出现“卡壳”的现象,不仅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造成课堂的混乱和学生无为的等待,进而形成了教学低效。
3.教育理念的滞后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中学课堂是教学手段的进步,其背后蕴含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只有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使用多媒体手段才是现代教育的本质,由“人灌”到“电灌”就是教育理念滞后造成的,新瓶装旧酒是不能提高教育质量的。新课程倡导的是“以人为本”,要突出主体意识。为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转化角色、改变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使用多媒体手段,营造一种平等、开放、民主的课堂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由授业主体变为学生的顾问,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把 “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使命落到实处。
二、根据教学内容,把现代教育技术与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学历史课程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过去性、一次性、不可复制性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典型特征。正因为如此,学生很难直观感受和理解各种历史现象,这就直接影响到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困境,它凭借生动的画面、新颖的形式、丰富的内容等再现了历史上发生的现象,为历史教学提供了很多方便。为了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在讲授历史人物时,我尽量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历史人物图片,从他们的服饰、体态、神情来引领学生感悟历史人物,进而感悟那个时代的风貌。在讲授历史背景时,我尽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地图,如讲授《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我为学生展示《古代希腊城邦分布示意图》,海洋环境和小国寡民的希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学生带到古希腊那个历史时空,接着再讲希腊工商业发达,民主政治就顺理成章了;在讲授《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我尽量运用多媒体技术提供那个时代的实物图片,在学生感到亲切的同时,能够认识那个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出行方式、休闲娱乐方式、生活状况等;在讲授一些抽象的内容时,我尽量运用多媒体技术设计示意图,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难点浅化,如关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我把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以及吏、户、礼、兵、刑、工等机构设计一个示意图,学生不仅轻松地了解了政府的运作方式,还能理解相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君主专制加强的道理,进而与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比较,揭示其本质区别,效果尤佳。
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一定要本着经济实效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到好处、画龙点睛地使用。要以便于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感受、感悟、认识为原则,切忌滥用多媒体技术,否则事与愿违,达不到有效教学的效果。
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现代教育技术与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得法”就是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针对性地教学,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其前提就是充分地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否则就是“目中无人”,就是随意性的教学,与新课程的理念南辕北辙。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从学生的作业、课堂答问、考试卷、个别谈话等方面全面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抗日战争》一课,头绪多,容量大,学生难于把握。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利用多媒体先向学生介绍抗战爆发前的世界经济危机形势,让学生了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背景,之后的“九一八事变”、“八一三事变”和“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可以利用历史录像片段为学生展示当时的历史场景,营造逼真的历史氛围,让学生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当时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危机。这样就生动地再现了离我们遥远的历史场景,打破了时空的局限。这样学生在鲜明的图像和音像资料刺激下,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注意力容易集中,对知识的印象会深刻得多,视野会也开阔得多,同时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
再如针对学生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时有困难,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图》,图中反映出各个政权的范围和秦灭六国的时间,然后指出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中国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先中间再两边、先西边后东边,就把秦始皇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统一中国的恢弘场面揭示出来,便利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针对有些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扎实,并对学习历史有兴趣,我指导他们学习网络技术,通过上网了解史学研究的新动向、新成果,学生学得主动、高兴,不仅历史学得好,而且学会了研究历史的方法,为其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根据教师自身素质,把现代教育技术与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俗话说,尺有所短,人各有所长,不同的历史教师由于其阅历、学识、习惯不同,形成的教学风格也独特各异,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因人而异,扬长避短,不能强求统一。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优劣势采用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会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强,能把繁琐的历史现象用生动语言描述得惟妙惟肖,不仅深受学生喜爱,而且效果好,不妨多用讲述法。有的教师思维深邃,善于思辨,剖析问题入木三分,阐述观点胜于雄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不妨多引导学生分析。有的教师多媒体技术娴熟,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精彩纷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挥洒自如,把现代教育技术的长处发挥到极致,教学效果好,不妨多使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育的有效手段,它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得好,能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历史教学的教育质量。中学历史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在制作好课件的基础上娴熟运用。
综上,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巧妙应用,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根据历史教学的需要,巧妙地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高中历史教学,改善课堂教学过程,解决教学实际,提升教学实效,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和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机结合,来使教学最优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