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观察中审视中美教育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sain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有关中美教育方式优劣的讨论一直都没有停息。有人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较为扎实,是美国教育难以企及的,而美国教育的灵活性、创新性,又是中国基础教育所欠缺的。诚然,中美教育各有优劣,如若硬性要分出胜负,作出肯定与否定,都未免过于武断,两国的教育与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历史形成、种族特点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无论是盲目崇拜,实施拿来主义,还是强力排斥,全盘否定,都不是理性教育者的正确抉择。开展中美两国教育对比性研究真正的意义,还是在于如何找到教育的科学规律,从美国教育的合理性因素中吸收丰富的营养,以实施国内的课堂改造,推进新课改的深入实施。
  李海林教授出版的新著《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一书,正是基于作者对美国教育的理性观察所写出的教育笔记。正如李教授书中所写的那样:“这本小册子是记录了我个人对美国中小学课堂的一些观察与思考,我的目的,是想透过‘课堂’这个节点,对美国教育做深入的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不管是美国课堂还是中国课堂都要面对的那些问题。”
  书中作者呈现了大量的美国课堂案例,李教授用纪实的手法记叙了课堂的真实状态,并附加了课堂中教师所提供的最真实的材料。这样的课堂是李教授随机听到的,也是最真实、最自然、最原生态的课堂。不似国内一些经过精雕细刻形成的公开课与示范课那样完美,更不似国内诸多学科专业杂志所刊登的教学实录那样缜密,但正是这种最真实的课堂教学,才让我们真实地领略到了美国教室里的风景,让我们感受到了两国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以及教学取向。
  在书中的诸多教学案例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节有关“政体”的“不同类型政府的优势与劣势”的课。美国教师并没有像中国教师那样,通过概念讲授,让学生明白专制、民主制、寡头政治和无政府主义四种政治体制形态的差异,而是设计了一项“搭纸塔”的游戏活动。在“搭纸塔”活动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组决策由组长进行,其他组员不得发表意见。第二组决策实行表决制,所有决策都必须通过半数以上组员同意后方可执行。第三组决策由两名最年长的学生做出,两人都有决策权。第四组的任何决策都需要获得全体组员的一致通过。整节课,学生的活动就是“搭纸塔”,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说出组内的决策方式以及优点与缺点,并将之与四类政治体制一一对应。
  有关“不同类型政府的优势与劣势”的这节活动课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也鲜明地彰显了中美教育的差异。中国教师喜欢通过讲授的方法,将系统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而美国的课堂却重视知识概念的“内部结构”,通过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去获得概念背后的所指。李海林教授总结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是“由内而外”的,所谓的“内”是学生对事物的观察、体验,“外”是学生对自己的观察、体验的反思和总结。它是一种模拟,模拟科学家把知识“生产”出来、创造出来。或许,美国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似中国课堂那样高效,在应对考试层面上不及中国学生,但是这样的学习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富有趣味。而这也着实应当引起中国教师的反思。
  作为教育学教授,李海林先生在书中对于美国课堂并非一味地称赞,而是带着一位教育学者的使命与职责,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教育学层面予以了深刻的分析,并理性地鉴别其利与弊,如对于美国课堂中的小组学习,李教授提出了诸多问题:个别学生游离交流活动之外;习惯独自学习的学生受益不多;活动指向知识不明确;单位时间内知识被碎片化等等。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的课堂不一定那么完美,但是,其“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发现、探索,重视学习的过程等一系列合理性的因素,却值得中国的教师加以借鉴,而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取向。《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一书,值得中国教师一读。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234000)
其他文献
暑假,我回到了老家。刚到时,我很累,就睡了一觉。起来后,我到院子里看羊。  羊一见到我,就向我跑来,我以为羊要攻击我,吓得拔腿就跑。等我转头一看,羊群围在门前,不停地叫:“咩!”我拿起一根白杨树的枝条,抽打羊群,企图把它们赶走。可它们不但不走,反而咬住了枝条,把枝条吃掉了。  原来是羊饿了,所以向我跑来,不停地叫唤。羊既然很饿,那我为什么不给它们喂些吃的呢?说干就干,我拿起一根较大的树枝,穿过门的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而笔者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问题却越来越少,甚至出现无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面对事物时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要求解决问题的一种意识。它是创新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就不敢质疑,就不可能有突破和创新。因此,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心理现状出发,改变课堂提问的艺术,抓住学生的兴趣萌发点,促使学生有“疑”可质,有“问”可寻,从
关键词:障碍跑;游戏;体能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2-0075-01  一、游戏名称  狭路相逢勇者胜。  二、游戏意义  激发学生的奔跑积极性,提高参与度,能有效地调控运动负荷,发展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在竞争中形成团结和进取精神、担当和责任意识、顽强拼搏的品质。  三、场地器材  场地:长方形、正方形等完整的对称连接图形
关键词:十城市;课程改革;主题培训;综述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07-0022-02  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主办,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教育局承办的“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城市深化体育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题培训会”于2018年5月22日至24日在成都市温江区隆重召开。来自哈尔滨、长春、沈阳、天津、兰州、太原、石家
设《教师手记》栏目刊登这篇文章,是因为它对老师们也许会有不小的启发。也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像文中的“小小思想家”那样,从小爱动脑筋,能独立思考问题,有自己的主见。  —编者按  新教师培训班报名时,一位学员过来跟我说:“王老师,记得我吗?我是您的学生。还记得那次罚抄事件吗?谢谢您对我‘胆大妄为’的肯定。这也是我选择做老师的原因。”  我怎能忘记那次罚抄事件,怎能忘记那个“胆大妄为”的学生呢?  那是十
一下飞机,一阵凉爽干燥的风迎面袭来,一下使我们摆脱了宁波的高温和炎热。我现在是在内蒙古高原呼伦贝尔的海拉尔机场。伴随着这阵阵凉风和愉悦的心情,我们一行来到了宾馆,期待着明天的草原之行。  这儿的太阳可真勤快,三点多就开始工作了,把我们一行人早早唤醒了。吃过早饭,坐上妈妈很早就联系好的包车,穿过熙熙攘攘的市区,我们向草原进发。  一路上,大人和小孩都很兴奋,看点儿草、看点儿绿地就哇哇叫唤。司机说我们
摘 要:排球自垫球是金华市体育中考多年实施项目,过于强调应试这一目标,产生了初中三年排球课中教师只教、学生只学自垫球的应试教学模式,从而导致学生对排球兴趣不浓、教学不符合排球技术形成规律、学生中考成绩不佳等问题,不利于学生特长的形成,甚至出现了不少中考排球满分学生不会打比赛的高分低能现象。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及现象阐述了排球趣味比赛教学的经验理论:异质分组,同质比拼;考前集训,区域移动;变化节奏,花样
【教材简析】  《看图画,写一写》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内容,要求学生“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本次习作重在引导学生在观察图片中抓住重点画面,合理想象人物的动作和可能说的话,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写清楚;指導学生学习欣赏和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  【教学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画,了解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能通过辨析,抓住图画中的重点。  2.在情境中想象放风筝的动作,能用合适
【教材分析】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细读该单元《母鸡》一课的课后练习,可以发现第2题将单元核心要素具体化了。因此,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为聚焦母鸡的具体表现,以文中的关键词句为抓手,着眼言语学习。同时,聚焦第3题,发展学生合作学习、独立思辨等能力,帮助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策略,全面领略作家的语言特色。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联系上下文、
机灵的眼睛,小小的鼻子,再加上能说会道的嘴巴,这就是我,大家都叫我“小小修理家”。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呢?我还得从头说起。  其实小时候我是个十足的“破坏王”。记得有一次,我在房间里玩玩具,不知道怎么不如意了,一发脾气就把最心爱的玩具摔坏了。后来平静下来,后悔的我把玩具左合合、右合合,就是合不上去。后来我拿来了万能胶,总算是把玩具粘起来了,可惜后来再也不能玩了!从那天起,我不再乱发脾气,对自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