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教学思想与语文课堂的构建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n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地仁在他的文章《语文教师要摒弃奴性意识》中对高中的语文课堂进行过这样的描述:“‘掌柜是一副凶面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鲁迅描写咸亨酒店小伙计处境的语言,形象地道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处境。”我也曾遇到过这种尴尬的局面,也曾一度迷茫,但我并没有走多少弯路,不久就在魏书生先生教育思想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先生的“民主”、“科学”、“整体”六个字”把我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中领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下面我就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育民主观是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讲求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平等和友善,教学参与和教学管理的民主化,以及教学内容中民主意识的渗透和民主能力的训练。魏书生认为,要把学生当作“主人”,就必须尊重学生,努力走进学生心灵,同时把自己的心灵向学生开放。魏书生还强调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他通过“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达到对学生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发展趋向的全面深入的把握,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于是,我对语文课堂做了如下改变:
  1、变高高在上的指挥者为真心关心学生的服务者
  课堂上,我走下高高的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了解他们,适应他们。努力研究学生的心理、原有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在教室内创造一种平等宽松的民主氛围,培养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敢于争鸣的健康心态和活跃心境。在课外,我和学生作朋友,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或学习上的困难。我始终以平等亲和的态度去对待他们,不但尊重他们含苞怒放的智慧、情感和志趣,也尊重其各不重复的个性、可爱的单纯和烂漫的天真;不但尊重他们与己和谐的求同思维,而且也尊重其新锐有余、成熟不够的求异思维,将感情的立足点完全转移到学生身上来,与之同呼吸,共悲欢。
  2、变师道“尊严”为师生“互助”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师道尊严,但所谓的尊严,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而是有师生之分,无尊卑之别。师生之间应是互助、平等的关系。教师虽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我更明白“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于是,在课堂上,我努力激励学生放胆而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使其平等地参与到教学进程中来。对课文层层设疑,启发和引导学生展开“舌战”,在观点的碰撞中,闪耀智慧的光芒,让班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切实感到“展览”思想的乐趣和荣耀。尤其倡导对老师观点的合理“反叛”,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使学生意识到师未必不可超越。从而消除对教师的盲目崇拜感,激发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进而建立平等参与教学的新型师生关系。在讲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时,我倾向于全词的中心是表现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观,通过讨论,大多数学生也认可这一观点。然而,有位学生沉着地提出了自己的异议:“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几句明显流露出苏东坡对周瑜的羡慕,对自己壮志未酬的哀叹,里边有一种浓浓的消极情绪……当即,这位学生赢得了许多支持和鼓励的掌声,也让我由衷赞叹。如果说该生的见解值得嘉许,那么他独立思考、敢于突破既定之见的胆识更该得到褒扬。当然,并非学生的所有发言都完美无缺,教师首先应当肯定其思辨的勇气和可取之处,次则以诚挚的态度疏导、辨析,令其心悦诚服,保持继续主动参与教学进程的信心和热情——这,正是实行教学民主的关键点。
  3、变单纯的教师评学评教为师生共同参与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最高的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这其实是漠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尤其是高中生,他们独立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很强。于是我把高考中64篇背诵默写篇目交给学生,让他们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自检互评、取长补短,效果非常好。高二下学期,我将百分之七十的作文批阅、讲评交给学生。批阅前,我在全面掌握学生作文情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批阅讲评作文的方法,然后让他们自评、互评。具体做法为:先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拟定该次作文的评级标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按标准互评(教师巡回辅导);之后,组内推荐一定比例的优秀作文,由作者登台朗读;最后师生一起复评,决定等级,选出最佳作文。当热烈、真诚的掌声伴着笑声在教室中荡漾起来、溢出窗外,不仅被举荐和褒扬的学生,其他同学都陶醉在亲切、和谐与喜悦的民主气氛中,眼神中闪烁着主动参与评学的自豪感。此时,也正处于教学的佳境,师生同享教学收获的欢乐,心与心紧密相贴,情与情融成一体。高三后期复习,模考频繁,为了让学生尽快了解自己知识的漏洞,我就采取当堂同桌互批、重点问题互相讨论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率。
  另外,我时时把学生当成自己的镜子,时时将询问的目光投向学生。每学期我都采用问卷、座谈会、网上留言等形式,向学生征求意见。要求每人至少一条,内容包括对语文教学不足的批评、改进措施等。同时,每节课后,及时鼓励学生大胆点评。通过无拘无束的思想交流,我及时了解到学生的意见,据此,对自己的教学计划作出相应调整,大大提高了教学成绩。
  二.构建科学有效的语文课堂
  魏书生的语文教育科学观主要解决学生会学和教师科学教、学生科学学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他发现教学效果一小半决定于智力因素,而多半决定于非智力因素。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实质上就是重视培养人的自我教育能力。他一直注重引导学生研究学习方法,把学法研究、教法研究和实践结合起来,使教的规律适应学的规律。由此,我做了如下方面的尝试:
  1、激发兴趣,使之乐学
  瑞士心理学家皮阿杰指出:“青少年是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原则的,一切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语文教学的实践也证明,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参与其中,才能使学生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于是我想尽办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如利用各种形式如晨会、班会、座谈会、活动课等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好语文的动机;用自身上课时饱满的精神、和蔼可亲的态度、清晰美观的板书、富有哲理的语言唤起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利用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竞赛、迎新联欢会、记者招待会等,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语文方面的特长,享受成功的快乐。   2、教给方法,使之会学
  科学的方法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首先我改变教的方法。在课堂上,我努力创设快乐教学情境,调动情感,激发成就动机。方式如下:
  创设极富魅力的视听情境。在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性格时,适时播放歌曲《枉凝眉》,创设一种唯美、哀婉的梦幻氛围,使学生对林黛玉、贾宝玉的坚贞爱情产生同情,展开联想,让思维的泉水奔涌而出。
  创设情真意切的语言情境。在讲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我没有长篇大论地去分析,而是带领学生在音乐的配合下,反复吟诵,“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学生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康河边,与徐志摩共同领略那康河的魅力。
  创设激发思维的问题情境。在讲《故都的秋》一文时,我提出了几个问题:作者写故都的秋时,为什么选取“秋槐”、“秋蝉”、“秋雨”、“秋枣”等意象?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有什么区别?作者把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作对比,有什么作用?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教学目标完成得非常好。在分析的过程中,我还不时启发学生提问题,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多启发、多帮助,决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得以保护,提问的兴趣得以激发,成功动机得以增强,使教学获得成功。
  创设施展才能的展示平台。如课前3分钟即兴演讲、名句欣赏、诗歌鉴赏、诗文片段背诵比赛、名人伟人介绍等等。学生们充分发挥自主性、创造性,人人积极参与,个个眉飞色舞,在兴味盎然的活动中,思维变得灵敏,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成功动机得到培养,语文课成了大家的最爱。
  其次,改变学生学的方法。魏书生先生提出的十二个学习习惯,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既科学又实用的方法。我指导学生制定计划,主动预习,上课之前做好准备,专心上课,及时复习,勤读课外书,勤做读书笔记,勤查字典资料,勤于朗读背诵,勤于独立思考,勤于求教探讨,勤于写日记。在长期的培养中,学生渐渐适应并喜爱,在自觉坚持中使科学的方法习惯化,语文学习的自觉性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高。
  三.构建多元整体的课堂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语文教学的就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造成此等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因素不能忽视,就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课文教学的整体性。所谓整体性,我认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堂结构,也就是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另一方面是指把所教内容,就是课文作为一个整体,重视其整体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仅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要想有计划、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课文课堂的整体性。
  1、课堂结构的整体性。魏书生语文教育整体观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体系设计、教学内容的多元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和谐有序。他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语文课堂教学办法,即“六步课堂教学法”,包括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我第一次使用这种模式教学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记得那是一节公开课,讲的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我先和学生制定本节的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分组自学、讨论、答疑,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关于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学习目标顺利达成。此节课也受到了好评,我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并把它广泛应用于我的语文课堂,从此,我的语文课堂活了,高考成绩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所学内容(课文)的整体性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讲解课文时,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学知识又哪会有科学的系统性?因此,我在教学中一再强调两点:第一,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书读百遍”,固然是笨办法,但说明读书对理解的重要作用。语文课本上所选的美文,都有很强的可读性,教师要充分运用阅读教学,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第二,理清思路的条理性。每一篇课文,作者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抓住了这条思路,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认识。从系统性角度来说,任何子系统的功能都融汇于母系统之中。所以正确把握每篇课文的具体目标,都与本册、本套教材的整体目标息息相关。这就需要教师熟悉大纲,统览教材体系。教师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并有计划地逐步地实现目标,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首要一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文教学的探索之路还很长,但我相信,在魏书生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会更加充满信心地走下去,未来的语文教育之花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孙丽群,教师,现居辽宁盘锦。
其他文献
4月20日,翔鹭石化(漳州)精对苯二甲酸(PTA)二期项目主工艺装置投料成功,并产出合格的PTA产品。该项目总投资为49.67亿元,产能将达到450万吨/年,2011年7月开工建设。 April 2
教育是一个需要梦想的事业,作为教育事业的主角——教师应该以怎样的状态投入教育中,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是否有准确的定位,能否把握住教学与教育的关系,在工作中又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生于法国里昂,父母俱是外省没落贵族家庭出身。父亲有伯爵头衔,在保险公司任职,母亲懂音乐,爱绘画,艺术修养很高。安东尼一生喜欢冒险和自由,是一位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1年第7—8期刊登了《从教师角度谈“先学后教”》一文,作者从理论的角度谈了“先学后教”的经验和要求.经过两年的实践,我想从具体的操作方法上来谈
研究了在无金属参与条件下芳基溴化物与烷基硫醇的C—S交叉偶联反应.研究表明在室温、KO~tBu强碱作用条件下,各种缺电子的芳基溴化物与烷基硫醇均可以顺利地发生C—S交叉偶联
现有哮喘药物大体可分为预防性药物和缓解性药物两大类。预防性药物可以控制呼吸道肿胀发炎,但见效慢,需要长期规律服用;而缓解性药物可以直接刺激呼吸道使其舒张,能够马上改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既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又是我们教师面临的前所未有的
本刊讯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生物基材料院重点实验室开发出新型聚氨酯材料,有望打破国外企业对此类材料的垄断。研究人员通过亲水性聚氨酯树脂分子结构设
7月30日,华邦颖泰发布公告,拟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收购美国Albaugh公司20%股权,拟使用自筹资金13.74亿元。目前Albaugh在草甘膦和2,4-D市场分别仅次于孟山都和陶氏化学而位居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