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可塑性强且容易受外界的影响。通过对中学生学习生活问题的研究发现,学生的个人努力是成才的决定性因素,但社会环境的影响对学生成才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现在多元化的时代,如何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使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就成为每个教育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社会多元化 理想未来 镌写 学生 心灵世界
班主任工作是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工作,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又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班主任如何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这方面的思考研究向来不绝如缕。而且不会中断。校园的围墙并不能把学校阻隔于社会而真正成为象牙之塔。随着社会的变化,各种思想观念出现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也影响到尚未成年的孩子们。学校教育工作变得更为艰巨复杂,而班主任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担子更重。因此,在这个多元化时代,如何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就成为每个教育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社会多元化及与学校的关系
所谓的社会多元化是指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在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经济生活等方面所存在的多样化的观念、理论、行为方式的总和。多元不是指单一领域的多元化,而是指一个社会不同领域都出现的多元化问题,是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多元化。社会多元化,事实上更多地表现为价值的多元化,人们更看重个人的自由选择,强调自我认同的重要性、首要性。由此一来,不论在对待民族、国家、社会等涵盖性较广的范畴的理解上,还是在个人的行为习惯,包括穿衣戴帽等细微环节上,都各有各的主张,各有各的意见。观点多样化,行为活动多样化,也可以说差异、分歧常态化。
社会多元化必定渗透、侵蚀到学校中来。一方面,学生来自各种各样的家庭,本身就是“多元”的构成。富裕人家的孩子,穿上千元的鞋子,不会觉得是奢侈,而且会有这么一种观念:这样的穿戴是合适的、合理的。如果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教育,他反而会觉得老师讲的没有道理。但反过来,普通人家的孩子,对朴素的观念就容易接受。学生们在从家庭进入学校的时候,已经把多元的观念带进了校园,尽管他们可能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
家是一个人最初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最初的老师。父母的价值观、道德观等等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如果父母对经济上很重视,以为挣钱是最高的目标,做什么事情都以此来衡量,那么,孩子也会形成这样的判断:只有能挣大钱才是成功的。他的理想当然也就是当大老板,而不会对普通人普通生活有平和的看法。就是说,社会的多元化通过父母传递给孩子,然后孩子们把它带到学校。学校也成为一个多元化的空间,即社会的缩影。
最后,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本身也置于社会大舞台。社会诸领域是互相勾连交通的,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现象,都会有如一阵风,在师生心中拂过,激起涟漪。我们通常会看到,社会上有什么坏风气,很快就沾染学生,更不用说某些在社会上、在成人世界里属于正常的东西,往往也都传入学校,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赌博,比如戴首饰、染发、穿高跟鞋等等。
多元化社会,问题更复杂多样。多元化社会的风貌影响着学校,学校绝不可能做到所谓的“出淤泥而不染”,要想把学校与社会隔绝起来,是不切实际的。多元化于是就带给了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
二、从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去思考。就教育对社会起什么作用来看,孔德曾提出教育(还包括道德、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看法。孔德认为教育对社会首先是一个“维系”的功能。社会之为社会,并不是无数个人、孤立绝缘的个人的简单集合,而是必须有某种共同的东西连缀起所有个体,能使之成为整体。这种东西,孔德认为是科学与自然原则的提倡,以及博爱与同情的弘扬。
当然,社会不可能是铁板一块,所有人都是一个思想,一种性格。社会既有趋向融合成统一体的一面,也有着凸显个性,张扬自我的一面。社会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动态平衡系统。这样的系统是充满生机的,活跃的,能够不断变化并发展的。因而,教育一方面要传授科学知识,灌输一定的体系化的思想理念,以及健全的社会道德观念。这些,都是属于具有普遍性、共性的东西,目的是要整饬原先各自为政、原子状态的个人为相互关联的群体,要使自然人成为社会成员;但另一方面,教育也要努力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的生动活泼的个体,要使人们懂得思考,敢于突破求新。但是,第一个方面的工作才是主要的。
既然前面已经提到,所谓多元化社会,不但是生活方式上的差异,而且是价值观、道德观乃至政治思想的多种多样。这种多样性后面凸显着的是独特的个性,以及个人不可侵犯的利益领域。这就使人与人之间出现了交流和融合的困难。每个人都划定自己的范围,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世界,那么,如果推到极限状态,也就等于返回了人的自然状态。这是一种反社会,是对社会的背叛,或者把社会解构了。即使不如此,仅仅以利益关系来维系的主体问性,就算能存在下去,也是一种毫无温情的冷酷世界。当前,道德底线失守,诚信危机,人与人之间缺乏关怀,已经引发了全社会的焦虑。那么如何破解这种社会失序状态呢?
孔德把教育视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正确的。教育对社会具有的重要功能,静态的看是它通过对社会人施加影响,以共同的信念和遵循的价值观等把个体联系起来。但它最为重要的功能则是要使未来的社会成为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状态。因为教育面对的对象是未成年人,是孩子,他们还没有参与到社会中来,他们目前还不能对社会的良性状态发生太大的影响。但是,未来的社会必定是由他们来支撑的。而他们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受到什么样的熏陶,形成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信念,对于未来的社会将呈现的格局,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发展必须具有可持续性。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为了一个和谐幸福的新的社会状态,作为教育者的班主任,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这一点呢?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多元化时代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的理论依托和背景
看到了多元化社会潜在的问题之后,关于如何更好地做好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本文认为,我们必须有明确的思想指导和必须坚持的信念和理想。要让将来的社会更幸福美好,就要把对理想社会的信念、追求镌写在学生们的心灵之上,这也就要求教育者自己必须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并把这样的理解和认识,锲而不舍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播散给学生。
这样的思想或信念就是社会主义道德思想、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这是我们在教育上必须坚持的主题,而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艰苦朴素、积极向上、奉献社会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肯定的基本信念、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当前学校、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对社会现状缺乏正确的认识。社会上的诸多问题,大家都看到了,但是仍有很多人因为学校教育与现实的脱节,灌输的思想道德与社会现实的互相矛盾,而不愿意相信、不愿意接受社会现实。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确实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的生活方式;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两极分化等不良现象也对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向学生们说明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指出其弊端,更要用正确的思想来引导学生从良向善。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每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建立或融合于所有人的自由幸福之中的。民主、平等本来就针对所有的人才有意义。我们必须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追求和期待,相互问才能达成理解和同情。社会人之间并不仅仅是利益关系,而更应当用情感的纽带把所有人牵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强的群体,造成一个温暖和谐的世界。多元化,其实应当是在共同理想的舞台上展开的舞蹈。如果说共同性包含着我们追求的实质内容,那么多元——个性,其实就是实现这种内容的多样化形式。共性和个性、普遍与特殊,是任何事物自身具有的两极,是摊到事物发展的动力。如何理解和实践好它,是每个时代的人都要面对的课题。为什么中央要提出“科学发展观”道路和“和谐社会”目标,就是基于对当前现实的正确认识,为把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建设得更符合最大多数人民的愿望要求,所制定出来的长远规划和未来目标。而这也就是我们如何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或背景。
社会发展向何方,未来的社会是否能成为幸福生活的美好世界,在于属于未来的人们。而培养、造就未来社会的建设者的任务就落在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肩上。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在多元化时代,坚定信念,勇于实践,用正确的认识或思想以及理想去教育我们的学生。可谓功在千秋!
[关键词]社会多元化 理想未来 镌写 学生 心灵世界
班主任工作是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工作,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又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班主任如何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这方面的思考研究向来不绝如缕。而且不会中断。校园的围墙并不能把学校阻隔于社会而真正成为象牙之塔。随着社会的变化,各种思想观念出现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也影响到尚未成年的孩子们。学校教育工作变得更为艰巨复杂,而班主任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实施者,担子更重。因此,在这个多元化时代,如何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就成为每个教育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社会多元化及与学校的关系
所谓的社会多元化是指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在文化、价值观、生活方式、经济生活等方面所存在的多样化的观念、理论、行为方式的总和。多元不是指单一领域的多元化,而是指一个社会不同领域都出现的多元化问题,是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多元化。社会多元化,事实上更多地表现为价值的多元化,人们更看重个人的自由选择,强调自我认同的重要性、首要性。由此一来,不论在对待民族、国家、社会等涵盖性较广的范畴的理解上,还是在个人的行为习惯,包括穿衣戴帽等细微环节上,都各有各的主张,各有各的意见。观点多样化,行为活动多样化,也可以说差异、分歧常态化。
社会多元化必定渗透、侵蚀到学校中来。一方面,学生来自各种各样的家庭,本身就是“多元”的构成。富裕人家的孩子,穿上千元的鞋子,不会觉得是奢侈,而且会有这么一种观念:这样的穿戴是合适的、合理的。如果对这样的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教育,他反而会觉得老师讲的没有道理。但反过来,普通人家的孩子,对朴素的观念就容易接受。学生们在从家庭进入学校的时候,已经把多元的观念带进了校园,尽管他们可能并没有明确地意识到。
家是一个人最初受教育的场所,父母是最初的老师。父母的价值观、道德观等等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如果父母对经济上很重视,以为挣钱是最高的目标,做什么事情都以此来衡量,那么,孩子也会形成这样的判断:只有能挣大钱才是成功的。他的理想当然也就是当大老板,而不会对普通人普通生活有平和的看法。就是说,社会的多元化通过父母传递给孩子,然后孩子们把它带到学校。学校也成为一个多元化的空间,即社会的缩影。
最后,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本身也置于社会大舞台。社会诸领域是互相勾连交通的,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现象,都会有如一阵风,在师生心中拂过,激起涟漪。我们通常会看到,社会上有什么坏风气,很快就沾染学生,更不用说某些在社会上、在成人世界里属于正常的东西,往往也都传入学校,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赌博,比如戴首饰、染发、穿高跟鞋等等。
多元化社会,问题更复杂多样。多元化社会的风貌影响着学校,学校绝不可能做到所谓的“出淤泥而不染”,要想把学校与社会隔绝起来,是不切实际的。多元化于是就带给了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
二、从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目的,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去思考。就教育对社会起什么作用来看,孔德曾提出教育(还包括道德、科学)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看法。孔德认为教育对社会首先是一个“维系”的功能。社会之为社会,并不是无数个人、孤立绝缘的个人的简单集合,而是必须有某种共同的东西连缀起所有个体,能使之成为整体。这种东西,孔德认为是科学与自然原则的提倡,以及博爱与同情的弘扬。
当然,社会不可能是铁板一块,所有人都是一个思想,一种性格。社会既有趋向融合成统一体的一面,也有着凸显个性,张扬自我的一面。社会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动态平衡系统。这样的系统是充满生机的,活跃的,能够不断变化并发展的。因而,教育一方面要传授科学知识,灌输一定的体系化的思想理念,以及健全的社会道德观念。这些,都是属于具有普遍性、共性的东西,目的是要整饬原先各自为政、原子状态的个人为相互关联的群体,要使自然人成为社会成员;但另一方面,教育也要努力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的生动活泼的个体,要使人们懂得思考,敢于突破求新。但是,第一个方面的工作才是主要的。
既然前面已经提到,所谓多元化社会,不但是生活方式上的差异,而且是价值观、道德观乃至政治思想的多种多样。这种多样性后面凸显着的是独特的个性,以及个人不可侵犯的利益领域。这就使人与人之间出现了交流和融合的困难。每个人都划定自己的范围,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世界,那么,如果推到极限状态,也就等于返回了人的自然状态。这是一种反社会,是对社会的背叛,或者把社会解构了。即使不如此,仅仅以利益关系来维系的主体问性,就算能存在下去,也是一种毫无温情的冷酷世界。当前,道德底线失守,诚信危机,人与人之间缺乏关怀,已经引发了全社会的焦虑。那么如何破解这种社会失序状态呢?
孔德把教育视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正确的。教育对社会具有的重要功能,静态的看是它通过对社会人施加影响,以共同的信念和遵循的价值观等把个体联系起来。但它最为重要的功能则是要使未来的社会成为我们所期望的理想状态。因为教育面对的对象是未成年人,是孩子,他们还没有参与到社会中来,他们目前还不能对社会的良性状态发生太大的影响。但是,未来的社会必定是由他们来支撑的。而他们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受到什么样的熏陶,形成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信念,对于未来的社会将呈现的格局,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社会发展必须具有可持续性。为了孩子们的未来,为了一个和谐幸福的新的社会状态,作为教育者的班主任,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这一点呢?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多元化时代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的理论依托和背景
看到了多元化社会潜在的问题之后,关于如何更好地做好班主任思想教育工作,本文认为,我们必须有明确的思想指导和必须坚持的信念和理想。要让将来的社会更幸福美好,就要把对理想社会的信念、追求镌写在学生们的心灵之上,这也就要求教育者自己必须先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并把这样的理解和认识,锲而不舍地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播散给学生。
这样的思想或信念就是社会主义道德思想、集体主义、爱国主义——这是我们在教育上必须坚持的主题,而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艰苦朴素、积极向上、奉献社会则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肯定的基本信念、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当前学校、学生最大的问题是对社会现状缺乏正确的认识。社会上的诸多问题,大家都看到了,但是仍有很多人因为学校教育与现实的脱节,灌输的思想道德与社会现实的互相矛盾,而不愿意相信、不愿意接受社会现实。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确实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的生活方式;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两极分化等不良现象也对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作为思想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向学生们说明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指出其弊端,更要用正确的思想来引导学生从良向善。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每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建立或融合于所有人的自由幸福之中的。民主、平等本来就针对所有的人才有意义。我们必须有共同的信仰、共同的追求和期待,相互问才能达成理解和同情。社会人之间并不仅仅是利益关系,而更应当用情感的纽带把所有人牵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强的群体,造成一个温暖和谐的世界。多元化,其实应当是在共同理想的舞台上展开的舞蹈。如果说共同性包含着我们追求的实质内容,那么多元——个性,其实就是实现这种内容的多样化形式。共性和个性、普遍与特殊,是任何事物自身具有的两极,是摊到事物发展的动力。如何理解和实践好它,是每个时代的人都要面对的课题。为什么中央要提出“科学发展观”道路和“和谐社会”目标,就是基于对当前现实的正确认识,为把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建设得更符合最大多数人民的愿望要求,所制定出来的长远规划和未来目标。而这也就是我们如何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或背景。
社会发展向何方,未来的社会是否能成为幸福生活的美好世界,在于属于未来的人们。而培养、造就未来社会的建设者的任务就落在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肩上。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在多元化时代,坚定信念,勇于实践,用正确的认识或思想以及理想去教育我们的学生。可谓功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