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叉式叶尖结构对风力机风轮振动的影响

来源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降低风力机风轮的振动,提出一种用于小型风力机的双叉式叶尖结构改型设计方案,通过风轮模态试验与风轮振动特性试验,测出改型设计前后风轮的模态参数、振动频率与振动加速度幅值,研究不同夹角的双叉式叶尖结构对风力机风轮振动特性的影响.通过对比未改型风轮与双叉式叶尖结构风轮的试验.结果发现:双叉式叶尖结构使风轮的二阶到四阶固有频率与阻尼比升高;双叉式叶尖结构可以调整风轮振动频率曲线的走势,使风轮更快地穿过共振区,且使共振点所对应的转速远离额定转速.在转速为360 r/min时风轮的振动加速度幅值产生突增,双叉式叶尖结构不会使突增消失,但可降低突增时的振动加速度幅值,且在风轮转速连续增大工况下,双叉式叶尖结构使风轮的振动加速度幅值降低.故双叉式叶尖结构能有效降低小型风力机风轮的振动,改良效果与叶尖夹角的关联性较大,相关结论为风轮减振研究提供一种新思路.
其他文献
为研究叶片泵内气相的分布、运动规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气液两相流工况下叶片泵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通过试验进行验证.基于MUSIG模型对泵内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计算,同时采用Prince-Blanch模型和Luo-Svendson模型描述气泡聚并和破碎过程,揭示了压力分布、不同尺寸气泡分布和气泡平均直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进口气体体积分数的增大,靠近叶片吸力面流道内低压区面积逐渐增大,叶片吸力面气相聚集区和尾迹区内气体体积分数增大,高气相体积分数区域面积扩大,泵内各处气泡平均直径都增大;当进口
为了探究云贵高原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云贵高原42个代表性气象站点近56 a(1961—2016年)逐日气象数据,利用Mann-Kendall检验探究ET0主要的气象驱动因子,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量化了各气象因子对ET0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云贵高原近56 a风速和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0.0012(m·s-1)/a和0.018℃/a,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0.0073(MJ·m-2·d-1)/a和0.0746%/a;近56 a来ET0整体呈波动式上升趋势,
为了探明盐渍土水盐分布和土壤蒸发特性对掺沙的响应特征,以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掺沙量(沙-土质量比为0,10%,30%,50%和70%,分别以处理CK,T1,T2,T3和T4表示)对盐渍土水盐运移特征和土壤蒸发的影响.结果表明,0~5000 min,处理T1和T2表层0~1 cm土壤的平均质量含水率比CK分别高了50.0%和40.7%,T3和T4表层0~1 cm土壤的平均质量含水率比CK分别低了36.3%和18.7%,而处理T1,T2,T3和T4表层0~1 cm
为探究某泵站轴流泵装置反向发电的水力特性,对该轴流泵装置反向发电工况进行全流道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轴流泵装置在额定转速进行反向发电时,其最优工况相比于水泵模式,水头和流量分别提高43%和38%;随着转速增大,效率-流量曲线呈现向大流量方向偏移趋势,高效区范围逐渐增大;导叶进口、转轮进出口压力脉动呈周期性,转轮进出口压力脉动受转轮旋转影响更为显著;压力脉动系数幅值沿径向由轮毂至轮缘逐渐增大,转轮出口的压力脉动幅值最大,约为转轮进口的2倍;在频域方面,压力脉动主频为叶频,次频为2倍叶频,在转轮进出口主频所
为了精准指导农田灌溉,合理优化渠系输配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灌区的管理水平和总效益,对灌区用水计划的编制方法展开了理论研究.将用水计划的编制过程概括为实时灌溉预报和渠系配水两部分,分别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在对国内灌区用水计划的编制方式进行了解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利用土壤水分平衡方程进行实时灌溉预报的方法,总结各参数预测值和计算修正值的获取方法,分析对比各方法的适用范围,提炼普遍灌区实时灌溉预报中适用的方法.为了优化田间渠系配水次序和配水量,以保证作物得到及时有效灌溉,归纳总结了国内灌区常用的渠系配水模型
为了研究混杂纤维对浮石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对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6 kg/m3,改变纤维素纤维掺量的6组浮石轻骨料混凝土试块进行立方体抗压和劈裂抗拉试验.结果表明: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都先升高后降低.劈裂抗拉强度增加显著,最优掺量时为3.2 MPa,比基准组增加了77.8%,纤维掺入可以有效阻止裂缝发展并起到增强增韧的作用.最优掺量为聚丙烯纤维掺量0.6 kg/m3,纤维素纤维0.9 kg/m3,此时拉压比相比基准组提高了57.7%,显著改善了其脆性;最优掺量时3,7,14 d早期强度比基
为明确青海省祁连牦牛的母系遗传多样性水平、群体遗传结构组成及母系遗传背景,本研究对33头祁连牦牛的线粒体DNA(mtDNA)D-loop区序列进行测定,结合Genbank中已报道的22条祁连牦牛D-loop区序列,用BioEdit7.2.5、Arlequin3.11和Mega5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共计55条序列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其母系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在祁连牦牛mtDNA D-loop区692bp序列比对分析中,排除2处插入/缺失后共发现33处多态位点,其中单一多态位点3处、
为探究清水冲刷后山溪性卵石河床流速、粗化级配和冲刷深度的变化规律,以水槽概化模型试验为主,设置3组流量、坡度、非均匀沙,对河床变化过程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测线流速与冲刷深度沿槽宽分布不均,由边壁至水槽中心呈增大趋势.流量一定、坡度增加时,测线流速与水深呈反比;坡度一定、流量增加时,测线流速与水深呈正比;引入量纲一化参数宽深比,得出适应于不同工况的测线流速分布公式.随流量、坡度的增加,河床粗化程度与冲刷深度随之增加,考虑粗颗粒对细颗粒的隐蔽程度,优化清水冲刷后床面粗化级配计算公式.应用公
青海省刚察县吉尔孟乡某牧场发生牦牛犊牛腹泻疫病,为快速诊断发病犊牛腹泻的致病病原,保证及时采取防控治疗措施,特采集牦牛犊牛腹泻粪便样本8份,利用显微镜镜检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分析.结果显示:此牧场中引发犊牛腹泻的病原是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贾第鞭毛虫(Giardia)和牛轮状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测序结果显示样品中鉴定的为相同的病原.结果表明,刚察县吉尔孟乡牧场犊牛的腹泻是由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和牛轮状病毒的混合感染造成的,该研究为犊牛腹泻的病原学
为研究磁力泵磁力联轴器的传动性能影响因素,基于Ansoft-Maxwell软件对设计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定性分析模型在不同磁极对数和磁钢间隙时对磁转子传动性能的影响.以磁转矩与磁涡流损耗作为评价指标,分别设计4~26对不同排列方式的磁块,并对磁转子的磁场分布进行分析,求得不同磁极对数下磁转子的磁转矩峰值、磁涡流损耗平均值以及离套所受内外磁块的合力F的大小,得到设计模型在16对时磁转矩与磁涡损达到最佳值.以16对磁极对数磁转子为例,单一改变相邻磁钢间的间隙度数,分别从1°,2°,3°,4°共4种不同情况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