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一趟造访两星

来源 :大自然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1019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9月27日升空的“黎明号”,是第一艘一趟造访两颗星——灶神星和谷神星的航天器。2011年5月3日,“黎明号”在距离灶神星120万千米处对准灶神星拍摄了第一幅图像。在环绕灶神星13个月后,“黎明号”采用离子发动机转向,朝着谷神星飞去。2015年3月6日,“黎明号”在距离谷神星6.1万千米处被谷神星的引力捕捉。
  不过,“黎明号”在就快要到达谷神星时遭遇宇宙射线袭击,不得不放弃直接靠近谷神星的路线,改为采用更长的迂回路径,因此“黎明号”到达环绕谷神星的稳定轨道的时间被推迟。好在这没有影响“黎明号”的后续探测。
  科学家为“黎明号”设计了距离谷神星越来越近的一系列圆形极地轨道。2015年4月23日.“黎明号”进入距离谷神星表面1.35万千米的第一条观测轨道,待了接近一个轨道周期(15天)。随后,“黎明号”进入距离谷神星表面4400千米的第二条观测轨道,待了21天。接着,“黎明号”进入距离谷神星表面1470千米的高位绘图轨道,待了两个月。此后,“黎明号”进入距离谷神星表面仅375千米的低位绘图轨道,这也是“黎明号”的最终轨道。
经过色彩强化的谷神星第一幅彩照(“黎明号”2015年拍摄)。

  “黎明号”搭载的仪器包括一部分幅照相机、一台可见光和红外光光谱仪及一部伽马射线和中子探测器。这些仪器检测了谷神星的形状和元素构成。2015年1月13日,“黎明号”以接近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像素水平,对谷神星拍摄了首批图像,它们显示谷神星表面密布陨石坑,还有一个靠近科学家此前所观测位置、反射率高的小区域。2015年1~4月,“黎明号”对谷神星拍摄了解析度越来越高、超过以往解析度的图像。2015年10月,美国宇航局发布了由“黎明号”拍摄的谷神星真彩图。2017年2月,“黎明号”在谷神星一个陨石坑中探查到了有机物。

“黎明号”重要时间表


  2007年9月发射
  2009年2月借助火星引力
  2011年7月到达灶神星
  2012年9月离开灶神星
  2015年3月到达谷神星
  2016年7月第一次任务延伸期开始
  2017年11月第二次任务延伸期开始
  总行程69亿千米

离子推进 以小博大


  “黎明号”是唯一一艘曾经环绕过两个天体(分别是谷神星和巨型小行星灶神星)的航天器,这有赖于“黎明号”卓有成效的离子推进系统。
  “黎明号”的3个离子推进单元(也叫离子推进器或离子发动机,直径均为30厘米)可在两根轴上移动,从而让“黎明号”的质量中心在“黎明号”的任务期内移动,也让“黎明号”的姿势控制系统采用离子发动机来帮助控制“黎明号”的姿势。其中,两部离子发动机为“黎明号”完成全部任务提供足够的动力,另一部发动机为备用。实际上,“黎明号”升空后这些发动机都被使用过,但每次只用—部。“黎明号”不使用离子发动机的时间每周只有几小时,这几小时内“黎明号”把自己的天线指向地球。“黎明号”为达到第一条科学轨道所需的总推进时间为979天,整个任务期的推进时间超过2000天,大大超过美国宇航局“深空1号”航天器678天的总推进时间。
  离子发动机采用电荷把来自氙燃料的离子可加速到的速度,是采用化学燃料发动机可加速到的速度的7~10倍。电量和氙燃料的输入可被调整。从而让发动机加速或减速。离子发动机不费燃料,在最大推进时每秒消耗氙仅为大约3.25毫克。“黎明号”在被发射时所携带的氙燃料为425千克。之所以选择氙,是因为它是惰性元素,易于密集存储,原子相对重,因此与其他候选推进剂相比能提供相对大的推力。在发射时,储存在燃料箱中的气态氙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得多。在最大推力时,每一部离子发动机产生的总推力是91毫牛顿,与你手拿一本笔记本所需的力量相当。
美国宇航局第一部离子发动机(1964年)。

  在高速路上不可能采用离子发动机,因为哪怕开到最大“油门”,“黎明号”的离子发动机也需要4天时间才能让“黎明号”的速度从0加速到每小时100千米。虽然离子发动机的推进力看似微不足道,但在整个任务期中由离子推进带来的速度总改变与把“黎明号”送进太空的德尔塔二型火箭(包括9个固体燃料助推器,再加火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级)带来的速度总改变相当,这是因为离子推进系统会运作数千天,而不像德尔塔二型火箭那样只运作几分钟。
  电力系统为“黎明号”上所有设备(其中包括离子发动机)提供电力。“黎明号”有两张太阳能电池板,其中每一张长8.3米,宽2.3米。每一张太阳能电池板上都覆盖5740只光电池,这些电池能把自己接收到的太阳能中的大约28%转化为电力。在地球上,这两张太阳能电池板可发电的功率为10千瓦。两张太阳能电池板分别位于“黎明号”主体的两侧,用万向架固定和连接,这样它们就可被调整到任何角度以面朝太阳。一只镍氢电池和相关充电设备在“黎明号”发射期间为它供电,并且在“黎明号”的太阳能电池板不面朝太阳时为“黎明号”供电。
谷神星上的刻瑞斯隕石坑给了不少科幻作家创作灵感。
其他文献
古斯塔夫·马勒于1860年7月7日出生于波希米亚的克里希特,那是奥匈帝国统治下的一个捷克城镇。他的父母是犹太人。父亲伯纳德·马勒是小酒店主人。马勒夫妇共生了14个孩子,古斯塔夫排行第二。他出生后不久,全家就移居到了伊戈鲁。在这个位于布拉格与维也纳之间的军事重镇,马勒度过了他的童年,这段生活经历对他的音乐生涯具有深远影响。     马勒在小村庄里长大。就像所有住在乡村的人们一样,他肯定强烈地认识到了
译/杨从彪  社会学和宗教学调查表明,在人类60亿人口中,信教的人比不信教的人多得多。《科学美国人》杂志通过调查,发现美国有40%的科学家信教,其他国家科学家信教者也大约是这个比例,诸如牛顿、爱因斯坦、开普勒等大科学家,都是信仰上帝的人。  宗教随着人类的诞生而产生,世界上找不出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宗教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善良,“性本善”,人都是向善的,善是人最原始的本性。可现在有些人却渐渐丧失了
译/赵秀明    坦白的讲,成年人很少能发现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人是精神形体和谐统一的人,是已经步入成年却仍童心未泯的人。他与天地间的交流,是他的精神食粮。尽管他的心灵深处确有悲伤,但面对自然,仍是满心喜悦。大自然说,这就是我创造的生灵,任凭他有千种悲哀,只要与我在一起,他就应该感到高兴。不单单是太阳和夏季,每一时刻、每一季节都在展现着它们的欢乐,因为从万籁俱寂的正午到令人沮丧的午夜,每一时刻
一项新研究表明,电闪雷击也可产生生物可利用磷,从而为地球上的生命形成提供条件。  根据达尔文理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浅表水域。磷是生命必需的物质之一,在从运动到生長和繁殖的所有生命过程中都起着关键作用。早期地球表面的磷存在于不溶于水的矿物中,因此形成生命的磷应该来自地球之外。  40多亿年前以陨石形式被带到地球的矿物质一直被认为是地球上的生命形成所必需的磷的来源。在最近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在一块巨大
提高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是众望所归,其共识是:走理实一体化、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双元育人之路。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竞争性资金分配和双高专业建设,支持优秀职业中学的实训室场、专业建设,但软件——师资、一体化教材、标准制定却停滞不前,“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落实缓慢。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知识与企业脱节,对实训设备、技能一知半解,导
近年来,针对肿瘤的光热疗法因治疗部位精确可控、杀伤效率高且副作用小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科学家研发了多种载体,期望将光敏剂递送至肿瘤部位。但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和个体差异,光热疗法的治疗效果仍有待提高。肿瘤组织具有致密的细胞外基质和较高的间质渗透压,这进一步限制了载体内的光敏剂向肿瘤内的渗透。此外,治疗后肿瘤部位边缘残留的微小病灶也容易造成肿瘤的转移和复发。  受血小板会天然黏附于受损血管并
福塔莱萨是巴西东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海滨城市。现在,人们看到当地的一些烧伤病人就像是刚从海中走出来的一样,因为他们身上覆盖着鱼皮。准确地说,他们身上的烧伤伤口都被消毒过的非洲鲫鱼皮包裹。非洲鲫鱼。非洲鲫鱼皮可作为治疗烧伤的“绷带”。在当地,就连被烧伤的动物也可使用非洲鲫鱼皮来治疗。|兽医用非洲鲫鱼皮治疗烧伤的狮爪。  非洲鲫鱼是近百种鲷鱼的统称,包括胭脂鱼族、桡足鱼族、异桡足鱼族、奥罗色鱼族、皮尔马
一生创作了将近500首乐曲,其体裁之广泛令人惊叹,有抒情的浪漫曲、奔放的吉卜赛歌曲、爱国的战歌、重唱曲、合唱曲、芭蕾舞剧、歌剧和戏剧音乐等等。他的浪漫曲《夜莺》以其迷人的旋律倾倒了世界各国无数听众。意大利歌剧大师罗西尼在自己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第三幕中的配乐就是采用《夜莺》的乐曲。这位作曲家就是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洛维奇·阿里亚比耶夫。但这样一位蜚声世界乐坛、为世人带来美好艺术享受的作曲家,其
不久前,美国普渡大学科学家研发了一种使用黄金纳米微粒探测乳腺癌的技术。这一技术再加上其他类似研究结果,将有可能大大改变乳腺癌的检测。  这项技术的原理是辨识发现于癌细胞外面的蛋白质。不同类型的癌细胞在其表面各有不同的蛋白质,它们被科学家作为癌症的独特标记物。纳米棒(形状像短棒的纳米微粒)使用特殊抗体来捕捉乳腺癌或其他癌症的蛋白质标记物。当纳米棒与血液样本中的蛋白质结合后,科学家检测纳米棒散射光线的
在战争的阴霾下,似乎一切残忍和暴力都成为勇气与正义的化身,在所谓的冠冕堂皇的外衣包裹下,希特勒纳粹丧失了最原始的人性与良知。反映这一题材的德国影片《希特勒的男孩》,极为深刻地揭示了这一主题。此片在德国初映时曾引起轰动,影片中年仅20岁的男主角还为此获得捷克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影帝称号,剧本获德国电影奖最佳原创剧本奖,导演获巴伐利亚电影奖最佳导演奖。  1942年的德国,正是希特勒统治的鼎盛时期,带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