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描述病情?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51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医生首先要咨询病情。孩子一般表达不好,病情主要由家长陈述。病情陈述是否准确、全面,将直接关系到医生的诊断与治疗。临床上,常见不少家长叙述病情时说了这忘了那,有的家长则拖泥带水,而有的家长则一问三不知。那么,家长正确描述孩子病情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呢?
  一、步骤和方法:
  1.告诉医生带孩子看病的主要原因和病情发展的时间,描述要简单明了。例如:发热三天、咳嗽一天、间断腹痛一个月、哭闹三个小时等。
  2.概括发病经过:包括起病原因、时间、部位、程度、伴随症状。这些信息家长要提前收集并简单整理,以便医生询问时能快速、准确地答复。以发热患儿为例:描述体温最高温度、间隔时间、采取的退热措施以及措施是否有效、发热有无规律、有无抽搐、有无皮疹等其他伴随症状。
  3.向医生介绍孩子体重、就诊前体温;食欲、精神状态、大小便等变化,对和以前明显不同、不正常的地方要重点描述。例如:大便稀,以前每天一次,软的,无异味;现在每天三次,呈糊状,有臭味。
  4.向医生介绍此次生病去过的医院和用过的药。
  5.提供孩子的疾病史和家族史、传染病接触史。
  二、描述技巧
  1.避免“一问三不知”。如果家长对孩子的病情不熟悉,要由熟悉孩子病情的人陪诊并选一个代表陈述病情,避免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地乱说,避免使用方言,以免影响医生问诊。
  2.避免“拖泥带水”,说不到点子上。医院里往往人满为患,病人多、医生忙,这就要求家长叙述孩子病情时,既要详尽又要简练。要做到这一点,家长就诊前需做好准备工作,收集医生需要了解的资料,必要时用本子记下并归纳整理,医生问诊时问什么答什么。
  3.病情陈述要符合实际,避免淡化、夸大或掩盖病情。家长陈述病情时,词语使用要恰当,只需对孩子的症状进行客观描述,不要使用带有主观意愿的判断性词语,以免影响医生做出正确诊断。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犯错未必是故意  【案例1】 知错不改的童童  周六早晨,林女士买菜回到家,看到4岁的女儿童童正在卫生间里玩水,不仅把衣服玩湿了,洒出来的水还流到了客厅,大片的木地板被浸泡。林女士不禁尖叫起来,一把把童童拎起来,顾不上给她换衣服,连忙找拖把拖地。童童愣愣地看着妈妈,不知所措。  林女士把地板上的水处理干净,擦擦额上的汗,没好气地对童童说:“听着,以后不准再玩水,不然有你好看的!”  童童被妈妈吓哭
小赵的妻子几年前病逝,小赵一个人带着儿子艰难度日。最近,他发现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有些早熟,总盯着街上的女人看。  “爸,这个阿姨面相好,皮肤白,就像雪糕做的。”  “那个阿姨的腿又长又直,如果穿上黑丝袜,肯定更好看。”  小赵生气地打了一下儿子的后脑勺:“你才多大,懂这么多!”  儿子不屑地看了他一眼:“你懂什么,我在给自己海选后妈呢。”
我性子急,遇事容易上火。育儿过程中,如果出现问题时我没能Hold住自己,事态就会变得糟糕。若冷静下来,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处理,则完全可能是另一番景象。对此,我有深刻的体会:和孩子发生冲突时,与其“较劲”,不如“从命”。  睡与不睡  女儿自小精力旺盛,一岁多开始拒绝午睡。作为新手妈妈,我认为孩子午睡天经地义。每到中午,我就想方设法让她睡,然而总是事与愿违。终于,我忍无可忍,大光其火。显然,这时候
男孩算不算男人?  前不久,教育局到各小学调查校园欺凌情况,珠海某小学的三年级男生小键一夜之间成了学校的名人,因为只有他主动向调查组告状,而且一口气说了十几个欺负过他的人,都是他的同班同学。  调查组很重视,马上派专人核实,结果让人哭笑不得。小键所说的欺凌,不过是同学之间的小摩擦,最大的动作是推搡。被告状的同学大呼冤枉,纷纷反告小键诬陷。同学们反映,小键特别娇气,像个弱不禁风的女孩子,一推就倒,一
和母爱相比,父爱显得更加微妙。这是因为父亲没有亲身体会生孩子的过程,不会和母亲一样对孩子有种无条件的、无理由的爱。同样,孩子对父亲的感情也是相对理性的。但是对所有的孩子来说,理性的父爱非常重要,如阳光与植物,若没有父爱的阳光,孩子这株绿色植物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无法生长,无法与外界进行充分的交换与互动,他们将不易融入周围环境,缺乏人际交流的技巧。我是一个父亲,在做父亲的过程中,我个人觉得父亲的主要
联词: 利息,浪费,慈善,败家子,硬币,劳动,奖励,于是  李大爺是个勤俭持家又有慈善之心的人。他从不浪费,就连家里积攒的硬币,也总是花在正经地方。村里有个好逸恶劳的年轻人,是个败家子,人们都很烦他。李大爷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苦口婆心地教育他,要他热爱劳动,靠劳动致富。在李大爷的感召下,这个孩子真的变好了,还得到了村里的奖励。乡邻们都夸李大爷办了件好事,李大爷却说,我教育这个孩子,是不要任何“
烦恼:  我生的孩子不能教  赵女士的儿子明明(化名)今年9岁,非常聪明,学习却很差,而且任性、偏激、爱比较,很会在大人之间巧用心思。  明明生活在一个典型的“421”家庭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6个人的爱全部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让他从小就享受到“小皇帝”的待遇。  赵女士说,她小时候姊妹多,孩子们一个比一个表现好,希望得到长辈更多的爱。可是现在情况却颠倒过来了,为了让孩子更在乎自己,长辈
在南京的“教育在线互动平台”上,家住南京市鼓楼区的王皓迪小朋友算得上“风云人物”,从他踏入小学的第一天起,他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感到的每一点失落,都备受网友们的关注,不是他太优秀,而是他有一个“执着”的好爸爸。王皓迪每天做了什么,想了什么,说了什么,爸爸都会整理成文字,写成网络日记,让这个互动平台上的众多家长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截至目前,王皓迪的个人空间里已经有近500篇日志,访问量高达47万次。 
去年一个春暖花开的星期天,小迪跟爸爸妈妈一起到乡下看望爷爷奶奶。到了那里,小迪看到天是蓝的,水是清的,空气是新鲜的。面对山坡上的牛羊、池塘里的鱼鸭、路边的绿树红花,喜欢画画的小迪陶醉了,他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用铅笔在画纸上尽情地描绘起来。画中,他除了画好面前的实景外,还加进了他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最后,他给画起名《天上人间》。见爷爷正在看画,可能是觉得画得不够好,小迪还有点儿不好意思。哪料爷爷看后,
俗话说,家有小棉袄,妈妈乐陶陶。我家的“小棉袄”渐渐长大了,我却丝毫高兴不起来。如今女儿再也不是在我耳边叽叽喳喳的小丫头了,而是初三年级略带腼腆的大姑娘了,有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得我们之间多了隔阂,少了亲昵。  一个周末,女儿从学校回来。两周时间不回家了,回到家里本该兴奋的,可女儿却一脸忧郁的神情,径直进了自己的房间。见此情景,我这个爱操心的妈妈便不淡定了,三番五次走进女儿房间与她搭讪,可女儿总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