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认识发展的初高中衔接课——以“化合价”为核心

来源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xingu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认识角度、认识深度和认识思路的发展三个方面.初中阶段,化合价仅是解释原子结合个数比的工具;高中阶段,化合价是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知识的基础,从微观层面理解化合价的本质尤为关键.因此,围绕化合价设计氧化还原前置课,设置“分析物质的元素化合价”“初建价类二维图”“快速判断变价元素”“关联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四个教学环节.帮助学生从价态和类别双重角度关注物质,发展认识的角度;从无序性思维转化为有序性思维,发展认识的思路;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合价及其变化,发展认识的深度.
其他文献
针对一类离散时间非线性动态系统,把常规广义预测控制与数据驱动控制相结合、反馈控制与前馈补偿相结合、信号补偿与调节器原理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数据与虚拟未建模动态及其增量补偿的非线性广义预测控制方法.推导了闭环系统的输入输出动态方程,并分析了所提控制算法的性能.对比实验的研究体现出本文所提控制算法的优越性和有效性.
归纳了原子结构模型教学中浅尝辄止的三点原因,对该内容蕴含的教育教学价值、学生的已有认知以及模型发展过程的思维脉络进行了深入分析.
以“氢气性质的实验探究”教学为例,通过对氢气相关探究实验的创新与改进,加入数字化实验、兴趣实验等方式,使氢气探究教学更严谨、更富有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综合实践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使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氢气,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能促使教师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素养,从更高、更整体、更系统的角度思考教学内容,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为例,从单元学习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单元教学框架设计、单元教学目标设计、课时教学规划等方面阐述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以某品牌“补铁口服液”为真实情境,创设任务链,驱动学生开展系列探究性实验活动,并在探究活动中落实教学目标,从而真正达到以问题解决引领知识建构、以知识应用解决真实问题的联动效果.基于新课标主题内容要求设计评价量表,检测学生阶段性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
围绕如何提高椭圆球面波(prolate spheroidal wave functions, PSWFs)多载波调制系统频带利用率,采用对PSWFs信号分组优化,利用信号索引与脉冲幅度调制进行两个维度的信息加载,在保证信号高能量聚集性的同时提高系统频带利用率的思路,提出了基于信号分组优化的PSWFs多载波调制方法.该方法依据信号路数、分组数,优选高能量聚集性PSWFs信号,保证信号波形具有高能量聚
“纠错本”旨在促使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目前已在中小学广泛使用.比较而言,“好题本”颇具特色并有独特的价值.“好题”的判断标准由学生自己定,“好题”的利用形式也很丰富.学生可通过“找好题”“用好题”收获更多的学习经验.同时,“好题”的内涵尚待廓清,“好题本”还可成为教的资源,在促进经验分享、多角度拓展学习等方面还有更大的空间.
以“铝和铝合金”的教学为例,创设真实情境,构建驱动任务,通过实验探究、证据推理、模型认知,探索了素养为本的元素化合物教学新样态.
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在系列化的情境中开展深度探究,自主构建思维模型,并在模型迁移应用中发现新问题,学会自我完善.
提出并解释了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三个异常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以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作为佐证实验,证实了分析的合理性;对教科书实验的改进提出了建议,对实验教学进行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