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鲜为人知的日特“水源清实验区”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m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抗日根据地的边缘地区免费给群众看病、兴学,没有吃的借给粮食,营救被日寇抓走的抗日军民,日军“扫荡”时主动庇护群众……你一定认为,这是八路军等中共武装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所作所为。其实,除了八路军,一个叫水原清的日本大特务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兴办的“水原清实验区”,在争取大众、服务群众方面做的丝毫不比八路军差,以致蒙蔽了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后来,这一情况引起八路军山东纵队敌工部的注意,他们通过摸排掌握了水原清的“底细”,并彻底剥开了“水原清实验区”的“画皮”……
  一个自称是“八路军朋友”的日本人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军为确保其占领区的安全,基本停止了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把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华北等占领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按照日本侵略者的意图,要将华北地区变成继续南进乃至侵略全亚洲的战略根据地和兵站基地。为此,“确保华北治安”始终是日本侵略者的重要任务。
  1940年7月26日,日本新上任的近卫内阁,进一步把“建立东亚新秩序”扩大为建立“大东亚新秩序”。此时,日本的野心是要建立以日本为中心,以日、满、华牢固结合为基本的大东亚新秩序。8月1日,近卫内阁又抛出了“以日、满、支(即中国)为一环确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声明。
  为响应大本营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这一政策,自1941年3月起,侵华日军在全华北开始推行所谓的“治安强化运动”。日军这个运动在战略指导上较过去有了一个基本的转变,就是“七分政治,三分军事”,其一切行动均以政治为中心,一切围绕在政治的周围,手段比过去更加阴险和毒辣。
  山东当时属于华北,境内有八路军115师和八路军山东纵队等多支抗日劲旅,并且“十分活跃”,犹如钻到牛魔王肚子中的孙悟空,搞得日军狼狈不堪。因此,日军起初不惜重兵对山东各抗日根据地进行重点“扫荡”。没想到,山东的八路军越战越强,越“扫”越多,把侵略者的鼻子都快气歪了。
  日军在华北的“治安强化运动”开始后,鉴于对山东多次集结重兵“扫荡”无效,便改换了一下砝码,采取多种手段,不断派遣特务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渗透。日本侵略者这种侵略方式的转变,使得山东抗日根据地隐蔽战线的对敌斗争更加复杂。
  正是这个时候,一个自称是“八路军朋友”的日本人,出现在了山东鲁中抗日根据地敌我结合部的沂水县大安庄一带。
  这个日本人自称叫水原清,二十八九岁,中等个子,一身农民打扮,会讲点汉语。大安庄原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子,没有固定岗哨,群众可以进进出出。水原清来大安庄后,称自己是日本共产党员,表示要同共产党合作,对群众不打不抓不骂,要帮群众解决困难。他经常给群众说的一句话是:“我不同意日本军阀的武士道,凶残,那个不好的,但‘王道乐土’、‘同文同种’、‘大东亚一体’是好的”。他经常到附近村子活动,找村长和群众问这问那,还免费给群众看病、教儿童学汉字。他原来留着仁丹胡子,得知群众害怕,干脆剃了。
  村里人刚开始还对这个日本人“敬而远之”,不久,水原清给附近村庄的群众“帮”了两个大忙,群众开始对他“另眼相看”了。
  第一件是,库沟村有两个地下党员,一个担任伪村长,一个负责该村民兵工作。不久前,两人被敌人便衣抓走了,乡亲们急得团团转,后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派人找到水原清,托他给日军说说情,日军也许会看在他同是日本人的面子上,把人给放了。水原清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他带着村民亲自找到日军军官,说那俩人是大大的良民,他愿意提供担保。没想到,日军还真给他面子,当场就把那两人放了。水原清还亲自把他俩送回村里,两人的家属和村民们自然感激不尽。
  另一件是,日军向各村摊派粮食,小孙家庄很穷,拿不出多少粮食,村民们愁的实在没办法了,就请水原清去给“说说情”。这一次,他又爽快地答应了,往日军据点跑了一趟后,日军真的把小孙家庄的粮食给减免了。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好几起,一些群众对水原清逐渐有了好感,水原清见状,就在大安庄住下来了。不久,水原清以在当地开办医院、学校需要帮手为名,在外地和本地陆陆续续找来10多个人,在大安庄设下一个据点。他们没有固定岗哨,也没有防卫设施,群众可以随时出入。日军来“扫荡”的时候,他们还允许群众躲藏在据点内,说来也怪,再凶的日军见了他们的据点也会躲着走,还真保护了不少群众。
  这么一来,很多群众更加相信水原清真的是日本人中少有的好人,没事的时候总往他的据点逛逛,听他讲一些过去从未听说过的有趣的东西。偶尔,他也会有意无意地说,共产党、八路军过激了也不好,只能招来日军更大的报复,应该建立一种既没有共产党、八路军又没有日本人的“实验区”,并主张在山东大面积推广“实验区”,从而达到中日“人民”真正“合作一体”、“共存共荣”。久而久之,他的话竟然引起一些群众的同感,个别群众甚至抱怨起八路军不该打鬼子来。
  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
  随着水原清在这一带群众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终于引起八路军沂东敌工站站长郭中玉的注意,他将这一情况写成报告交给了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的宣传部长兼敌工部长刘子超,刘子超看过之后,一边指示上报,一边通知敌工科副科长何庆宇马上赶来。
  刘子超和何庆宇仔细研究了一下水原清的事情。他们经过分析认为,水原清的出现,可能与3月份以来敌人积极推行的“强化治安运动”有关。看来,敌人是企图以软化手段,搞欺骗宣传,用小恩小惠笼络人心,配合推行强化统治制度,得手后,再向边沿地区推进,“蚕食”根据地。
  何庆宇根据刘子超的指示,当天下午便带一位懂日语的朝鲜族干事黎明等几人,前往沂河边的界湖镇,进一步调查了解水原清的情况。傍晚,何庆宇他们到达界湖镇的碰头地点,八路军沂东敌工站的郭中玉、贺子周和沂东武工队队长邢子平已经在那里等着。经研究,他们决定马上着手抓这几项工作:一是查一下水原清的来历;二是弄清水原清的人员、武装,和同他来往的人,物色、培训人员,相机打入他的内部,达到逐步掌握、控制的目的;三是摸清水原清进到大安庄后的活动意图;四是集中力量加强群众工作,揭露其阴谋。找伪村长、自卫团头头谈话,警告他们不要死心塌地跟水原清一起干坏事,分化敌人,让水原清感到这里待不下去,只有缩回沂水城去。这几项工作,大家做了明确分工。   第二天晚上,何庆宇一行渡过沂河到达沂东武工队驻地,决定在这里活动一段时间。沂东武工队有20多人,他们个个身体强壮,机警灵活,枪法很准,一人配两支短枪。在这儿,何庆宇听说,先前那个被水原清营救出来的公开身份是伪村长的地下党员,不久前被人暗杀了,当地比较活跃的积极分子被暗杀的事还有三四起。邢子平队长分析:“我怀疑这接二连三的事,与水原清有关系,是不是水原清耍的花招?我们光跟群众讲敌人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肠’不行,需要拿出事实来揭露敌人。”
  何庆宇决定悄悄抓个水原清身边的人审问一下,解开这个谜!
  沂东武工队的几个小伙子就是不简单,第二天就捉了两个水原清的送信人,并将他们押到何庆宇的面前,他们从其中一个送信人王水身上搜出了水原清写给沂水日本特务小林的一封日文信。黎明译给何庆宇他们听:“此地平安无事,我处影响扩大。不少老百姓对我们有好感,尤其是放了那两个人、减免那个穷村粮食,百姓高兴。只是便衣队杀那个通八路的村长太早了,他们会怀疑是我们所为……”
  经过教育,王水表示了悔悟,告诉何庆宇他们,水原清的确是日军的一个大特务头子,许多日军军官见了他都要立正、敬礼的。问他驻沂水日军最近抓的两个村长,是不是水原清的主意?王水肯定地说:“此事的前前后后都是水原清的主意。”
  这期间,沂东敌工站的工作也很活跃,他们围绕摧垮“水原清实验区”的目标做了大量工作,并趁水原清扩大自卫班、成立自卫队之机,物色了几个地下党的发展对象,成功打进水原清内部。他们还拜访同情抗战的当地开明地主,揭露水原清的阴谋。这一招很灵,敌工站得到了一些开明地主的掩护,他们有时就住在地主家里,地主怕在家里打起来,不敢走漏消息,反而更安全些。敌工站还以“雇工”、“佣人”身份,开展对水原清的调查活动。通过调查,对敌人第一、第二次治安强化运动在敌占区的实施情况,水原清在这个运动中扮演的角色,“水原清实验区”的内部情况和活动方式、手段,以及他接触的人和打击的对象等问题都写出了很有价值的材料。
  何庆宇从界湖镇回到机关,向刘子超部长作了汇报。刘子超对他们这一段的工作很满意,指示:“下一步要组织对‘水原清实验区’的政治攻势,声势可以大一点,一定要组织群众参加。”不久,山东纵队政治部就发出了《开展对敌政治攻势的指示》。
  不久,水原清身边的王水,通过他母亲和其他人的工作,策反成功,参加了沂东武工队,表示要杀敌立功,报效国家。然后,王水在邻近几个村现身说法,揭露水原清先抓、后放、又杀库沟村长的事实,剥开了他所谓“亲善”“和气”和“不抓、不打、不杀”的画皮,使群众看清了这个凶恶敌人的本来面目。在日军“扫荡”期间,边沿区群众由于受水原清的欺骗宣传,到“实验区”去“避难”,敌工站和武工队还相机在水原清据点“避难”的群众中,做了敌人“扫荡”必败、八路军反“扫荡”必胜的宣传,这些群众又都陆续返回家园。投奔水原清那里干事的人,经过他们的宣传教育,大部分人也都回来了。他们有目的地选留了几个人,放在水原清身边,后来成了控制水原清自卫队的内线力量。经过一个月的对敌政治攻势,“水原清实验区”的影响日见减弱。
  难逃覆灭的下场
  1941年8月,水原清放出风来,希望能亲自拜见八路军山东纵队副司令员王建安。纵队首长决定要敌工科先直接和他接触一下,摸清底细。经商量,决定由何庆宇、黎明和武工队的几个精干人员前往,武工队的其他人员在水原清的据点附近接应。
  何庆宇他们利用夜暗抵达大安庄村,顺利找到水原清的住处。这是一座四合院,水原清住在堂屋里,他站在门口“欢迎”何庆宇他们。
  交谈中,何庆宇单刀直入地说:“你写信要拜访王建安副司令员,王副司令员派我们来了。有什么说的,你就说吧。”
  水原清说:“我钦佩司令官阁下的为人。我们先撇开日本军阀的那些话不说,我是讲友善的,联络联络,认识认识。”他操着日本腔,躬着腰,带着毕恭毕敬的样子。
  何庆宇直截了当地用已投诚的王水作见证,狠狠揭露了他在“亲善”幌子下,抓人、放人、又杀人的阴险毒辣行径。
  水原清坐不住了,站起来摇着手说:“误会!误会!不是那样的。中国人就是恨日本人,不要误会我的好意。”
  何庆宇要他把“好意”表现出来,他声称:愿意保持联系,提供“情报”,并保证我方联络人员的安全。
  1941年秋的一天,水原清派人送来一份交王建安副司令员亲收的情报,主要讲日本华北方面军第12军所属的3个师团以及4个混成旅正在调整部署,要向我军“扫荡”,重点是滨海地区。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企图迷惑八路军。为了对付敌人,我方决定将计就计,由山东纵队参谋处长罗舜初主持研究起草了给水原清的材料,说我方将参照水原清提供的情报,调整部署。虚实兼有,以造成敌人的错觉。之后,双方“情报”有来有往,打了一阵子情报“神经战”。
  这年初冬,日军对沂蒙山区发动了5万多兵力的大“扫荡”。在“扫荡”中,沂东敌工站经请示上级同意,以联络方便为由,向水原清要了两个“派司”(通行证)。这是水原清的一张名片,上面写了“联络员,准予通行”,并盖了手章。经使用,确有通行作用,敌人重兵“扫荡”南沂蒙期间,山东纵队的八路军持“派司”与山东分局朱瑞书记保持联系,及时向他报告有关情况。
  1941年12月中旬,我反“扫荡”斗争取得了节节胜利,水原清在我方针锋相对的斗争下,感到在大安庄已经呆不住了,准备逃往有日军重点把守的沂水县城。山东纵队敌工部通过内线获悉这一情报后,经请示首长批准,决定立即抓捕水原清,并决定由何庆宇负责实施。
  黎明根据何庆宇的部署,给水原清写了一封信,信上写道:“久未联系,有点事要找你商谈,我即日晚在据点外等候,并望带点有关太平洋战争的资料来。”派联络员送给水原清,水原清看过信,准备了一下后,对我方联络员说:“好,我们走。”
  走到据点外壕,黎明迎上去说:“好久没有见面了。”然后他俩漫步走了一段山路,进村来到一间房子里。刚进门还没坐下,邢子平他们就跑步过来说:“村子里发现一伙不明身份的人,我们不能在这里停留,到前面那个庄子去吧!”黎明对水原清说:“好,我们走吧,反正很近。”便簇拥着水原清一起向南走去。就这样,水原清没弄清怎么回事,就被我方成功扣留了。
  后来,他在交待材料中说,他根本就不是什么日本共产党员,而是日军的一名特务头子。他见八路军在华北“闹腾”的很厉害,便对八路军进行了仔细研究,发现他们常打胜仗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善于争取民心。后来,为了配合日军大本营的“大东亚共荣圈”政策和在全华北推行的所谓“治安强化运动”,他挖空心思地想出一个“不靠围子靠人心”的计策,企图同八路军展开“争取民心”的竞赛,然后逐渐“蚕食”八路军各抗日根据地。为此,他将这一方案上报日军大本营,日军高层十分重视,特别批准他在山东建立所谓的“水原清实验区”,待取得成效后再在全华北进行推广,同时命令山东日军全力予以配合。刚开始时,计划进展的十分顺利,他满怀信心,上方也夸奖。但后来由于种种事件相继出现(指我政治攻势、武装小分队活动等),他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经一个多月的审查,何庆宇他们决定将其逮捕,移交给了八路军山东纵队锄奸部。1942年秋,锄奸部根据水原清犯下的罪行,将其处决。经过一年多的斗争,八路军山东纵队敌工部终于取得了摧毁“水原清实验区”的彻底胜利。
  何庆宇后来又历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和敌工部副部长、部长等职,建国后历任福建省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长、福州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长、福州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纪委副书记等职,1988年离休,生活医疗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
其他文献
摘 要:里尔克《豹》中“豹”的形象所蕴含的丰富的隐喻意义可从不同方面解读。本文从“豹”的形象特点及其所处环境出发探索诗中场域之间的不同关系:“豹”的“力之舞”背后所体现的“灵”与“肉”的博弈以及“豹”与所处之“笼”之间的平衡,并论述了通过诗中这二层关系的阐述后体现出来的里尔克的诗学、人性以及哲学性深层思考。  关键词:里尔克;形象隐喻;博弈与平衡  作者简介:杨依凡(2000.10-),侗族,湖南
杨茯苓,张家口市建设档案馆馆长,市政协委员,虽已年过50,但身材修长,眉清目秀。就是她,带领着建设档案馆的全体职工,在档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以一流的工作业绩,赢得了全国、省、市15项荣誉,她本人获得了“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巾帼建国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平凡的工作岗位,要高标准严要求  1998年,杨茯苓受任于市建设档案馆馆长。当时的情况是:档案馆房屋破旧不堪、工作基础差、
很多的时候,我都在怀疑我的生活,我不知道真正的它们都陷落在什么地方,我总是寻找不着。  下午出去,沿着直港大道一直向前走,生活就是这样没有着落,经过龙凤庙,原本我是不相信所谓的神的,但是现在我多少有些虔诚了。长江就在我的脚下面,那些混沌的江水肆意的向前。我站在江边,什么都不敢想象。  一路都在听着许巍的《完美生活》,“我多想看到你,那依旧灿烂的笑容,再一次释放自己”。我的生活就这样的冷清收场,连自
摘 要:仓央嘉措的诗歌以叙述自己生活感想为出发点,虽然不被当时的封建政教所接受,但却受到了广大平民读者的歌颂和传唱。他的诗歌表达了自身真挚热烈的情感。研究他诗歌中体现的情感态度。一方面可以了解仓央嘉措当时的思想倾向,另一方面也可以瞻仰仓央嘉措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  关键词:仓央嘉措;情感态度;诗歌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05
以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为标志,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中央作出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符合我国新阶段的发展大势,反映了“三地”人民盼望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对于我们河北来讲,其积极影响更是全方位的、深层次的,这是破解多年来“大树底下不长草”发展困局、促进全省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是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实
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以及党领导下的民主政权、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团体机关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均汇编和出版了大量的文献材料,而且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如果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仅有《党报》、《中央政治通讯》等少数种类,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政军群各级机关几乎都有了文电汇编。抗日战争中各地方、各机关均以自己的“机关报”形式公布、汇集文献,据统计,仅公布党政军机关重要文电的刊物就有150余种。解放战争时
桃花、李花、油菜花,  花田篱下,群芳争发,  花枝轻颤笑春风,  醉了游人,驚了雀鸦。  村舍、炊烟、塘鸭,  春到农家,竹影摇窗,  斑斓岁月春光洒,  羞了村姑,乐了小娃。
即使在六月的暑天,那青石门槛也透出一股寒气。轻轻迈过去,便走进了另一段岁月。  这是一座废弃的老屋,里面空荡荡的,从前的农具守着它。打稻机四脚叉立,四处散落的竹箩,空荡荡地装满了陈年记忆,那是些有关季节和收获的事。高大的门厅,木质的墙壁,泥土的气味,木头的气味,混合在一起,久远而浓烈。屋顶正上方是天井,日光直直地倾泻而下,下面环形水槽里,青青苔痕隐约可见。印象里的老屋,总有一方天井——要有光,天井
当你是萤火虫  竭力去闪烁  大多遭到无视  无关人心的冷漠  当你是一燃烛  每给予温暖与光  尽以生命之价  换羸弱的苍白与短暂  當你是轮艳阳  普照大地孕育万灵  无须膜拜与感恩  永远慷慨而淡然  当你是堆篝火  音乐 舞蹈 美味 笑脸  团住了人间祥和甘甜  遂了所有美好的想象  当你是失控山火  随性的风成了帮凶  草木茂盛喂饱躁欲  万物化尘人间成烟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有位朋友给我说了这样一番话,他说这人啊,小时都是有棱角的,进入社会以后,要先学会把这些棱角磨圆了,等自己有了资本,再把这些棱角长出来。彼时乍听了这番高论,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也很感动他这样肯教我。当天晚上睡觉,揣了个宝贝般喜悦,有些激动,有些新鲜,有些忐忑,尽琢磨自己应该去磨掉什么了。  还好,第二天醒来我还是糊里糊涂,信着性子该干嘛干嘛去了。  事隔多年,再忆起那朋友的话,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