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唾液腺腺源性癌局部区域失败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qi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唾液腺腺源性癌局部与区域治疗失败的发生规律,分析影响其局部与区域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

方法

按照病例纳入标准,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至2012年8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经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的唾液腺腺源性癌患者,并对影响局部区域控制的因素(年龄、性别、病理学分型、原发或复发、TNM分期、部位、放疗史、治疗情况、周缘剂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经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的唾液癌患者449例,局部与区域治疗失败共94例,其中局部病理区域均治疗失败者6例,单独局部治疗失败者77例,单独区域治疗失败者11例。局部与区域治疗失败率为20.9%,局部区域治疗失败的复发时间为1.2~117.6个月,平均复发时间是16.2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放疗、周缘剂量是经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唾液腺癌的局部区域失败的保护因素(OR=0.458、0.297、0.982,P<0.05);年龄、分期是经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唾液腺癌的局部区域失败的危险因素(OR=1.250、1.483,P<0.05)。

结论

经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的唾液癌患者,有20.9%局部区域治疗失败率。手术、放疗、周缘剂量是保护因素,年龄、分期是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急性照射后比格犬外周血淋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方法将20只雄性成年比格犬用单纯随机数字表法均衡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和0.5、2.0、5.0 Gy 3个照射组,60Co γ射线急性照射相应剂量,照后6 h采集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进行总RNA提取和基因芯片杂交以开展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数据库(KEGG)通路分析,以实时定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