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以载道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mo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这大概是读书人的最高境界。
  但有些人不以为然,认为阅读并没有如此大的作用,甚至认为读书是无用的、过时的,是本该被丢掷于故纸堆中的陈年旧事与落日余晖。比起理工科肉眼可见的利益兑换,阅读更像是一条漫无目的且收效甚微的孤独苦修。但我对此不能苟同。从某种程度上说,阅读自古以来便是一座“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独木桥,是属于少部分“精英”阶层以及渴望加入这个队伍的人的,是一条“成圣”之路。而愚人之所以为愚,实不足道也。
  正如书中许多意象充满的奇异玄妙,阅读本身即一种独特的美学。这种美学既是一种自我内心的诉求与发泄,也是对于他人内心的融合与感受。阅读时,在他人的笔触下遨游,引发自己的共鸣,间或有喜悦、甜蜜、苦闷、酸涩等情感。但这只是表象,跳出阅读者本身对文字的领悟与体会,阅读本质上是一种世界观、美学观、价值观的塑造与改造。阅读之后,我们崇尚的美丽与道德,也许像川端康成心中那片纯净雪国,也许像大江健三郎那混合着超现实主义与存在主义的繁复森林。
  阅读让我们得以描述、体会对这个世界最直观的感受,更让我们拥有分析生活与世界本质的能力。
  网络上.不时有人对某书某动漫某电影以“神作”相称,表示天下其余尽皆垃圾。这些作品往往都是优秀的,这点我们并不否认,可它们不是独一无二的。人们这样说,乃是其不完善的知识体系与不丰富的见识导致的独断。人本身拥有的知识就像一池水,那些优秀的作品就像外来的溪流,当原本的水太少而新来的水太多,自然会冲破堤坝,使得外来的溪流成为唯一的主体。而当人的知识丰富蹲大,如海洋般广阔,新来的溪流只会悄悄地掀起一点儿涟漪,而后便无声无息地融入原有的池水中。
  生活中,许多人思维混乱颠倒,或是固执己见刚愎白用,池水过浅无疑是主因。而阅读恰好给了我们一个不断增加池水的机会,让我们更加有智慧,气质圆润内敛,使我们懂得倾听,并能进行理智客观的分析。如同我们不断阅读新的书本,并不断用旧书本中的知识完善融合它们一样。
  但读书人不能因为读书而傲慢,傲慢是原罪。我们应少傲慢,少优越,不要喋喋不休证明白己的“博闻广识”。真正的阅读,应是一种明亮又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逆耳的声响。阅读者的骄傲是一种厚重,无须声张。
  名師点评
  作者用优美的文字传达出阅读的意义和价值,娓娓道来的背后是深厚的文字功底,对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的作品简洁、鲜活又独特的理解道出阅读的美妙感受,是善于阅读者的表达。这是一篇源于题目又高于题目的美文。
  (刘金玲)
其他文献
那年腊月初七,随着送葬的人群和阵阵唢呐声,爷爷被抬上了一片小山坡。直到人们用厚厚的黄土盖住他的棺木,周围哭声一片时,我才彻底明白,那个疼我的人真的再也见不到了。  那年,我五岁。爷爷是在我睡梦中发病的,等我醒来时,他已经被“全副武装”起来了,无论我怎么喊,他都没有回应。我哭着喊:“爷爷,你快起来!我要玩捉迷藏,还要玩老鹰抓小鸡,你快起来呀!”仍没有回应,我急了,再看爸爸妈妈,他们眼眶都红红的,角落
中秋,波士顿的月亮很圆。我伫立在港口,任轻柔的海风拂过脸庞,静默地望着那轮网月。  我住家的爸爸变戏法般拿出一只孔明灯交到我手里。我抚摸着那一层轻薄的宣纸,笑道:“原来这就是孔明灯。”——说来惭愧,在出国以前,我竟从未见过它。双手向上轻轻一推,它便摇摇晃晃地升入了空中。烛光、渔火和月光一起打在海面上,映衬出大海的波澜。我喃喃地吟出一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住家爸爸会意地笑笑,用蹩脚的中文
重游洪泽湖湿地时,我的目光不由得被一棵树吸引。  这是一棵长相奇特的树,甚至可以说是丑陋的树。黝黑粗壮的主干上只剩下一条枝臂。这条长长的、唯一的独臂,与主干差不多粗细,笔直突兀地伸向北方。枝臂上众多细细的嫩枝肆意地向四下斜生。新生的片片绿叶,在稍显寒意的春风中颤抖着。  此时的大湖湿地,春意盎然。这株残缺的树,与周围的美景显得格格不入。偶有游人经过,他们的脚步和目光也不曾为这棵树稍作片刻的停留。也
贝多芬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中的天才,也因此保留着他的天真,做任何事都付出全部热情。  那张严峻的脸,活现出波拿巴充滿着野心的火焰。  法国大革命的战火烧到波恩,贝多芬带着他炽热的情感来到维也纳,热情地为他崇拜的拿破仑谱写战歌。这时,正值壮年的贝多芬的事业也有了较好的发展。  譬如我看见一个朋友陷于窘境:倘若我的钱袋不够帮助他时,我只消坐在书桌前面;顷刻之间便解决了他的困难……你瞧这多美妙。  这是贝
题目解析  写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反复研读题目材料,聚焦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解读材料中的逻辑层次。这则材料有两个逻辑层次:第一层是“欠缺”和“弥补”这组关键词,第二层是如何发现欠缺进而去弥补,是“自我发现”还是“受他人或社会影响而做出决定”。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我们要对材料所涉及的话题做深入探讨,从而确定文章的立意方向。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欠缺,有欠缺自然需要去弥补。那么,我们如何去发现自己的欠缺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一度赴梨花之约的时节。空气中似乎都飘着梨花的清香,我的心已经飞到了梨园。  周日,我跟随父亲赶赴这场梨花之约。汽车沿着蜿蜒的小路缓缓前行,车窗外不时闪过梨树的身影:或三两株,或一小片,也有娇小玲珑独自成景的,羞涩地站在某个院子外的墙角处。它也许是多年前一个孩子随手丢弃的梨核,沐浴了春风夏雨秋露冬雪,破土而出,生长成一株戴着花冠如娇羞少女一般的梨树。 
这世界上的山谷、小溪、花海、繁星,都可以映在我们的眼中,但内心的世界,只能靠自己建立。  小时候,我最爱看《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之间插播的旅游广告。这些旅游广告或是塞上无边的沙漠,或是黔南秀丽的山水,或是承载着独特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令我心驰神往。当我看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时,欣喜不已,觉得它完全道出了我的心声,心中的冲动瞬间喷涌而出,想马上背起行囊去旅行,看尽这世间的美景。 
伊塔洛·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写道,马可·波罗曾容光焕发地向忽必烈描绘威尼斯的美妙,忽必烈却摇摇头,一脸茫然。  忽必烈的脚下是黄土地,自然想象不出水城的梦幻。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们现在的生活。在共享经济发达的今天,足不出戶便可在网上搜索到各种旅游攻略,驴友们在用一张张图片向你诉说他们的旅游感悟。然而,共享的仅仅是图片罢了。你可以看到定格的风景,却无法体会到旅游的劳累或欣喜;你可以想象清风拂
各位同人:  写下这封信时,我已经在监狱中服刑了。可能有人会疑惑,作为一位知名律师,我为什么会锒铛入狱?那是因为,我触犯了法律。如今的我追悔莫及,深深地体会到:公正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当年,初入职场的我怀着满腔热血,全心全意,秉公办案。我接手的第一个案子的委托人,是一位小姑娘。她家境不好,却乖巧懂事,父母对她寄予厚望。可谁知,她在学校遭遇了校园霸凌,被同学欺负。那个学生是“官二代”,是臭
去年,我买了一本书,书的封面设计就像一封老旧的信,由此激发了我写信的欲望。我决定给远在老家的表妹写一封信。说写就写,我绞尽脑汁地写完信,贴上邮票,将信封好投进校门口的邮筒里,剩下的,就只有等待了。  等待的过程五味杂陈,却压抑着所有的忐忑,只留下满心的期待和欢喜。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可表妹说一直没有收到信。  终于,我拿着手电筒,来到校门口的邮筒前,往里一照,那封信仍原封不动地躺在里边。我有些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