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我有幸加入深圳市张玉彬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为今后的教研生涯汲取教育理论的滋养找到了契机。三年来,承蒙张老师的厚爱和提点以及工作室同仁的砥砺和激荡,我不断提升自我,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和工作室同仁外出交流学习,辐射区域,组建顺德北滘工作坊,被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教育局聘为课堂教学改革指导专家,指导北滘镇种子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应湖南省湘潭市教科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和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教体局邀请做学术讲座;赴广东省深圳市坪山中学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期考核被深圳市教科院评为深圳市张玉彬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优秀成员”。
一、读有字书,识无字理
读书是教师须臾离不开的生计,但读什么书更重要。张老师作为导师,以其独有的宽广视域,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的研究任务,为工作室成员列出书单,使我们不必大量阅读遴选好书,就可读到有价值的著作,并指导教学实践。
但读专业书还是需要导师的督促和团队的氛围。张老师在寒暑假前都会布置读书任务,并要求大家撰写读书心得,开学后召开研讨会,分享优秀的读书感悟,共同进步。三年来,我的阅读由散漫、零碎、间断的状态迈入自觉、系统、连续的境界,寒来暑往,勤读不辍。通过阅读,解惑释疑,启发智慧;任务驱动,探幽发微;学以致用,指导实践。我深知读专业书,方能安身立命,更意识到对于撰写论文和专著、开展学术讲座,专业阅读须臾不可离,只有流静水深,才能探骊得珠。
二、叩问写作,探寻门径
身教重于言传,对于教师成长,更在于内化而不是外烁。张老师作为深圳市一位资深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在教学、研究、带教诸领域硕果累累,却始终保持矜持、谦和底色——为人低调、为学严谨、为教精湛,感召着大家自觉自愿地共赴愿景,尽快提升。张老师工作室为大家的专业成长搭建舞台、提供引领。三年来,工作室出版学术著作2部,发表论文多篇,开展系列学术讲座,举办同课异构公开课,进行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我们收获颇丰。
作为专著《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副主编,我从张老师身上学到了如何架构一部著作,并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张老师的亲身指导,和同仁们互相把关、切磋,形成了如下感悟:整本专著的架构,需要博观约取,运用逻辑思维;章节的撰写,应理清内涵,把握外延,构建体系;素材搜集,则要阅读专著书刊,聆听学术讲座,搜索知网前沿思想,总结提升教学实践;最后运用自成风格的文笔选材、剪裁、规整素材,形成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三、專家引领,开展课题研究
专家点拨,得窥教研门径;心潮相逐,向往治学堂奥!
工作室课题开题报告会上,黄孔辰副局长对张老师主持的课题《以合作学习为基础的教与学方式研究》入木三分的点评让我记忆犹新,他建议“开题报告的标题—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各个环节在内涵上应保持高度一致性,敏锐地指出相关问题,高屋建瓴地提出建议,把控课题研究的航向,指明课题开展的路径,我为黄副局长的洞见点赞,更为黄副局长“有一志而终身行之”的烛照感佩!
深圳市教科院贾建国博士受邀作《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科研:问题与建议》的精彩报告,从研究选题、方法运用、研究过程、成果及其运用四个维度对中小学教师做课题暴露的问题一一针砭。而建议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更是刮骨疗毒,拨云见日,让人倍感煦暖!
庆幸在张老师工作室参与课题研究,按课题研究规范开展工作,我以前主持课题的硬伤也在弥补,以后会更加自觉按贾博士的点拨和张老师的要求,提升自己的课题研究水平。
四、区域辐射,共同成长
爱读会写,是我的最近发展区和舒适区,登台宣讲、指导教学,于我则心有惴惴焉!而区域辐射是工作室的重头戏,在张老师的指导和鞭策下,我精心准备,鼓足勇气登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湖南省湘潭市的学术讲坛,作《高效自主课堂构建策略》的报告,得到与会领导和同行们的肯定,增强了信心;实现了登上大学讲堂的夙愿,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举办的汕头市历史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我作了《培养初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讲座,将核心素养方面的前沿研究成果,融入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理解、体认和心得,赢得了同行们肯定,并第二次受邀作个人成长的报告《初中历史教学的道—术—“道”》,反响良好;应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教体局邀请,为全县主管教学教研的副校长、教科室主任和教师代表作了《核心素养理念下自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报告。
无论是同台竞技的同课异构,还是上示范课,抑或指导教研,都能激发同仁精心设计教学、关注学生的潜能。三年来,我参与了工作室赴湖南省湘潭市、广东省深圳市坪山中学同课异构评课议课活动,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上教研示范课,邀请北滘种子教师来深圳跟岗学习,指导北滘种子教师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说课比赛等系列活动,皆充满挑战,从中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也从同行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
在工作室外出交流学习活动中,我有幸结识了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张秀莲主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教育局何秀萍主任、湖南省湘潭市陈思文校长、广东省深圳市坪山中学林俊红校长和他们优秀的教研团队,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杨春生副院长、胡立根部长、张红霞老师、廖春风老师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耳濡目染中接受了治学的陶冶。通过张红霞老师、吴磊老师的引领,向历史名家李慧军老师、徐赐成老师、宾华老师、唐云波老师请益,丰盈了历史学科素养。
举办学术讲座,上教研公开课,指导教研,丰盈教育智慧;走出自我,接受历练,结识专家,开阔研究视域,是我参加工作室最大的突破和收获。诚谢张老师和专家们的栽培,你们是我教育科研的引领者和摆渡人!独行快,众行远!诚谢工作室和教研基地的同仁们的一路相伴,愿我们在求真、崇善、臻美的道路上无远弗届,砥砺前行!
一、读有字书,识无字理
读书是教师须臾离不开的生计,但读什么书更重要。张老师作为导师,以其独有的宽广视域,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的研究任务,为工作室成员列出书单,使我们不必大量阅读遴选好书,就可读到有价值的著作,并指导教学实践。
但读专业书还是需要导师的督促和团队的氛围。张老师在寒暑假前都会布置读书任务,并要求大家撰写读书心得,开学后召开研讨会,分享优秀的读书感悟,共同进步。三年来,我的阅读由散漫、零碎、间断的状态迈入自觉、系统、连续的境界,寒来暑往,勤读不辍。通过阅读,解惑释疑,启发智慧;任务驱动,探幽发微;学以致用,指导实践。我深知读专业书,方能安身立命,更意识到对于撰写论文和专著、开展学术讲座,专业阅读须臾不可离,只有流静水深,才能探骊得珠。
二、叩问写作,探寻门径
身教重于言传,对于教师成长,更在于内化而不是外烁。张老师作为深圳市一位资深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在教学、研究、带教诸领域硕果累累,却始终保持矜持、谦和底色——为人低调、为学严谨、为教精湛,感召着大家自觉自愿地共赴愿景,尽快提升。张老师工作室为大家的专业成长搭建舞台、提供引领。三年来,工作室出版学术著作2部,发表论文多篇,开展系列学术讲座,举办同课异构公开课,进行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我们收获颇丰。
作为专著《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副主编,我从张老师身上学到了如何架构一部著作,并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张老师的亲身指导,和同仁们互相把关、切磋,形成了如下感悟:整本专著的架构,需要博观约取,运用逻辑思维;章节的撰写,应理清内涵,把握外延,构建体系;素材搜集,则要阅读专著书刊,聆听学术讲座,搜索知网前沿思想,总结提升教学实践;最后运用自成风格的文笔选材、剪裁、规整素材,形成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三、專家引领,开展课题研究
专家点拨,得窥教研门径;心潮相逐,向往治学堂奥!
工作室课题开题报告会上,黄孔辰副局长对张老师主持的课题《以合作学习为基础的教与学方式研究》入木三分的点评让我记忆犹新,他建议“开题报告的标题—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各个环节在内涵上应保持高度一致性,敏锐地指出相关问题,高屋建瓴地提出建议,把控课题研究的航向,指明课题开展的路径,我为黄副局长的洞见点赞,更为黄副局长“有一志而终身行之”的烛照感佩!
深圳市教科院贾建国博士受邀作《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科研:问题与建议》的精彩报告,从研究选题、方法运用、研究过程、成果及其运用四个维度对中小学教师做课题暴露的问题一一针砭。而建议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更是刮骨疗毒,拨云见日,让人倍感煦暖!
庆幸在张老师工作室参与课题研究,按课题研究规范开展工作,我以前主持课题的硬伤也在弥补,以后会更加自觉按贾博士的点拨和张老师的要求,提升自己的课题研究水平。
四、区域辐射,共同成长
爱读会写,是我的最近发展区和舒适区,登台宣讲、指导教学,于我则心有惴惴焉!而区域辐射是工作室的重头戏,在张老师的指导和鞭策下,我精心准备,鼓足勇气登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湖南省湘潭市的学术讲坛,作《高效自主课堂构建策略》的报告,得到与会领导和同行们的肯定,增强了信心;实现了登上大学讲堂的夙愿,在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举办的汕头市历史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我作了《培养初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讲座,将核心素养方面的前沿研究成果,融入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理解、体认和心得,赢得了同行们肯定,并第二次受邀作个人成长的报告《初中历史教学的道—术—“道”》,反响良好;应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教体局邀请,为全县主管教学教研的副校长、教科室主任和教师代表作了《核心素养理念下自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报告。
无论是同台竞技的同课异构,还是上示范课,抑或指导教研,都能激发同仁精心设计教学、关注学生的潜能。三年来,我参与了工作室赴湖南省湘潭市、广东省深圳市坪山中学同课异构评课议课活动,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上教研示范课,邀请北滘种子教师来深圳跟岗学习,指导北滘种子教师课题研究、论文撰写、说课比赛等系列活动,皆充满挑战,从中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也从同行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
在工作室外出交流学习活动中,我有幸结识了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张秀莲主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教育局何秀萍主任、湖南省湘潭市陈思文校长、广东省深圳市坪山中学林俊红校长和他们优秀的教研团队,与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杨春生副院长、胡立根部长、张红霞老师、廖春风老师有了更近距离的接触,耳濡目染中接受了治学的陶冶。通过张红霞老师、吴磊老师的引领,向历史名家李慧军老师、徐赐成老师、宾华老师、唐云波老师请益,丰盈了历史学科素养。
举办学术讲座,上教研公开课,指导教研,丰盈教育智慧;走出自我,接受历练,结识专家,开阔研究视域,是我参加工作室最大的突破和收获。诚谢张老师和专家们的栽培,你们是我教育科研的引领者和摆渡人!独行快,众行远!诚谢工作室和教研基地的同仁们的一路相伴,愿我们在求真、崇善、臻美的道路上无远弗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