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基蒂看托尔斯泰妇女观

来源 :俄语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gay3_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学界对托尔斯泰妇女观持否定态度者逐渐增多,认为其为广大妇女设定的榜样就是把一切都奉献给男性的献祭者。但笔者认为,托尔斯泰的本意并非是要将妇女限定在男权社会文化的牢笼中,而是对女性真、善、美的充分肯定。基蒂作为小说《安娜·卡列宁娜》第二条情节线索中的女主人公,虽然也拥有鲜明的个性,但受到的关注远远不及对安娜的关注。似乎在创作之初,作者有意对此形象作了些许袒护,使其在托尔斯泰作品的女性世界中几乎无可挑剔。本文从基蒂的视角出发,通过她对周围人、事的看法来了解、分析基蒂人物形象,籍此窥探托尔斯泰的妇女观。
  关键词:基蒂;托尔斯泰;妇女观;安娜·卡列宁娜
  相对于安娜,小说中对基蒂的描述并不多,但她每一次出场都清新、明快、温暖,使读者能够从故事整体上被笼罩的那种焦虑、压抑、阴森的环境当中解脱出来,稍事喘息。她虽然不及安娜美得动人魂魄,但却可爱至极;虽然不及瓦莲卡神一样的高尚、从容,但却鲜活而真实。如果说,列文被作者赋予了许多自传性的特点,那么作为妻子的基蒂身上必然会体现出作者对女性形象某些理想化的追求。
  一、从基蒂眼中的安娜看托尔斯泰妇女观
  作为小说的一号主人公,安娜几乎在每一个与之打过交道的人的眼里都呈现出不同的魅力,与其说反映了安娜人格的多重性,不如说反映出不同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基蒂和安娜第一次会面发生在小说的开头。当时安娜刚刚来到莫斯科劝和哥嫂的关系,基蒂到姐姐家来拜访这位彼得堡的贵妇。安娜给基蒂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基蒂还没有定下神来,就像一般年轻姑娘往往爱慕年长的已婚妇人一样。安娜不像社交界的贵夫人,也不像有了八岁孩子的母亲。如果不是她眼神里有一种使基蒂惊异而又倾倒的、非常严肃、有时甚至忧郁的神情,凭着她的举动的灵活、精神的饱满,以及她脸上那种时而在她的微笑里,时而在她的眼眸里流露m来的蓬勃的生气,她看上去很像一个二十来岁的女郎。基蒂感觉到安娜十分单纯而毫无隐瞒……”(周扬,谢素台2013:88)而第一次出现在弗龙斯基眼中的安娜不但立刻就被瞥出“属于上流社会”(周扬,谢素台2013:75),而且风姿绰约、柔情蜜意。弗龙斯基在一个畸形的家庭生活中长大,习惯了奢华而放荡的彼得堡生活,自然对女人有娴熟的把握。通过基蒂和弗龙斯基眼中不同的安娜,为弗龙斯基的移情别恋埋下伏笔,也更映衬出基蒂的质朴与单纯。
  基蒂和安娜的最后一次会面发生在小说的结尾。安娜把多莉当作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打算把所有的不幸对她诉说,恰巧在多莉的家中遇到了基蒂。此时的安娜绝望地审视着周围的一切,“全是虚伪,全是谎话,全是欺骗,全是罪恶!……”(周扬,谢素台2013:910)她想象着对面这个女人——曾经的情敌会怎样的为她的境遇感到幸灾乐祸。“基蒂会更高兴了。我可把她看透了!她知道,我在她丈夫眼里显得异常可爱。她嫉妒我,憎恨我,而且看不起我。在她的眼里我是一个不道德的女人……如果没有糖果,就要不干净的冰淇淋!基蒂也一样,得不到弗龙斯基,就要列文。而她嫉妒我,仇视我。我们都是互相仇视的……”(周扬,谢素台2013:902~903)而事实上,当基蒂“一见到安娜妩媚动人的容貌,所有的敌意就都化为乌有了”(周扬,谢素台2013:901),内心除了对安娜容貌的赞美,剩下的全是深深的同情。可见基蒂的宽厚与仁爱。
  基蒂对安娜美的赞叹源于内心,即使安娜夺走基蒂的意中人,又在她丈夫面前卖弄风情,她依然为安娜的美折服。美有很多种,但只有内心之美才是永恒的。基蒂用一颗美的心欣赏这个世界,这个世界自然是美的。这种描述正体现JL托尔斯泰对女性心灵美的赞赏。
  二、从基蒂眼中的自己看托尔斯泰妇女观
  基蒂是爱自己的,但在自己的眼里她永远不那么完美——外表不及安娜美貌,内心不及瓦莲卡高尚。在溜冰场当她听到列文试探性的求爱时,内心充满了矛盾:“这难道是我的过错,难道我做错了什么吗?人家说是卖弄风情……我知道我爱的不是他,可是我和他在一起觉得快乐,他是那样有趣!”(周扬,谢素台2013:40)基蒂是爱列文的,如小孩子对哥哥那种亲情般的依恋,只是这种爱在灵魂深处,基蒂还没有发觉。因此,她无论如何都隐藏不了见到列文时的欣喜。基蒂所有的表现都正是内心的真实反映,与“卖弄风情”没有任何关系。由于她预见到自己将会给列文带来伤害,而这是违背她意愿的,于是将一个很“严厉”的词汇用在白己身上来深刻检讨,反映出内心的纯真、善良。
  婚后的基蒂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生活当中,但她显然不是俄罗斯传统观念中所推崇的那种恪守妇道、无私奉献、甘愿牺牲、忍辱求全的贤妻良母般的“完美女性”,这也是笔者认为基蒂较之《叶甫盖尼·奥涅金》中达吉亚娜的进步之处。也许基蒂不是完美的,但不完美才是真实的。她敢于剖析内心中的“邪恶”,不会虚伪造作。她乐于奉献自己,但这种奉献精神并不是强加给她的。无论是作妻子、作母亲、作家庭的女主人,基蒂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幸福的回馈,她所有的付出正是源于内心的喜爱,并深深陶醉在那份付出和“白我牺牲”中。相对于普希金理想中的俄罗斯妇女形象,托尔斯泰赋予基蒂的这种阳光、可爱、充满正能量的态度在浮躁的当今尤为显得珍贵。
  三、基蒂的爱情观与托尔斯泰妇女观
  在结婚前,基蒂眼中的列文优美、温和,像哥哥一样。舞会前她“怀着快乐,怀着柔情”(周扬,谢素台2013:58)回忆起她和列文的关系时,“她确信他爱她,这种爱情使她觉得荣幸和欢喜。她想起列文就感到愉快”。(周扬,谢素台2013:58)当列文被基蒂拒绝后,“她从心底怜悯他,特别是因为他的痛苦都是她造成的”。(周扬,谢素台2013:66)婚礼前的基蒂难以掩饰幸福的喜悦,“她也整整一夜没有睡,一早起就在等候他……她要第一个告诉他她的幸福”。(周扬,谢素台2013:482)婚后的基蒂对列文更加依恋甚至着迷,有时“甚至带着嫉妒的恐惧心理看出来,他非但不是个可怜的人物,而且由于他的良好教养,他对妇女的那种有点古板而羞涩的文雅态度,他的魁伟有力的身姿,还有,像她认为的,他那特别富于表情的面孔,他反倒是一个非常动人的男人”。(周扬,谢素台2013:796)
  在生产前,基蒂清楚地看m在莫斯科列文的无聊和苦闷,于是一声不响地花大价钱为丈夫定购了一套贵族礼服,鼓励他去卡申省参加选举大会。可以看出,基蒂的心里白始至终都深深爱着列文,只是开始她并没有意识到。她对列文的爱植根于心灵深处,起于双方心心相应的理解。(杨思聪1988:151)
  当列文把斯捷潘·阿尔卡季奇劝他们到国外去的话转告基蒂时,“她不赞成,而且关于他们未来的生活她有她自己一定的打算,这可使他大为吃惊。她知道列文在乡下有他爱好的工作……而且她知道他们的家要在乡下,所以她不想到他们将来不会去居住的外国,而要去他们的家所在的地方”。(周扬,谢素台2013:522)
  在列文哥哥那充满污秽的小房间里,面对骷髅般的尼古拉的躯体,基蒂“迈着毫无声息的步子,她迅速地走到病人床边,而且绕过去使他不必回过头来,她立刻把他粗大瘦骨嶙峋的手握在她那娇嫩稚弱的手里,紧紧握住它,开始用女人所特有的、富于同情而又不使人不快的那种温柔的热情说话”。(周扬,谢素台2013:585)和安娜不同的是,吉蒂没有将爱情看作自私而理想化的东西,她的爱情朴实而有实际内容。吉蒂不仅爱列文本身,同时也爱列文的家人,爱列文的生活环境,爱他所从事的任何事业,因为“她爱他是因为她完全理解他,因为她知道他喜欢什么,因为他所喜欢的东西都是好的”。(周扬,谢素台2013:531)
  基蒂爱丈夫,不仅爱他魁伟的身姿,也爱他古板的态度;爱丈夫的事业,也爱他的亲人……作者在基蒂身上处处体现出他的善良、博爱的基督教精神。
  托尔斯泰描写的人物、景物、甚至细节大都有现实的基础。例如《安娜·卡列宁娜》中列文和基蒂定终身的那个细节实际上就是当年托尔斯泰和索菲亚定终身的情景的再现。(杨正先2008:50)既然作者赋于列文很多自传性的特点,那么即使基蒂的原型不完全取材于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亚(我们知道,托尔斯泰晚年的婚娴生活可以说是不幸的,而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妻子的性格造成的。),那么她身上也一定包含了作者对女性形象理想化的追求。因此基蒂身上所反映出来那种真诚、善良、美好正是托尔斯泰对其妇女观最好的诠释。
其他文献
9月中旬,湖南的玉米、豆粕、配合饲料均价为2.24元/千克、3.62元/千克、2.93元/千克。玉米、豆粕价格小幅上扬,配合饲料保持平稳。玉米平均价格继续9月初的上扬态势,主要是因
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党中央提出,用三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
海外华商曾经被誉为外商投资中国的领航员和先锋队,目前,华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外商投资企业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怎样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成为中国侨务系统的关注焦点,今年初
一、对2011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第22题的解读与答卷分析(一)试题22.(1)请在下列关联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3分)既然不管尽管无论既而因而然而①古代的
加入日期:2008-11-06项目性质:新建所属行业:水利桥梁建筑,运动娱乐旅游所属区域:北部沿海地区所属地区:山东资金来源:自筹进展阶段:前期规划关键设备:码头、酒店、雕塑 Joi
自主创新是一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研发(R&D)投入能够通过促进科技进步、加快生产力发展产生经济效益,是增强一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系统协同论及
采用三电极体系研究了金及其伴生元素银、铜、镍和铁在硫脲中的阳极行为,详细考察了金在碱性硫脲溶液中阳极极化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碱性介质中硫脲的稳定剂进行了选择。结果表
虽然物理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没有一种方法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了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以现代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和学生的水平,选择一种或几种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并综合运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物理教学经验,谈谈个人体会。  一、运用物理实验,创造教学情境  伟大
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4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2号”卫星送入太空。“海洋2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主要任务是监测和调查海洋环境,是海
A tensor-based updated Lagrangian (UL) formulation for the geometrically nonlinear analysis of 2D beam-column structures is developed by using curvilinear co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