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花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gege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开到岔河口,一群牛挡住了前面的路。
  这牛像是见过大世面,陶小春按了按车喇叭,牛无动于衷,仍大摇大摆地横在路中间,一头牛甚至凑到了陶小春的车灯面前。
  陈满满坐在副驾上,盯着眼前的牛一阵好笑。从小在城里长大的陈满满,从没见过如此壮观的景象。她拽了拽陶小春的衣袖:“你看这牛,好可爱哦!”说着,拿起手机,对着眼前这群牛拍起照来,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显现出来。
  这是一群本地黄牛,有十几头,个头都不大,看起来有点像豪华版的波尔山羊。陶小春对牛并不陌生,二十年前,他还是个小学生,每天放学后,村里的孩子都会去放牛。寒暑假,他们差不多都在牛背上度过。所以,陶小春见到牛,见怪不怪,甚至还心生厌恶。他记得,有一次,家里请牛工,请的是村上的牛把式牛二宝。主人家要给牛备草料,父亲就让陶小春去山上割牛草,他却偷偷跑到牛二宝家的牛棚里,偷了一捆玉米秆子。牛二宝得知后揪住不放,非要他爹供养一个星期的草料,他爹气得直翻白眼。
  现在的牛二宝已经五十多岁了,老伴前几年得了癌症,撒手而去。两个女儿,不到十八岁就出了远门,如今已远嫁外地,一年半载回来一趟。牛二宝从小在牛背上长大,十六岁就跟着父亲使牛,耕地、耙田,样样都来。二十年前,他三十来岁,就已经是村里远近闻名的牛把式。那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有庄稼,种田耕地,都离不开牛。牛二宝一家人养家糊口,就指望这牛。那时年轻,精神得很,农具往牛身上一套,抽着牛鞭子,哼着小曲儿,一忙活就是一整天,也不觉得累。
  眼前这群牛,是牛二宝养的。陶小春听说过,岔河现在只有牛二宝还在养牛。岔河这地方,有山有水,但就是留不住人。一茬茬的年轻人进了城,就再也不愿回岔河了。就拿陶小春来说,在城里打拼多年,混出了名堂,就心安理得在城里安了家,还处了个陈满满这样的城里女孩,长得细皮嫩肉,浑身香死人。
  牛二宝没出远门,哪都不去,就连女儿接他去玩,他也懒得去。他在村里也没干别的,这几年村里建设蛮多,活儿多的是,但牛二宝不屑一顾,他只做一件事——养牛。用他的话说:岔河咋能没牛呢?好像只有养牛才能改变岔河的命运。以前,牛二宝养的是水牛。水牛蛮横,使起劲来马力大,犁一着地,田松地软。忽然之间,他这个牛把式不那么紧俏了,甚至被大家冷落了。这几年,扶贫政策来了,村支书问他:“想搞点啥?”“能搞啥呢?”牛二宝把烟袋窝子敲得咚咚响,“我就养牛。我只养牛。”
  眼前的岔河村,让陶小春熟悉又陌生。河道垒起了长堤,建起了不少木桥、铁索桥、亭子。河道边,以前连片的油菜、水稻田,春天油菜花开,一朵朵、一棵棵汇成片片金色,装点着乡村田野。到了秋天,稻子熟了,金灿灿的稻田,老农欢喜的笑颜,整个村庄,连空气都弥漫着丰收的味道。如今呢,这一片田地栽上了树,建了广场。放眼望去,山坡上也看不到以前的景象,曾经的玉米林子、小麦地,现在都看不到了,地里种了些零零星星的花草和树木,还没成林,远看就像快要秃顶的男人。村道不再是以前的羊肠小道,变成了水泥路面。土瓦房、小院落,大多都推倒了,村人住进了安置小区里的楼房,以前的炊烟缭绕,也很难见到了。
  陶小春这次回来,是带着任务的。作为岔河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村里特邀他回乡扶持发展,或引进项目,或发展产业,总之,就是要借助他们这些成功人士的力量,巩固村里脱贫攻坚成果。村支书说,叶落归根嘛!岔河村的未来,还得靠你们啊!现在的岔河家家户户脱了贫,以后的路还长远,要让城里人进村来,村里人有钱赚。
  实际上,这些年陶小春没少往村里投钱,这条村道就是他投资修建的。还有河道治理项目,他也投了不少资金。只可惜,上次回村,看到村人在河道边的亭子里打麻将,他似乎一下子失去了信心,有点不想再出资了。这次是没办法,乡长千里迢迢、三番五次去游说,他陶小春毕竟是土生土长的岔河人,能不给面子吗?
  此时,牛二宝手里捏着一朵蓝色的小花,是牵牛花,像个小漏斗一样张开着。他用食指和拇指夹住花蒂,漫不经心地搓弄着,蓝色的小花儿在他指间飞速地转动着。他看了一眼车子里的陶小春,嘴里说着:“哟,陶总稀客啊!”
  陶小春并不打算理会牛二宝。上次,修建河堤的时候,牛二宝指着陶小春的鼻窟窿说:“有几个钱就不得了了?好好的河床,你垒起石岸干吗?你让我这牛咋下河洗澡啊?”陶小春当场就毛了,氣哄哄地要让牛二宝尝尝辣子汤。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他爹就一把把他拽走了。岔河人都知道牛二宝的脾气,天不怕地不怕。
  陶小春爹曾嬉皮笑脸地对牛二宝说:“我儿出钱修河堤,还不是为了村里人方便?他又没错,你咋老跟他过不去呢?”牛二宝不冷不热地说:“谁跟我的牛过不去,我就跟谁过不去。”看到村人有事没事聚在河边亭子里打麻将,牛二宝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闲得蛋疼。”他牵着牛,朝河道里吐了几口唾沫。
  陶小春递给牛二宝一支烟,说:“宝叔,麻烦你把牛赶一下。”
  牛二宝笑着说:“牛可不认人。”说着,甩起手中的鞭子,凌空一抽,啪啪作响,那牛便听话地撒开腿,往路边挪。
  这时,村支书快步颠了过来,一边小跑,一边嚷嚷道:“牛二宝,你瞎了,咋放的牛?”牛二宝没好气地来了一句:“书记啥眼神啊?牛在路上走,有错吗?”村支书故意扯起嗓子说:“这路可是小春投资修的。”牛二宝没搭理村支书,左手搓着牵牛花,右手甩着鞭子,赶着牛径自往前走。
  陶小春给村支书甩去一支烟,自己也点上一支,吐出一口烟圈:“村里能搞点啥?”村支书跟着吐出一口烟圈:“名堂多呢,大家都盼着在家门口挣钱呢!”
  “适合搞啥项目?”
  村支书抓了抓快要秃顶的脑壳:“这个倒还没认真研究。”
  “八字没得一撇,你让我搞个啥?”陶小春扔下手中的半截烟,启动油门,扬长而去,剩下村支书一脸木然地杵在那里。
  要说,岔河这几年没少折腾。
  那是一块灵芝地。是几年前引进的扶贫产业,试种了好几亩,结果七八亩地,收了不到十斤鲜灵芝。“咋就不长呢?”村支书傻愣着,“这可亏大了。”   那是一垄猕猴桃基地。零零星星的猕猴桃枝蔓,有气无力地攀爬在铁丝架上,无病呻吟地结出三三两两的果子……
  那是一片香菇棚。乡里专门引进食用菌,号召每家每户种植。村里统一建了大棚,每家认领一千筒以上。食用菌长了好几茬,每筒加起来采摘不到一斤鲜菇,除去成本,只亏不赚。好在有产业补贴,一算账,算是扯平了。牛二宝死活不种。村支书说:“那可不行,家家户户都得种,你不种脱不了贫咋办?”牛二宝说:“我就算穷得卵子打板凳,也绝不会找政府麻烦。”
  村支书用开会时的口吻说:“你不脱贫,连累的可是整个岔河。那你就是岔河的罪人。”
  牛二宝犟劲来了:“我养牛,我咋就成罪人了?”
  “养牛能有啥出息?”村支书循循善诱。
  “不养牛我能做啥?我就是喜欢养牛。”牛二宝坚持自己的意见。
  “你得换换脑筋。现在政策好得很。”
  “跟我啥关系?”
  “咋就没关系?”村支书掰着指头说,“以前种地有补贴没?”
  牛二宝急忙反驳道:“有补贴又咋的,地不照样荒着吗?”
  村支书没搭理他,接着掰指头:“以前农民有养老金没?”
  “没的。”
  “以前看病国家报销不?”
  “做梦。”
  “以前想过住楼房不要钱不?”
  “做梦。”
  “那不就是了?有这好政策你还怕富不了?”
  “我养牛,咋的了?”
  “你看看,岔河还有人养牛没?养牛有啥用?”村支书觉得牛二宝简直是扶不起来的猪大肠,气得直摇头。
  “我就养。咋的了?”牛二宝朝着村支书的背影蹬了蹬脚。
  一阵风吹来,山坡上星星点点的牵牛花摇曳着。初秋的岔河,荒山上、坡地上,到处盛开着牵牛花。蓝色的,绯红的,桃红的,淡紫的,姹紫嫣红,很是耀眼。
  “村里搞这搞那,咋不花心思捣弄下这些牵牛花?”牛二宝自言自语说,“这花多好看啊!可惜了。”他随手摘了一朵紫色的花儿,像个紫色的小漏斗,可爱极了。牛二宝又用拇指和食指夹着花蒂,搓弄着,小漏斗飞速地旋转了起来。
  要是兰花……想到这里,牛二宝抿起嘴笑着。那时候,他还年轻,犁田歇息的当儿,他在田边摘了几朵颜色各异的牵牛花,进屋喝茶的间隙,他双手捧着牵牛花,献给了谢兰花。谢兰花没有接,一阵好笑:“你不好好犁田,还有这闲情!你这人真有意思!”
  牛二宝盯着谢兰花:“这花,好看不?”
  谢兰花“嗯”了一声:“好看好看,我最喜欢牵牛花了。不过,再好看,这也是野花呀!”
  牛二宝不说话,端起茶缸,猛喝一气茶水,起身下田。只见他扶着犁,赶着牛,牛在前面走,犁在后面追,刚收完稻子的田里,垄起一层又一层松软细腻的泥土。谢兰花站在屋坎上看着牛二宝犁田。她觉得,田里的牛二宝和牛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空旷的田野,牵牛花烂漫盛开,一个男人,一头牛,一张犁耙,多么生动有趣的画面!风吹草动,牵牛花迎风招展;牛动犁动,田地里熠熠生辉。如此和谐,如此温馨!如此有力量!如此有生机!牛二宝和牛的那份深情,牛与田的完美结合,都那么恰如其分!
  看着眼前的牵牛花,牛二宝脑海里浮现出二十年前养牛、下田的一幕幕场景。他记得,那时村里好些人都请他犁田耕地。男人都挣钱去了,家里的地都指望着牛工牛二宝来使呢,女人们杀鸡炖肉,好生伺候。
  当初,谢兰花家的田地差不多都是牛二宝去耕的。牛二宝隔三岔五去谢兰花家,把地犁了、把田耕了。有一次,他的公牛发了情,当着他和谢兰花的面,做起了那个事。谢兰花不好意思地进屋了,牛二宝在身后追了过去,跟进屋:“谢兰花,给我倒杯茶喝。”谢兰花没抬眼看他:“自己倒去。”牛二宝温柔地说:“谢兰花,给我擦把汗。”谢兰花依然不抬眼看他:“自己擦去。”说着,拎着篮子,去了菜地。
  当时,村支书见牛二宝频繁地到谢兰花家使牛,气得不得了,当着谢兰花的面说:“这牛二宝,莫把谢兰花的田犁坏了。”
  牛二宝傻笑着说:“只有累死的牛,哪有耕坏的田?”
  想起谢兰花,牛二宝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谢兰花的房子。那房,门窗紧锁,空荡荡的。牛二宝怅然若失。记得以前,他赶着牛在村子里晃悠,經常会遇到谢兰花。有时,谢兰花看到他,会笑一笑,打声招呼,轻快地走开。有时,谢兰花看到牛二宝来了,连忙跑开,假装去忙别的事。
  有事没事,牛二宝总是习惯性地赶牛下田,结果把牛牵到院坝里,却发现前些日早已把田耕好,屁股大一坨地,就算精耕细作,也费不了多大一点功夫。好几次,谢兰花看到牛二宝牵牛走到院坝,调侃说:“咋,难不成还有人请你犁田?”话刚出口,谢兰花脸却红了。牛二宝眼里放着光,盯着谢兰花说:“只要有牛,当然就有田耕。”谢兰花早已走得远远的,骂了句:“要死的。”
  陈满满的朋友圈炸开了锅。那群牛的照片,让大家甚是好奇。他们对牛的外形、仪表、姿态以及阵势做出了极高评价,有人甚至戏称这绝对是牛界的“颜值担当”。好几个商人蠢蠢欲动,纷纷打探牛的规模数量以及村情村貌。陈满满当然满嘴抛蜜,几位商人艳羡不已,死活要来岔河看牛。
  这可急坏了村支书。他又是抓脑壳又是跺脚,这牛二宝,养几头牛就闲得蛋疼,这下好了,商人要来看牛,我上哪找去?心里直把牛二宝恨个半死。接着又埋怨起陈满满,真是无事生非,几头破牛有啥好奇的?真是少见多怪,什么都喜欢晒一晒。可是,干着急也没用,谁让村民都不养牛呢?以前的岔河可不是这个样子,这里曾经是乡里有名的养殖专业村,远远近近牛羊贩子慕名而来,那时的岔河比现在可热闹多了。
  商人要来岔河看牛,那就只能看牛二宝的牛。村支书屁颠屁颠地来找牛二宝,说了一肚子好话,牛二宝爱理不理:“这牛,有啥好看的?”又说,“我家的黄牛个头虽然不大,但脾气和我一样,有点犟。我可是有言在先,谁要是瞎折腾,别怪它们六亲不认。”村支书点头哈腰了一番:“就是来看看,城里人看稀奇嘛!”   陶小春起了个大早,带着陈满满看雪景。城里也下雪,但感觉不到村里的这种情致。他一抬眼,就看到了正撒着欢儿的那群牛。他觉得太不可思议了。陶小春对雪地里的牛并不陌生,以前他爹也养牛,冬天下雪了,他爹用牛从乡里往回拉粮食,家人吃的、牲畜用的,都要赶在年前储备起来。负重远行的牛,拉着一辆装满粮食的车,吱吱扭扭地行走在落满白雪的土路上,一步步迈得特别沉重。
  眼前这群牛,不是拉车驮粮食的,而是来雪地里撒欢儿的。陶小春情不自禁地说了句:“有意思!”陈满满也兴奋地叫了起来。
  “有点意思!”陶小春不由得连声发出感慨,“美女在雪地里骑牛,那是什么画面?”
  一旁的陈满满笑出了声:“那得有帅哥陪着。”
  “有意思!有意思!”陶小春忽然脑洞大开,“搞一场雪地里牛背上的接吻大赛。咋样?”
  陈满满朝着陶小春连竖大拇指:“有创意,很有创意。”
  活动其实很简单,报名参加的男女在牛背上接吻,按接吻时长计算成绩。可以有各种姿势,但必须在牛背上完成。当然,除了比赛,还设计了“骑牛观雪景”“雪地放牧”“岔河看牛”摄影大赛等活动,让游客全景享受雪中岔河之美景。
  活动受到了空前关注,乡里乡外的游客纷至沓来。报名参加接吻大赛的男女有二十好几对,年龄最大的五十多岁,最小的才十八岁。大家都期待着,在美丽的雪中岔河上演一场牛背上的激情。
  这样的活动,当然不能少了牛二宝。每次这样的活动,自然也都离不开牛二宝。牛是牛二宝喂养的,只有他知道怎么调教,也只有他会调教。这些牛,虽然个头不大,但耍起性子来,是很吓人的。以前每次开展活动的时候,也都是牛二宝在现场守着,才确保活动圆满。
  比赛快开始了,男男女女都迫不及待。陈满满心潮澎湃,她计划和陶小春预演一把,为活动热热身。可是,牛二宝却没在现场。不用说,那群牛也没有出现。头天擦黑时,村支书还拿了一条好烟,专门给牛二宝交代明天活动的注意事项。没想到,牛二宝还是食了言。
  头天深夜,牛二宝就来到了牛场,把牛逐个看了看,一头牛一头牛地抚摩着,像是给它们叮嘱什么一样,摸一摸,把头靠在牛身上,依依不舍。一直到大半夜,他才起身,赶着这群牛,离开了岔河。路上,他反复想起村民说的话:牛二宝养了一辈子的牛。牛二宝不养牛谁养啊?难道我牛二宝就只能养牛?牛二宝在心里反驳道。接着,他骂出了声:从今往后,我再也不养了……
  牛二宝独自坐在雪地里,他恍恍惚惚地做了一个梦,梦到岔河被盛开的牵牛花包围了,谢兰花回来了,看他下田,看他使牛……等他醒来,听到山下一片嘈杂声,熙熙攘攘的村民喋喋不休,牛呢?牛二宝呢?牛二宝死哪去了?
  此时的牛二宝,有几分怡然自得。他悠闲地捏着雪团儿,哼着小曲儿,好生自在!这里有一大片牽牛花,夏秋的时候,会开出各色花来。他想,等到明年春暖花开时,牵牛花就会开出五颜六色的花。说不定,谢兰花就会回岔河呢!牛二宝想不明白,谢兰花刚住进新建的安置小区房,还没住上几天,咋说走就走呢?
  责任编辑 林东涵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销售核算为例,分析了影响并唯一确定销售核算会计分录的关键因素以及其中含有的元素,指出了会计核算分录编制的规律性、条理性,并由此归纳出了销售核算的速记口诀。  [关键词]会计核算;编制分录判断因素;速记口诀    会计核算以编制记账分录为基础。可是会计分录纷纷扬扬,如浩瀚银河之星斗万千,没有人能说得清。财务会计学以研究与介绍会计核算方法为宗旨,其中主要篇幅介绍编制记账分录的方法。然而会
一  赵山姜和苏叶走进房间,都有些吃惊。屋里实在太漂亮了,墙壁洁白得像纸一样。地板砖是黄色的,看起来非常舒适。特别是水晶切磨的吊灯,晶莹剔透,显得华丽奢靡。就连悬挂的高度,也恰到好处。  玻璃洁净,一尘不染。苏叶站在窗口,看着远处的风景,兴奋地叫,哎呀。赵山姜走过去,看到前面的公园里,有一个蓝色的湖泊。苏叶说,你看,视野多开阔。在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居然有这样好的绿化。赵山姜确实感到惊讶。苏叶称赞
枯 荷 之 影  它们是一些直线、曲线以及一些未被  生活定义的多边形  云彩的隐秘邻居  黑和白的孪生  理想的,还没有发出叫声的  在流水中生锈  水鳥带着刚长大的孩子  霜递出碎小的爪纹  我有一点想法  和水的闪亮接近  接近于枯  更接近于曲  厝  白墙斑驳,赤色的沙砾露出行踪  有海水漫过的遗迹  老房子是容器,盛得下诸般  清愁  鱼鳞状的黛瓦是一种;摇曳其上的  狼尾草是另一种 
父亲用锄头,翻着土地,追着日子走过。我嚼着土地收回的粮,填着肚子,浸在日子里成长。两代人叠加的步履,不仅仅只是走在天地四时更替的行程里,还走在祖国发展的大运行程中。父亲那把挂在太师壁后的锄头,仿佛记下了这一切。  一  村里有这么一句俗话:粗做人吃锄头,读书人靠笔头。父亲有好几把锄头,且每一把都闪闪发光,就是这个在我家什么都黑的老屋里折射出的几道光耀,不仅让那个黑色的灶,燃起红红的火苗,也让那张黑
从2016年5月1日开始,安徽师范大学推出新规:用优惠价格鼓励学生在就餐时使用文明用语。  新规规定,学生到食堂就餐,如果对工作人员使用了“阿姨,您好”“请”“谢谢”“辛苦了”等基本礼貌用语,就可以享受“文明用语特价菜”——一荤一素只要3块钱,几乎便宜一半。  校方此举,本是想通过物质激励,让食堂发挥教育功能。  对此,不少网友却不买账。  有网友惊呼:“我简直不敢相信,你得花钱才能获得基本的礼貌
【摘要】 本文以辽宁省辽阳市某中小型饲料企业的数据为例,运用已经构建的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型,对该公司的人力资本激励状况作出评价,以期能提高公司的人力资本激励水平,提升行业竞争力。  【关键字】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价值;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型;修正模型;实证分析    笔者本着“基于贡献的人力资本定价机制”的思想和人力资本有效激励的原则,结合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并且通过对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型的修正,已经
许多年前,我陪同几位知名作家,来到闽南侨乡石狮采风。  石狮市一位领导跟我们谈到改革开放以来,石狮经济蒸蒸日上,精神文明出现新面貌新气象时,直截了当地说:“你们去玉湖看看吧,那是石狮改革开放的缩影。1991年玉湖就率先成立全省第一家乡镇企业公司、第一家集体股份制企业、第一家乡镇企业上市公司。当年,玉湖实现亿元村,被评为全省‘五强村’之首。因此,人称‘八闽第一村’。上级领导来视察,远方客人来参观,首
学校门口停满了接孩子的摩托车,像是河流冲出来的一堆沙土,趁着还没放学,生锈的铁门还没被那个一脸不耐烦的老头推开,人们有的小声聊起昨晚人民广场的抢劫事件,有的埋头玩手机。王间找不到熟人可以说话,他又没有手机,每次他都远远地停在人群之外,看著他们,抽烟,一根不够,接着抽第二根。他喜欢这样,等得久一点也无所谓。有时候会有几只鸽子站在抬头即见的铁皮屋顶上,没一会儿就飞走了,“咯咯”叫几声。王间觉得鸽子的叫
我想说,假如没有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就没有日新月异、新鲜丰富的中国经验,当代中国人的生存感受和情感愿望也就得不到真诚和真实的表达。实际上,改革开放的中国经验是从真实和真诚的表达开始的。我们每一个人当然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地处边缘的福建更是如此。就文学而言,改革开放至少成就了我们福建的两宗大业,一宗是闽派批评,另外一宗是福建诗歌或者说闽派诗歌,它们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让人关注的。对于闽派批
想到那只猫,胸膛里那颗正常跳动的心脏,就像被人推了一把,荡秋千般失去重心。  今天立冬。从前天晚上就开始下雨,淅淅沥沥,貌似不大,却很密集。我居住的城市,本就不大,自打年初,几条路都不安宁——铺设管道,埋设电缆,更换道沿。今儿刚埋上,明天又挖开。马路像扎堆儿得了重病,不来个开膛破肚,谁的日子都过不安稳。人流,车流,网中鱼儿一般七拐八绕,寻着能够突破的口子。  路再不好走,也要天天走。就好像,我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