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发微震下库区顺层岩质边坡累积损伤演化机理及稳定性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监测表明,三峡水库在每次蓄水后均能监测到不同能级的地震发生,且地震能量大多以高频度低强度的形式释放,这种次数多、震级小的地震对库区边坡的稳定性是否会造成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有多大,将成为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需要面临的新问题。已有研究重点主要放在滑体处于临界失稳状态和地震强度较大的情况,而很少关注频发微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综合岩石力学、工程地质、工程地震等学科知识,以库区稳定性相对较差的顺层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直剪试验、振动台模型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岩体结构面在峰前循环加载下的宏细观累积损伤特性及强度劣化模型、边坡岩体在频发微震下的累积损伤演化机理及累积损伤模型、边坡在反复微震作用下的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将频发微震对边坡岩体结构面的影响概括为峰前循环加载,进而开展岩石节理的峰前循环加载室内直剪试验,基于节理发生的爬坡、爬坡-啃断、啃断三种典型变形模式,分析了循环加载次数、加载速率及加载幅值对节理损伤特性及剪切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峰前循环加载会对岩石节理产生“接触效应”和“损伤效应”,前者通过增大节理剪切面的接触面积,对节理抗剪强度产生有利作用,而后者会引起节理二阶起伏体的磨损和一阶起伏体的啃断,造成节理粗糙起伏的退化,上述两种效应的演变是造成节理抗剪强度变化的根本原因;从节理的变形特征及剪切面的损伤状态可知,峰前循环加载的次数越多、速率越快、幅值越高,节理剪切面上的累积损伤越明显。(2)基于PFC颗粒流数值方法,从细观角度研究了峰前循环加载阶段岩石节理的累积损伤演化特征。研究表明,在爬坡模式下,节理损伤裂纹主要出现二阶起伏体附近,张拉裂纹及剪切裂纹均有出现,体现出循环加载对二阶起伏的磨损效应;在啃断模式下,除了在二阶起伏体上有少许张拉及剪切裂纹外,损伤裂纹主要出现在一阶起伏体上,且以张拉裂纹为主,体现出循环加载对一阶起伏体的啃断效应;节理起伏体上的裂纹数量随循环加载次数增多而增加,且增加的速度有不断加快的趋势,而在循环加载次数增加到某个量级时,裂纹甚至出现激增的现象,表明节理起伏体上疲劳裂纹的扩展贯通具有累积后突变的演变特征。(3)从节理在峰前循环加载阶段出现的切向位移逐渐累积增加的试验现象出发,以切向位移塑性功指数衰减函数来表示起伏角的磨损和破坏过程,从而建立了考虑起伏角磨损退化的节理强度模型;通过Fish语言编程实现了边坡结构面强度参数在动力作用时程内的自动更新,从而建立了考虑结构面累积损伤的边坡动力稳定性数值计算流程;在边坡的动力稳定性数值计算中,主要考虑了循环剪切作用造成的结构面起伏角α_k的退化、相对速度造成的滑块之间动态摩擦系数f_k的减小(以相对速度影响因子γ_t来表达)两个因素的影响。(4)针对顺层岩质边坡的动力累积损伤问题,设计了一套完整的相似物理模型振动台试验流程。采用传递函数法求取边坡各加载阶段的动力特性参数,并以一阶自振频率的变化定义损伤变量,获得了典型边坡岩体在微小地震作用阶段和强震作用阶段的非线性疲劳累积损伤模型。结果表明,在微小地震作用阶段,模型边坡的损伤累积符合三次多项式的形式,边坡的累积损伤表现出初期略微下降、中期线性增长、后期平缓增长的正“S”型三段式特征;在强震作用阶段,模型边坡的损伤累积符合幂指数形式,边坡岩体的损伤累积速度显著加快,而采用疲劳裂纹扩展的双K准则可以很好的解释四个模型边坡累积损伤曲线的变化趋势。(5)通过振动台试验,研究了典型坡体的动力响应特征及各损伤阶段动力响应的变化,得到了典型坡体在反复地震作用下的滑面形成过程及失稳模式。研究表明,边坡的加速度响应表现出“高程效应”和“趋表效应”,且随地震频率、地震荷载幅值的增大,边坡的动力响应更加强烈,而随着坡体损伤的不断累积,边坡的动力响应呈现出减弱的趋势;在反复地震作用下,水平层状坡的层面首先发生水平错动,进而岩层中的次级节理被拉裂,各层拉裂的次级节理与错开的层面交汇连通,最终形成了在坡面出露的阶梯型破坏面;中倾顺层坡的上部岩体首先沿层面产生滑动变形趋势,进而造成边坡后缘的次级节理从坡顶向下逐渐被拉裂,最终形成由后缘竖向拉裂缝与下部贯通层面组合而成的破坏面;陡倾顺层坡的层面由坡面向里依次被拉开,进而次级节理因岩层受弯而被拉裂,其破坏面主要由后缘陡倾层面段、中部台阶起伏段及前缘平缓剪出段三段构成。(6)通过UDEC离散元方法建立数值边坡模型,采用结构面强度劣化模型来更新地震作用时程内层面的强度参数,进而分析边坡在频发微震作用下的变形发展特征及稳定性变化规律,并对其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地震作用次数的增加,边坡坡体的累积永久位移逐渐增大,边坡的稳定性逐渐降低,且二者的变化幅度呈现出先慢后快的规律,即当微震加载次数增大到一定次数时,位移突然急剧增大,边坡发生失稳破坏,这一现象表明,顺层岩质边坡在频发微震下的失稳会呈现一定程度的突变特征;在频发微震下,层面出露的中倾顺层坡的稳定性较差,坡体有出现整体滑移失稳的风险,且边坡在出现整体滑移失稳前滑体已有明显的变形发展迹象,滑体较为破碎;层面不出露的陡倾顺层坡稳定性相对较好,且主要出现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频发微震对水平层状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小,但在遭受多次微小地震作用后,坡表较为破碎,坡面有发生局部掉块与失稳的风险。
其他文献
汉代铜镇制作精美,工艺精湛,造型生动多样。在我国汉代墓葬和遗址中,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镇。根据已出土及传世的汉镇分析,其主要有人物形镇、动物形镇和博山形镇;其材质大多为
以再生聚酯纤维与双组分低熔点聚酯纤维为原料,利用非织造生产工艺,采用针刺及热风加固方法,制备再生聚酯纤维吸声板材,探究其结构与吸声性能的特点,并利用C6环保型氟系低温
高等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的过程称为开花诱导。开花诱导过程由遗传和外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受错综复杂的网络信号传导途径调控。近年来,在双子叶模式植物拟南芥中,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的价格也不断升高,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发达的城市来说,房地产的价格成倍的增长,这种情况就需要人们对其中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进行思考。本
棘球蚴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当前西藏地区棘球蚴病流行情况,查找引起棘球蚴病高发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防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比较高,2型糖尿病则多见于中老年。1型糖尿病的
比较了高抗冲PVC复合树脂与PVC/ABS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采用扫描电镜对冲击试样的缺口进行了微观形貌观察。结果表明:高抗冲PVC复合树脂的冲击性能显著优于PVC/ABS合金,其缺
目的探讨PvMSPl—19重组蛋白对间日疟既往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间日疟既往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分别以PvMSPl—19重组蛋白和IL-2(刺激组)及I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