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问题设计浅谈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663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2月22日,盘县品牌学校创建“五校联盟”教研活动启动仪式在保田中学多媒体教室进行。参加的人员有来自北师大的苏经一教授,有分别来自盘县响水中学、民主镇中心小学、忠义乡中心小学、新民乡马坪地小学、保田镇中学的校长和领导。按照教研议程,每个学校由两位老师授课,各学校组员针对课堂中出现的优点和不足进行研讨分享,最后由北师大专家、教授进行点评给出指示。通过这种有层次性的教研交流活动,我感受颇多,尤其体现在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方面,我现以不成熟的观点呈现出来与大家共勉。
  曾经有一位科学家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知识技能的运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则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而多次的教研活动经验告诉我们,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由精美的问题设计来体现。我们常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可学生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等。也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很懂,一下课就不会做了。而我们教师,最后还得出一个不是事实的结论——学生笨!我们如果深深思考,仔细体会,会发现产生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可能是教师在教学时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某些必要的环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缺少主动性思维而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当然也就不理想。在这次教研交流活动的10节课堂中,90%的课都没有考虑问题的设计,当然就别谈什么精心与否了。只有新民乡小学龙娅老师的一节英语课充分利用了课堂问题的巧妙设计,加之教学中穿插的体感、语感、情感使得整节课表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地位,使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表现得淋漓至尽,新课改理念油然而生——这难道不是“问题”在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吗?
  从教研活动和苏教授的点评中,我们不难看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问题呈现出来。很多情况下,学习的问题起源于情景变化的刺激,所以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沟通学生,精心设计问题;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创造问题情景,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使学生自然成为教学的主体,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我上的那节生物课,如果问题上设置巧妙的话,学生还会那样的冷场吗?
  既然问题设计有这么重要,那我们该如何进行问题设计呢?通过苏经一教授的点评,通过对这次教研活动的深思,我认为应注意从以下着手:
  一、不能随意提问
  二、不能用“是不是”来提问
  这种是哪个学生就能回答的问题,答出来也是没有意义的问题。
  三、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期”——要注意难易度
  问题设计难易要适中。设计的问题太容易,则引不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起不到思维训练的作用。因此在问题设计时应注意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角度变换,增加难度,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例如:我在讲“显微镜的成像规律”时,不是简单直接发问:显微镜成像规律是什么?而可以这样设问:把“6”、“9”、“69”字样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分别看到什么字样?这种现象说明什么?由于变换了角度,问题的难度明显加大了,学生必须结合显微镜的使用,并且使用后,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才能回答这些问题。这样,不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练,而且对怎么使用显微镜也有一定的认识了。设计的问题太难,学生不能作答,就会挫伤其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四、要注意问题的疏密度
  提问时,问题之间应有适当的停顿时间,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和喘息的余地。让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思考,也使学生对问题考虑得更全面、更透彻。
  五、设计问题要能够承上启下、承前启后、前后连贯
  问题要由小到大、从易到难,学生每答对一步都会获得成功感受,从而激发其钻研和探索新知的欲望。
  六、提问方法不能单一、形式不能呆板
  提问方法单一,一堂课老唱一个调,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影响学习兴趣。因此,提问形式应多样化,如口头与书面结合等。
  总之,正如我省教育家汪广仁所说:“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更是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把握好“度”,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百闻不如一见,百讲不如一问;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前的导入性提问,阅读前的探索性提问,自学后的思辨性提问,困惑时的启发性提问等,对培养学生多角度的发散性思维等都会起到难以替代的作用。
其他文献
课堂落实数学素质教育是以素质教育目标为依据,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问题情境为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发展性、创造性学习为重点,以赏识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然而,教学方法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在数学学科课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更新教学方法是既重要又迫切的课题。  一、重视启发  要让学生愿学、乐学、好学。为此,必须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头等大事,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也让作文教学成了头痛大事。从学生方面来说,学生中真正对写作感兴趣的只占极少数,大多数同学把写作当成一种负担,而且有的学生面对作文总是苦不堪言。平时写作时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态度不认真,认为写作没用,不是不愿写就是随便凑合,当做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从老师方面来说,作文教学也陷了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老师不知写作该如何教。有的专家主张这样写,有的文章
素质教育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而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世界的信息化更向我们显示了教育、教学的世界趋势: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等,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的健康发展。情感教育是能够使学生身心感到愉悦充实的教育。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关注于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情感状况,并把尊重、培养学生的情感
摘要:机会成本是企业在使用资源的决策分析过程中,由于选择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可能获得的收益。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支出,所以在财务会计上不需要入帐反映,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它是决策时必须加以考虑的相关成本。只有在决策过程中全面权衡各个方案的得与失,才有利于选择最优方案,保证决策结果的科学化、最优化。  关键词:机会成本决策会计利润经济利润  在管理会计中,决策分析是针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所面临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人对认识和活动的需要的情绪表现,是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同时,兴趣也是创新活动最有效的动力。小学语文新大纲十分重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天性好动、注意力难以集中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为重要。在语文学习中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呢?下面根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谈几点浅陋之见。  一、新授前激发兴趣是前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
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化发展,智慧经济的研究提上了议事日程。一般认为,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经济,是物理性的,提供的是一种咨询服务,只是现有知识的简单组合与传递。而智慧经济是一种创意经济,是化学性的,提供的是一种新颖服务,是解决未曾发生的新问题的服务。发展智慧经济的创意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无中生有,再一种是有中生新有。所谓无中生有,就是创造新知识、新经验、新成果;所谓有中生新有,就是通过对现有知识和元素的重新
首先,感谢庆丰、振亮、宗明、封林等各位宗亲为续修中华汪氏通宗丗谱所作出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  我们越国堂宗亲联谊会于5月10日召开了专题会议,就续修通谱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初步方案,供各地宗亲讨论,以作参考。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提出的下述方案很不完整,缺点错误很多,请各位宗亲批评指正。我们绝无哗众取宠之心,只想抛砖引玉。续修通谱是汪姓氏族的一件大事,需要人人参与,全族重视。要心往一处想,劲往
春节快到了,森林小镇的动物们要举办一场精彩的春节晚会,大家都推荐声音嘹亮的喔喔鸡当合唱节目的导演。  “喔喔——新年好呀,祝福大家——”喔喔鸡用心地教大家唱他改编的《新年歌》。  可是,合唱时却传来哞哞、嘎嘎、汪汪、叽叽的声音。  “停,太乱了!”喔喔鸡捂着耳朵大叫,“大家一个一个地唱吧,黄牛先生先唱。”  “哞哞——”黄牛一边唱一边摇晃尾巴,那模样可爱极了。  “不对,是喔喔——”喔喔鸡摇摇头,
【摘要】目前,大多数技工学校都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学生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睡觉,玩手机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老师难教,学生难管,顶撞老师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留不住学生,每个学期都有退学的,辍学现象越来越严重,招生越来越困难;毕业生就业状况令人担忧,学生分到企业,不久就有学生不干了,不出几年,留在企业的学生寥寥无几,有不适应岗位自己走的,有嫌工资收入低不干的,还有被企业辞退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学校
符家绪 (贵州赤水一中书记)  在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新时期,面对我国社会和人们不断变化的思想实际,如何进一步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而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人们的思想实际,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和新方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已成为摆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一、探索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