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色:语文课堂教学的应有姿态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iud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大投影色彩纷呈、多媒体视频影像、互联网师生互动和APP平台直播等等新形式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而喧嚣和热闹散去之后会留下什么,浮华和造作褪尽之后还剩下什么,语文课堂教学原有的质朴和真实、思想和厚重是否依旧,这是本文想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回归;本色;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课程改革的日益推进为语文教学的课堂变革提供有力的舆论和理论支撑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强大的外在推动力,促使广大一线的教师纷纷投入这一时代的洪流之中,积极主动发挥各自的才智,探索各种形式的语文课堂变革,诸如“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和“角色翻转”等等不一而足,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为这一变革助力不少,大投影色彩纷呈、多媒体视频影像、互联网师生互动和APP平台直播等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传统的语文课堂一下子富丽堂皇繁华热闹起来,似乎一个崭新的时代拉开了帷幕,语文教学终于迎来了华丽的转身。然而真的是这样么,喧嚣和热闹散去之后会留下什么,浮华和造作褪尽之后还剩下什么,语文课堂教学原有的质朴和真实、思想和厚重是否依旧!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生命的成长,要注重的是学生大写的“人”的发展,华而不实的语文课堂不是我们想要的,本色才是语文课堂教学应有的姿态。
  一、简洁质朴的课堂导入营建自然实在的课堂氛围
  一直以来,如何进入课题是诸多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钻研积极尝试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匠心独运巧妙设计的课堂导入的确会让学生耳目顿开、主动投入,起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常常会走得太远,岂不知过犹不及。太过刻意的安排,刀斧雕琢的痕迹太过明显反而会让人产生厌弃和不悦感,太过繁复和华丽的导入也出现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的问题。在《我与地坛》的教学中,不同导入产生了两样的效果。
  (一)导入一
  授课教师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命运》交响曲,在经典片段播放完成后提问学生:有没有听出是什么曲子,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听完曲子之后有怎样的感想。然后对贝多芬进行了介绍:贝多芬,28岁开始耳朵患病,听力开始逐渐衰退,32岁时基本上丧失了听力。他的《命运》交响曲是在他听力完全丧失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这样的不幸,贝多芬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谱写下了音乐史上最光辉的乐章,奏出了人生的最强音。介绍之后教师才开始进入本课:在历史上像贝多芬这样勇敢向命运抗争的人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我与地坛》。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多媒体投影展示作者像)他也是这样一位敢于跟不幸命运抗争的典型。他曾这样诠释他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去看它,不是不断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踌躇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大向。”那么,到底他的文字是如何来昭现他的灵魂,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汲取精神的营养。这一课堂导入用时近10分钟。
  (二)导入二
  人的生命是脆弱的。当病痛、残疾毫不预防地降临时,当不公平的命运残酷地捉弄你时,你的身心以及精神都陷入了无尽的折磨中:痛苦、无奈、无助到悲痛欲绝。但人的生命又是坚韧的、不屈的。如张海迪、贝多芬、海伦·凯勒等。今天我们来走进另一个不向命运屈服、不懈抗争的人物:史铁生。他究竟遭遇了怎样的人生磨难?他又是如何面对的?他的经历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人生思考与启示?用时大约3分钟。
  导入一的授课教师花费了较多的心思,借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了经典音乐,设置了提问交流环节,并且将贝多芬艰难成长最终成功的励志故事展现给大家,然后通过类比迁移进入课题。应该说音乐营造了动情的氛围,提问打通了交流,而励志故事更是激发了情绪,这一导入的内容丰富情境应时,然而静下心来仔细玩味,感觉总有些怪异,似乎这样的导入在豪华的背后忽略了什么,忽略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我与地坛》,一开篇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觉,以为要学习与贝多芬相关的文章,于是积极在自己的记忆库中探寻相关知识,思维出现了偏差,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导入用时近10分钟,兜了一个大圈子之后才回到正题,仿佛和学生在捉迷藏,迟迟不能进入正题,这种入题的滞后性会让学生产生倦怠感,被调动的情绪由于拖沓而重陷低迷,这是典型的喧宾夺主本末倒置的导入,拖沓而不简洁,华丽而不质朴,丰美而不本色。导入二相比而言简洁而不失清晰,质朴而饱含深情,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认同,并抓住核心直入主题,唯其如此,导入才能恰当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二、实在淳朴的教学手段推动真切有效的课堂进程
  课堂如何推进,怎样才能有效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实现这一进程解决这一問题的基础是语文教学手段的选择和运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的颠覆到达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特别是现代科技的引入,更是为语文教学手段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图片、音频、视频和网络互动等,使课堂五彩缤纷摇曳多姿,然而在热闹之余、在喧嚣之后,我们似乎学到不多,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更多地发生了偏移,对文本本身的投入阅读和深入理解明显不足。
  (一)片段一
  师:那时的史铁生最喜欢去哪个地方?
  生:地坛
  师:地坛是明清时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那里神圣而庄严,有四百多年的辉煌和荣耀,然而现在的地坛在那时的史铁生眼里是怎样的?
  请同学们齐读第一部分第三段并回答:请用文中几个关键词回答?
  (剥蚀、淡褪、坍圮、散落)
  师:这样的地坛给作者什么感觉?
  (荒芜)。
  师:“我”为什么喜欢去地坛?请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失魂落魄、残废: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让我残废了双腿。)   生朗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
  师:当史铁生沉浸并融入地坛中后,他又看到了什么?下面请听我朗读第五段,你们思考后回答。
  生:不衰败。
  师:地坛里的小昆虫和构成昆虫生长背景的草木,他们全都很卑微,可它们都是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自然法则生存。它们并不在意自己栖息之地的“荒芜”,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反而使这里不再“衰败”,正是它们让作者发现了原先不曾想过的朴素道理:生,不由自己决定;死,也不该由自己决定,有权决定这一切的是上 帝——自然法则。即使我已经残废了,我也要直面现实,珍爱生命。这是作者从地坛感悟到的人生真谛。
  学生齐读这一部分,体会作者對生与死的领悟。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部分的最后一段的六个“譬如”,并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以及他对生活的态度又有了怎样的变化?(身残而志坚)
  (二)片段二
  师:史铁生对生死的感悟,是和一个特殊的环境联系在一起的,那就是得天独厚的地坛。
  地坛是明清时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神圣而庄严,有四百多年的辉煌与荣耀,然而现在的地坛是一副什么模样呢?
  请学生回答,然后教师PPT展示了几张地坛的图片。
  PPT展示地坛的特点:荒芜
  师:为什么要去地坛?请学生回答。
  PPT展示:我:残废
  师:地坛与作者有着相似的命运,那么第五段地坛在作者眼里又是怎样的呢?
  请生回答
  PPT展示:不衰败
  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片段一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进行阅读、问答、体验和感悟,这一过程既有学生的阅读体验,又有师生的沟通交流,更有共同的品味和感悟,短短的过程中对文本的诵读就有五遍之多,而诵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学生在诵读中能够深刻体会到史铁生身处厄运时的复杂心境,能够用心感受地坛从曾经的辉煌无限到而今的凄凉衰败的痛楚,能被生命的卑微所打动,从而和作者产生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动人的。片段二虽然借助图片来展示地坛盛衰时期的不同状态,丰富了课堂内容,提供了直观的视觉形象,看似很亲近,其实真是视觉的直观剥夺了学生对文本的仔细阅读和诗意想象,挤占了学生对文字留白进行补充的空间,抹杀了文本的文学性和思维张力,而且缺少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再热闹也缺少语文的味道!所以,唯有沉入文本深处,脚踏实地剔除浮躁的教学手段才能切实而有效。
  三、植根内心的拓展练习实现滋养生命的课堂育人
  最后要讨论的是关于课程改革的终极目的,就是对生命的滋养。任何课堂教学无论如何都要体现育人的目的,都要把学生的发展境界的提升放在心头,课堂的深化教学的升华就体现在拓展练习中。拓展练习既要与文本密切相关,又要扎根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够将情感从文本的情感到自身,思考并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我与地坛》的拓展可以这样进行:
  文中写母亲,实际是写史铁生对母亲的“理解”,写史铁生对母亲对待生命、对待命运的态度的“理解”……母亲的爱、母亲的意志、母亲的命运、母亲的苦难,让作者明白了生命的意义、生存的价值,也让作者在逆境中更加坚强。母亲盼望儿子找到一条自立自强的幸福之路,我在母亲伟大的爱的暗示下找到了这条路。写母亲也就解答了自己应该怎样活,怎样面对命运,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
  唯其如此,才能契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扎根生活现实,体现浓郁的生活气息,才会产生直指学生内心滋养学生精神的有益效果。才能在重温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在激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力求唤醒学生的记忆和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境界和课堂的品质。
  返璞归真,回归本色,在课程改革的征程上艰难而努力跋涉的语文课堂教学走过了太多的喧嚣和热闹,经历了太多的华丽和绚烂,以至于我们走得太急太快,忘记了初心,当繁华落尽,我们所得甚少的时候,本色才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拥有的卓然姿态!
  参考文献
  [1]黄厚江.本色语文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基础[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2.
  [2]莫林辉.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沿革及反思[D].长沙:湖南大学,2014.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绿豆芽一年四季都是百姓餐桌上的宠儿,不仅仅因为绿豆芽脆嫩鲜美,味道可口,也因为从小小的绿豆变成豆芽后,将含淀粉高的杂豆类食物变成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尤其是其中的维生素C。更因为绿豆芽价格便宜,可说是“平民菜”,这也使得很多商家为了一己私利,采用不法手段缩短生长期,谋取利润。也使得市场上的绿豆芽的屡屡被曝各种安全卫生问题,什么化肥豆芽、无根剂喷洒豆芽、“催生”豆芽等等,有些豆芽甚至会用到防腐剂、亮白
【摘要】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幸福的时代,从不缺衣少食,整天无忧无虑。他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不知道读书的目的;大多不懂得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大多不在乎自己的学业,唯我独尊,以我为大。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里,他们面临着太多的诱惑,五彩斑斓的电视画面,神奇莫测的电脑游戏……如何让学生知书达理、乐观向上呢?笔者认为:诵读经典是净化每个学生心灵的最好方法。  【关键词】德行教育;经典;心田;氛围;兴趣  【中图分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可是大多数学生一提到写作,就愁眉苦脸,要么无从下手,要么就是习作质量平淡至极,仿佛学生得了“习作综合征”。其实,“习作综合征”的“病因”在于没有好的习作素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来帮助学生有质有量有效搜集习作素材是解决这一病症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习作素材;生活;阅读;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
【摘要】课堂上,师生问好之后,我把教案往桌上一放,感觉一直放在讲桌上那盆嫩绿繁盛且开着几朵小粉红花的海棠不见了,一扭头才发现它被弃置在教室最前面的一个窗台外。让我不敢相信的是它的几根粗壮的枝干都折了,粉红色的小花也将要凋零,我不由得想:这到底是谁干的?一定要揪出肇事者,严厉惩罚。  【关键词】作文课;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于是,我把这盆海棠重新摆放在讲桌上,用手指它说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按“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学方法上和评价机制上逐步完善,让语文课程真正成为教书育人的实用课程。高中语文教师要秉持全新的教育理念,使语文课堂更加活跃、生动,摆脱过去那种枯燥、沉闷的教学状况。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作为语文教育的重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师研究的重点。本文重点阐述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相关问题,先介绍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再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对教师的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阅读兴趣;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教学阶段的阅读量相对较小,但是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教师的肯定
【摘要】我们在出生于这个世界后,通过眼睛和耳朵进行对世界认知的第一步,而在学习认识的过程中,我们第一个接触到的就是语言,其次为文字。一句话语通过不同的语调和断句所呈现和表达的意思和含义也不尽相同,儿童在学习小学语文教材的过程中,对应其学习的文字和声调,学生接触到了自我情感表达的方式方法,即对话和日记。此次就学学语文教学中在写作教学中的修辞实际应用进行探讨,也希望此篇的分析能为日后语文写作教学题材提
【摘要】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会将重点放在学生的作文成绩上,使得学生在写作文时,有很明显的套用痕迹。基于此,笔者在分析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提出了层递式教学的重要作用,最后给出了层递式教学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意在帮助高中语文教师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层递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快看,压瘪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就鼓起来了”、“瓶子上的气球也鼓起来了”、“哈哈,被瓶子吞掉的鸡蛋拿不出来了。好神奇,原来气压有这么大的魔力呀”……  每周的科技活动课简直比体育课还热闹,学生们不仅不用规规矩矩地坐在座位上,甚至还可以在“欧巴”面前“动手动脚”、大声发表自己的意见。  咦,老师去哪里了?也不来管管吗?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哦!那个戴着眼镜、一脸学生气的“欧巴”——欧小忠就是他们的老师
【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作为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十分重要。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课堂,不仅要守住语言学习这一核心,还要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口语交际;专题复习;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前段时间,我在一本教学杂志上接触到“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