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怎样应对突发事件——与陈国强院士等商榷

来源 :探索与争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rtless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疫情并未过去,对中国,对世界,都是如此。更何况,在前行中,还会遇到更多的难题。论争辩驳,有利于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共识。陈国强院士等不久前发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一文,论中似有可商榷之处。今天,保障人的健康权应是公共卫生的根本目标;各级疾控中心应归入政府行政机关;应对突发事件应遵循法治和善治的原则,以发挥政府、专门机构、企业和民众等多方的合力;而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使中国走向发达,将为这一切提供制度保障。
其他文献
孙亮。男,1980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博士。研究领域:马克思哲学基础理论、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学术成绩:孙亮在德文版《资本论》文本研究方面建树颇丰,并率先向国内学术界介绍价值形式理论、开放马克思主义和认知资本主义等新研究领域。主持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上海市社科基金课题。曾获教育部全国首届优秀博士学术新人奖(2010)、宝钢教育基金奖(2010)、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6),主持上海市精品课程(2017),并人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7)。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21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就这样在充斥着诸多不确定性中拉开了帷幕。虽然现在尚无法预见全球疫情的拐点,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带给人类严峻挑战。疫情在给全世界按下暂停键的同时,也迫使人类停下匆忙的脚步,进行严肃的思考——我们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以1851年第一届国际卫生大会的召开为开端,国际社会通过颁行一系列国际卫生公约、协定或条例,创设防疫机制和平台,研发防治药物和疫苗,形成了现行的以跨国行动、全球治理为核心的疫情防控体系。其间,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相继担任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技术咨询者和跨国行动计划的倡导者、领导者、协调者、实施者,成功推动了卫生防疫体系从区域到国际再到全球的转向。当前,世界卫生组织领导下的全球卫生防疫合作,正在进入既相对尊重各国国家主权又要求参与运作的国家必须放弃部分主权的"跨国主义"模式。但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人们的生活、生产节奏,进而对个人、社会、国家与全球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强有力国家治理体系的支撑下,经过全国上下、各界同胞两个多月的巨大付出与努力,我们已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果。但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病毒还有可能与人类共存。大流动、高风险的复杂形势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是一套规则和制度,更是一种理念和方法。
在全球公共健康受到巨大威胁的时刻,亟需从全球伦理角度进行思考,以便形成全球团结抗疫的伦理共识。然而,在一个文化和道德多样性的世界里,这种共识并不容易达成。"全球伦理"和"全球生命伦理"问题近30年来一直是伦理领域有争议的论题,辨析、整合和超越已有的争论,以新的概念工具诠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全球伦理共识,是摆在世人面前的重要选择。"全球公共健康伦理"概念的提出旨在超越对"全球伦理"和"全球生命伦理"问题的争论,并可用于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实践进行三个维度的思考,即保护全球健康和生命安
作为应急管理的启动者和主导者,执政党的政治领导、组织动员和资源统筹能力本身就是危机处置能力的核心要素。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机结合,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同时,政党能力及其"支撑结构"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如中央-地方-基层组织的能力递减,政党、国家、社会之间的协同度不够,部分党员干部防范化解危机的本领不强等。完善党对重大疫情防控的全面领导制度机制,以新时代党的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政党能力的"支
我第一次在国际金融协会演讲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场面没有现在这么壮观,当然面临的挑战也没有现在这么复杂。
全球蔓延的新冠疫情不仅造成中国经济的短期停摆,给中国长期增长的经济施加下行压力,而且种种迹象显示,其极可能将引发全球深度的经济衰退。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冲击的传导途径是:公共卫生事件→公共管理的应急→经济活动的停摆→经济增长出现下降的拐点→反危机应急。这一传导路径将使传统的反危机的国际协调机制陷入困境。在全球疫情尚未控制、全球反危机缺乏协调切入点的现实面前,任何受疫情冲击的经济体,都无法独善其身,难以单独依赖一国的宏观政策来应对这场疫情叠加衰退的全球性危机。因此,在国际协调的反危机新模式层面,既要重新审视现
对于我们来说,去年是非同寻常的经历,在9月15日雷曼兄弟破产后,整个金融市场事实上陷入崩溃,不得不像奄奄一息的病人那样靠人工维持存活。这也是我前所未有的经历,堪比1930年的大萧条。
资本主义全球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前资本主义的殖民化时期、产业资本竞争时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产业外移而自身向金融资本阶段跃升形成的金融资本扩张时期。资本主义的内生性矛盾决定着全球化危机必然爆发的规律,疫情在全球的爆发催生了全球化危机。在疫情叠加金融危机的当下,中国面临输入型危机叠加内生型危机,必须对自己在世界范围的产业链重组之下被"脱钩"之可能有所准备。对此,新中国成立初期新政权应对内外危机的"去依附"经验可供借鉴。面对当下危机,生态文明战略转型是中国应对的方案与出路,将资本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