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教育也处在一种新的教育环境──信息技术环境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成为现代教育的技术基础。为了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育创新变革中的作用
(一)丰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多种信息具有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等功能,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各种功能于一身,多媒体课件承载着多种信息,具有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的综合能力,集中了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立体模型等教学媒体的优点,并且具有人机交互的独到之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二)拓展学生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不仅是丰富的资源,而且是有力的学习工具,变革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更变革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为学生学习外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师生实现双向对话,学生可听可视,录音跟读,并且反复出现多种教学信息,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信息,反复操练、强化;每位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不受同班学生学习进度影响,主动选取教学信息,自觉反复操练、模仿强化;教师可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个性化指导,调控教学,从而使学生愉悦、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更新教师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方式,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教学再设计,必将更新教师教学方式。如今,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数字投影教室、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可以更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教师可以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演示,可以为全体学生创设情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为学生形成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从而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容易适应课堂教学中的最常见的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课,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硬件配备不足的学校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一般的教师选用。
(四)丰富师生互动方式
大连教育网站主页有一条醒目标语:“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媒体学习资源。”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应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积极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活跃师生关系,如通过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点,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作业、批改,采用网上答题释疑形式进行课后辅导等。通过信息技术的共享性特点,在网上开辟“试题下载”、“教案共享”、“在线讨论”等栏目板块,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共享学习成果。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出现的问题及思考
信息技术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应和教师的教学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发扬传统教学的精华,切不可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时,抛弃优势方面,只是为了赶时髦、摆花架子,顾此失彼。信息技术只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之一,各种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现在有好多老师甚至是领导都认为一堂好课是必须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有的为了上一堂公开课,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做课件上,并为了表现艺术美感在课件中使用大量的音乐,有的甚至在学生思考问题时还配以背景音乐。我们要注意这是课堂而不是影视欣赏,完成教学目标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承认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但绝不意味着“技术目的论”或“信息技术唯上论”,也就是说,绝不能陷入“用信息技术的课就是好的,不用信息技术的课就是不好的”、“信息技术用的多的课比信息技术用的少的课好”等误区。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或者拼凑,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各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够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应看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一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相信信息技术会在其它学科教学中大有作为。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二中)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育创新变革中的作用
(一)丰富教学内容呈现方式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多种信息具有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等功能,成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各种功能于一身,多媒体课件承载着多种信息,具有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的综合能力,集中了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立体模型等教学媒体的优点,并且具有人机交互的独到之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二)拓展学生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不仅是丰富的资源,而且是有力的学习工具,变革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更变革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为学生学习外语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师生实现双向对话,学生可听可视,录音跟读,并且反复出现多种教学信息,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信息,反复操练、强化;每位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不受同班学生学习进度影响,主动选取教学信息,自觉反复操练、模仿强化;教师可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个性化指导,调控教学,从而使学生愉悦、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更新教师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教学模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行动方式,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中,进行教学再设计,必将更新教师教学方式。如今,课件制作室、电子阅览室、数字投影教室、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多媒体网络教室等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用,可以更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教师可以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演示,可以为全体学生创设情境,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为学生形成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从而促进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容易适应课堂教学中的最常见的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课,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硬件配备不足的学校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一般的教师选用。
(四)丰富师生互动方式
大连教育网站主页有一条醒目标语:“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媒体学习资源。”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师应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的多重身份。积极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活跃师生关系,如通过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特点,实现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以电子邮件形式提交作业、批改,采用网上答题释疑形式进行课后辅导等。通过信息技术的共享性特点,在网上开辟“试题下载”、“教案共享”、“在线讨论”等栏目板块,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共享学习成果。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出现的问题及思考
信息技术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应和教师的教学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发扬传统教学的精华,切不可在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时,抛弃优势方面,只是为了赶时髦、摆花架子,顾此失彼。信息技术只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之一,各种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现在有好多老师甚至是领导都认为一堂好课是必须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有的为了上一堂公开课,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做课件上,并为了表现艺术美感在课件中使用大量的音乐,有的甚至在学生思考问题时还配以背景音乐。我们要注意这是课堂而不是影视欣赏,完成教学目标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承认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重要作用,但绝不意味着“技术目的论”或“信息技术唯上论”,也就是说,绝不能陷入“用信息技术的课就是好的,不用信息技术的课就是不好的”、“信息技术用的多的课比信息技术用的少的课好”等误区。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或者拼凑,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和各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够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契机,但同时也应看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一个新兴事物,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相信信息技术会在其它学科教学中大有作为。
(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