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明威《白象般的群山》看冰山理论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fzj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明威是现代美国著名小说家,其最出名的写作风格和艺术形式则是“冰山原理”.他解释为一个好的作品应当像“一座冰山”一样,只有1/8浮出水面,而剩下7/8是在水面之下,留下巨大的空间给人想象.写作亦是如此,只需一些特定的线索直接呈现在读者眼前,剩下的留给读者自己去揣测和想象,取决于读者自身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历.所以,我们看到的他的小说极其简短精炼,中心主题明确,人物形象鲜明,叙述风格有趣客观,不添加自身的各种理解和价值观,语言一般较为简单质朴,词藻不华丽修饰不复杂.意在用最简单质朴的语言将整个故事和人物推到高潮.在海明威的《白象般的群山》里,“冰山理论”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他文献
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出版后就备受关注.主人公于连的形象也就成为了文学理论界的争论焦点.本文试图以于连的形象作为基础,分析主人公于连的悲剧形象.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不锈钢使用大量进入民用领域,带动了世界不锈钢需求的快速增长。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不锈钢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以资源、市场、质量、成本、品种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经济的一举一动都牵扯到全国经济的走势,这里存在着大量的外资和港澳台企业,很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经济属于粗放型的模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质量、低效益、低产出,依赖从农村走出来的大量廉价劳动力,维持低成本,保持利润水平。这种生产状态对工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压力,甚至已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吸毒、飞车抢劫、入室盗窃等危害治安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