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宾王:侠士情结,害人不浅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eat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骆宾王最著名的诗是《咏鹅》,七岁成诗,活灵活现,传唱千古。后来,他果然不负少年才华,引领时代风骚,成了著名的初唐四杰之一。可惜,才华和命运不成正比,骆宾王文采斐然,却科举不利,名落孙山。
  李显即位后,骆宾王又一次来到长安,有人打算举荐他在朝中任职。此时,武则天、李显母子发生政变,最终,武则天成功夺权,李显被贬黜。骆宾王对武则天此举愤愤不平,发誓要匡复李唐王朝,于是做了著名的《討武璺檄》,说武则天“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檄文传到长安,武则天非但不恼,反而大赞骆宾王的胆识,希望他能为大周效力。骆宾王誓死不从,执意回乡。
  骆宾王空有才华和才名,却不愿为国效力,原因是武则天一介女流掌权,不符合他接受的儒家教育思想,他苦闷、彷徨、迷茫,愤怒之际,作《于易水送人》,表达心境。骆宾王写易水送别之事,也道出了他送别友人的地点:易水,即河北易县,壮士即荆轲。
  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欲以匕首威逼秦王赢政,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众宾客将其送于易水,荆轲应声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世看来,荆轲此行,冲动大于悲壮,秦国之势力,凭一介武士根本无法撼动分毫,除了平白送命,还有个结果就是激怒秦王。结果,荆轲真的没有得手,他展开地图、抽出匕首时却刺歪,最终被秦王身边的侍卫刺杀。
  虽然荆轲近乎一个莽夫,却因其侠义精神,被后世给予了无数礼赞。
  骆宾王送人也是在易水,只是,他无法像荆轲那样,风萧萧兮易水寒,冲进长安城刺杀武则天,他不过一介书生,没有这个能力。所以,他此时的感受不是惋惜,而是感慨,感慨自己空有报国义气,却没有机会和能力,哪怕像荆轲那样赴死的勇气也没有。
  当一个人的信仰陷入偏执时,苦闷也随之而来。
  自古文人都有侠士情结,尤其是以身赴死,更添悲壮感。骆宾王在自传体长诗《畴昔篇》的开头,就写过对英雄的崇拜:“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说他少年时就向往英雄侠义,轻视官场显贵。后来,他的人生果然没有遂意过,年轻气盛、骄傲自尊,甚至清白和自由,他一一失去,只是,对侠士的崇拜,他一直保留着。
  闻一多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爱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堪称文人中的侠士。
  然而,纵观骆宾王的一生可以看出,他的苦闷一半来源于命运的干涉,一半来源于自身的选择:他无法接受武则天当权,誓死保卫李家天下,单这一点,就毁掉了他本该拥有的安逸。他心目中的天下,不是百姓的天下,而是一家的天下,对于武则天则更无法宽容。狄仁杰说的好:因为她是女人!所以,对于骆宾王的愤怒和不服,武则天空有爱才之心,却无法左右骆宾王的思想。
  骆宾王在狱中时曾写《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他一直将自己定位于高洁,却始终无人信,从而陷入了深深的孤独和迷茫中。后来,他联合徐敬业等人起兵讨伐武则天,最终死无葬身之地,可怜一倾才华赴流水,空做了历史的点缀。荆轲还留下一世传奇,骆宾王的讨伐却在武则天开创的盛世中被湮没,以至于后世提起骆宾王,依然认为他是个诗人,并不像他希望的那样,将他和侠士联系在一起。
其他文献
在晋明帝司马绍模糊的童年记忆里,每逢七夕,母亲荀氏总是亲手洒扫西晋琅琊王府,在院中晾晒衣物、供奉瓜果酒肉、结彩缕、穿七孔针。那时荀氏也会暂时淡忘苦恼——连续为琅琊王司马睿生育两个儿子,却只能穿着象征低微宫人身份的绿、白、青三色衣裳,得不到一个体面的名分。  司马绍还不理解成人的感情世界,只是每逢七夕之夜,他会看见家里的另一个女子步人庭院,按风俗给祭品撒上香粉,然后仰望星空。如果当晚银河白气奕奕,隐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朝廷举行了一次武科考试,由嘉庆亲自圈定状元、榜眼、探花及前十名的考生,随后就要举行传胪大典。所谓“传胪大典”,就是皇帝在殿试后宣布进士排名的重量级典礼,也是天下读书人倍感荣耀的时刻。这天,所有进士都要身着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与王公大臣一起进太和殿,分列左右,肃立恭听。  嘉庆是个很勤奋的皇帝,这天他很早就赶到太和殿,亲切会见青年or中老年才俊。传胪官开始宣布排名了,然
我们手机里很多APP尽管功能强大,但我们的使用方式是比较单一的。只需要给APP改个名字,你就能看穿它现在沦落到了什么地步……  自从有了微信,电话中的常用联系人几乎只剩快递小哥了。  短信更惨,基本可以改名为“日常验证码接收器”了……当然,也可以用来查看“各大商场活动提醒”“流量套餐剩余不足”。  自从有了美图软件,我都不知道自己长什么样了……  如果想知道自己丑到什么程度,打开摄像头就知道了。 
8岁时,母亲因患白喉而离世;10岁时,父亲因酗酒而撒手人寰。她跟着严厉的祖母生活,在15岁以前都没同龄的朋友。她就是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妻子埃莉诺。  18岁时,她进入社交圈,引起一阵轰动——大高个儿,素面朝天,门牙前突,声音又亮又尖——这在一众佳丽中堪称异类。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她遇到富兰克林·罗斯福,这个年轻人被她的独特个性所吸引,向她求婚。  婚后的她依旧活力四射,不符合当时人们
1931年注定不寻常,刚入冬,上海已天寒地冻。温室里,陆小曼着一身锦帽貂裘,为又能在交际场上引得无数艳羡而暗自欢喜。她不会想到,这提早来临的冬日,也是她人生的寒冬。  这天下午,徐志摩喊住刚为陆小曼做完推拿的翁瑞午。客厅里,徐志摩呷着咖啡,面色略显凝重地说:“我明天要去北平,估计这次要多待一段时间,小曼就拜托你多照顾了。”翁瑞午点了点头,说:“先生放心去吧,小曼这里有我呢。”  徐志摩这次匆匆赶去
公元前279年的渑池,盛大的外交宴会正在举行,宴饮的双方是秦昭王和赵惠文王。酒至半酣,秦昭王提出请求:听说赵王擅长音乐,请为大家奏瑟。赵王欣然应允,弹奏了一曲,换来满座喝彩欢呼。负责记录秦王言行的御史记上了一笔: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气氛瞬间陷入尴尬,赵王没料到对方是在戏耍自己,惱火却无可奈何。这时,蔺相如站了出来,他顺手拾起一只瓦罐来到秦王面前,声称代表赵王,请求秦王奏瓦罐。
《三国演义》第一回,桃园三结义的“逻辑”很幽默。那年,一伙黄巾军闹到了幽州,当地太守想有所作为,又怕打不过黄巾军,正发愁,有个部下就谏,说不如放手发动百姓。太守捻着胡须一想,觉得有理:乱世嘛,是该他们出来创造历史了,于是发文,招募义兵。榜文贴在城门口,百姓来来往往,都围过去看,识字的,看内容,不识字的,看热闹。  那年刘备28岁,虽然一向“不甚好读书”,但“素有大志”,也留心时局,唯恐天下不乱,见
杜甫向来“穷得坦荡”,捉襟见肘时就cue土豪朋友,偶尔见到他们的稀罕玩意儿也能张口去讨,并写成传世诗篇,让大家看到一个历尽磨难仍怀赤子之心的  “撒娇老杜”。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時救急难?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绝》询译:我都五十多岁了,还要与饥寒交迫的秋天斗智斗勇,想问亲爱的土豪朋友,啥时候能让我抱下大腿呢?  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  河阳县里虽无数,
东汉时期的段颎 (jiǒng) 是将门之后,祖上做过西域都护,但是到了他这一代时已家道中落,他只能做宪陵园丞这样的小官,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掌守陵园,案行扫除”,工资也不高。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过了几年,段颎就当上了辽东属国(相当于郡,大概在今天辽河以西至辽宁锦州一带)都尉。  上任没多久,段颎表现的机会就来了。有一次,东汉边境的鲜卑人脑袋发热,带人到辽东挑起事端,准备开战。朝廷获悉这一情报,派段
晋安帝的老爹孝武帝是东晋或整个晋朝,为数不多的真正掌过大权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让同母弟弟琅琊王司马道子参政,收回由高门士族把持的大权,此时正走下坡路的门阀对他无可奈何,只能编些谶语、童谣来恶心皇室,“晋祚尽昌明(孝武帝字昌明)”一语不胫而走。  然而孝武帝被闷杀,晋安帝继位,晋朝没亡。难道谶语不灵了?不,预言界又出来解释了,所谓“晋祚尽昌明”是说东晋在孝武帝死后就会走向灭亡,至于具体时间——“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