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的玻璃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anf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作家的重要品质,是对社会、生活、人生有自己的独特发现和感悟能力。一只死命撞玻璃的苍蝇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却引发了作家丰富的想象和一串串思考,在“钦佩绿头苍蝇的勇猛顽强时,也暗笑它的痴愚”,进而联想到“生活里充满了透明的玻璃,却有无数人趋之若鹜不断地撞击”,“像玻璃一样看不见的东西,却是一种真正的障碍、陷阱”。最后却发现,苍蝇不顾一切地撞玻璃,只是想奔向窗外小狗留下的一团粪便。《透明的玻璃》充满了黑色幽默,让人会心一笑之后回味无穷。
  一天上午,我正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突然听到一阵嘤嘤嗡嗡的声音。抬起沉重的头颅,我发现一只绿头苍蝇在窗玻璃上挣扎撞击,仿佛跟那块窗玻璃有什么过节似的。
  我不知道这只绿头苍蝇是怎么进来的,只想搞清楚它如何出去,便好奇地观察起来。绿头苍蝇向着玻璃冲过去,“砰”的一声,我想,绿头苍蝇的额头上多半隆起了墨绿色的包块。容不得我再想,绿头苍蝇已收敛双翅,无数细小的脚爪无助地想要抓紧滑滑的玻璃。不知是被撞得头晕眼花,还是无力的细爪无法抓牢,绿头苍蝇从玻璃上摔了下去。幸好它有翅膀,免了脑浆迸裂、小命呜呼的结局。
  我放下报纸,放下那些重大的国内国际新闻,全心全意地欣赏着这只可爱的苍蝇。望着它抖抖双翅,又勇敢地起飞,绕屋一圈,从我眼前掠过,向着窗玻璃“嗡”地冲过去,砰的一声,绿头苍蝇又将旧痕添新伤……如此反反复复,不折不挠的绿头苍蝇想必把玻璃当作能被它撞开的大门了。
  我突然想到,如果绿头苍蝇在我的办公室里光荣牺牲了,既非寿终正寝,又非突发事故,在它的死亡证明里,会不会被鉴定为“死因不明”?它的后人在为它举办追悼会时,会怎么为它致悼词?如果被苍蝇拍打死,被人逮住处以极刑,被蛛网网住成了蜘蛛的美食……那还事出有因,属正常死亡。
  我站起来,又坐下;坐下去,又站起来,有了什么心事似的。我很想用苍蝇拍之类的人类发明成全这只苍蝇,但终于忍住了冲动。我既不能成为刽子手,也不想成为无名英雄。在办公室里,有一只生气勃勃的苍蝇作陪,我应该心存感激之情。
  嗡嗡嗡……绿头苍蝇又开始起飞,砰砰砰……绿头苍蝇又开始撞击,结果还是没有出现任何意外和惊喜。我只想知道它拼了命似的如此这般,到底是为了什么?也许是窗外灿烂而温暖的阳光,也许是同伴在呼唤它,也许是它饿了,也许是它发现外面有好景致。也许,它正在谈情说爱,要去约会……也许它昨夜做了一个梦, 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苍鹰, 拥有了巨大的翅膀,锋利的爪子,尖锐的嘴喙……
  我在钦佩绿头苍蝇的勇猛顽强时,也暗笑它的痴愚。一是它有眼无珠,看不见那是一块透明的玻璃;二是它面对如此智慧、如此力大无穷的我视而不见。如果它能屈尊降贵地问问我、求求我,也许我会给它指引一条明路。三是它自不量力,明知撞不破也一味撞击。四是它不知变通,撞得头破血流也不知另觅他途……像我这样号称“天地之精灵”的人类,还可以指出它的许多错误,批评它的诸多不是……
  然而,我开始痛恨那块玻璃。如果它只是一块玻璃,也就罢了,我不明白的是,它干吗要如此地透明,透明得仿佛不存在。如果它是墙壁,如果它是石头,如果它是蛛网……
  其实,比苍蝇聪明得多的人,也常常做些像苍蝇撞玻璃这样的事情。那透明的玻璃使人变成了睁眼瞎,有眼无珠。茫茫世界,何止千万条路,而有些人偏偏好钻牛角尖、过独木桥。人生中有无数海市蜃楼,可有些人往往一叶障目,信以为真,穷追不舍。一次失败,便在心里拧个结,郁闷成疾。生活里充满了透明的玻璃,却有无数人趋之若鹜不断地撞击。即使撞破了它,且不说头破血流,撞出的洞也棱角森森,无法出去。人生在世,免不了失敗挫折,失败之后,擦亮双眼,看清障壁,或退后、或绕道、或变通,自然豁然开朗。世上没有铜墙铁壁,也没有无路可行。
  但是,人类社会里那些像玻璃一样看不见的东西,却是一种真正的障碍、陷阱。透过玻璃,外面有太多的诱惑。经不住诱惑,难免撞上透明的玻璃……
  我正在胡思乱想时,苍蝇再次向玻璃发起了新一轮进攻,扰乱了我的思路。我看着看着,忽然觉得生活无聊。特别是在这只苍蝇的眼里,袖手旁观的我显得痴呆,像泥雕一样无脑。
  于是我决定主动帮帮这只绿头苍蝇,推开紧闭的窗户,让它出去,也让自己透透气。
  我刚打开窗户,一股恶臭汹涌而来。我正要关闭窗户,却望见一只小狗刚在树根下留下了一团粪便,从香樟树下快活地跑了过去,一群苍蝇正呼朋唤友地飞奔着……
其他文献
由表及里,以心识人。  事物有表里,人有长处和短处。  同一个人的行为也有美丑之分。白天工作时西裝革履,晚上回家后睡衣拖鞋,这是每个人的生活常态。因此,仅看表象不行,仅对表象说三道四,同样不可取。  正确的做法,是既对表象之不足有所认识,又承认表象之优点,并加以充分发挥。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派产生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后经过半个多世纪时间的磨洗,影响逐渐超出了心理学的范围,扩大到了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于文学艺术产生的影响更为巨大。弗洛伊德运用心理分析学派中的潜意识论、泛性论和释梦说,来解读文学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些评论文章如《妄想与梦》《创作家与白日梦》《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都曾在读者当中产生过轰动效应。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翻译了许多弗洛伊德的著
一轮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蔚蓝色的海水敞开浩瀚的情怀,用澎湃托起一块润泽透明、熠熠生辉的碧玉,她的名字叫大鹿岛。是梦境吧?不,这是我今年去过的地方,一个诗意荡漾、美丽神奇的海岛。  大鹿岛远离大陆,面积只有2平方公里,虽是个弹丸小岛,但置身其中,生机盎然。那守望的森林,那钟情的大海,它们遥相呼应,用翠绿和蔚蓝点缀祖国东海夺目的容颜。漫步外围环岛大道,左边海天一色,烟波浩淼;右边山高林密,绿树葱郁,负
当下是一个泡沫漫溢、敌我难辨的时代。我们的趣味和思想就像水分子里的氢和氧,很难彻底分开。每一个写作者都有着无边无际的野心,以高潮迭起的狂欢与想象筑起了屏保似的疆域与王国。他安居高脚杯中坐杯观天,对影自娱自乐,仿佛是真正的王,被虚拟的臣民众星捧月。但唯有伟大的读者是清醒的,是不可愚弄的,是他们让伟大的作品有了朝阳般喷薄的可能。  更不幸的是,这个时代俯首听命于市场,譬如电影听命于票房,电视听命于收视
人物档案  于海斌,男,汉族。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呼和浩特市名师工作室“教学能手”,呼和浩特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曾获第十六、十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写作指导特等奖、第四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中小学录像课评审活动一等奖、呼和浩特市中小学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文如其人”,丰子恺和
1.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2.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3.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福贵本是个阔少爷,可他嗜赌如命,终于赌光了家业。他的父亲被活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新闻的传奇,也是出版的传奇。  近日我重读此书,不由得想起位于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斯诺的墓,以前我常路过那里。斯诺若在天有灵,看到这几十年中国的巨变,看到中国和美国之间波澜起伏的复杂关系,大概会有一种沧桑之感吧。当然,如果他知道自己的书在80年后还有那么多人在读,甚至还收进中国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也一定会感到欣慰。  1936年6月,斯诺冒着生命危险,长途跋涉
《烹调知识》(2007年第1期)以“吃,就要吃个营养健康”为题发表了编辑部文章。  字虽不多,却给《烹调知识》带来新的动向,在新的一年里,带来了新的气息。  “烹调”的本身就是一个“吃”字,在当今“吃饱、吃好”的同时,要“吃出营养”来,这已为今人所认同。“吃饱、吃好”容易理解,但要“吃出营养”来,不是1~2句话、几篇文章能讲得清楚的。所谓“吃出营养”,并非所用原料营养高,就能“吃出营养”来。营养高
回想起自己十九岁那年的秋天,随父母一起去上海游玩儿时的林林总总,已恍如隔世。  家父甚好唐诗宋词,因此很早便结识了一些清朝文人。在我儿时,父亲的书房和会客室的壁龛里总挂着何如璋、叶松石、王漆园等清朝名士的书画。  何如璋作为清朝公使,大概从明治十年开始,便常驻于东京。  叶松石也是同一时期最早被招聘到日本外国语学校的教授。他在重游日本时,不幸病故于大阪,其遗稿《煮药漫抄》的序言里,有诗人小野湖山为
尊敬的林郑月娥校监,尊敬的副校监、校委舍的主席和成员、署理校长,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一、感谢  这是个古老、隆重的仪式,我非常感动。感谢港大给我的荣誉和信任。  我高考考了三次,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可以成为博士。所以,我的故事告诉大家,如果你今天考试考得不怎样,没关系,也许二十年后,一所像香港大学这样的好学校在等着你。  Professor TANG Ching-Wan和 Dr. Da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