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气排放剩余风险评估的做法及启示

来源 :环境与健康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bsh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剩余风险评估作为美国固定源大气排放标准修订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机制.该文详细介绍了剩余风险评估的由来、数据需求、评估方法与决策形成,结合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机制在公众健康保护方面存在设计盲区的现状,提出开展剩余风险评估的建议及准备工作,以期为我国下一步优化大气排放标准的修订工作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 在前期纳米四氧化三铁对酸性红73(AR73)吸附及脱附实验的基础上,探讨吸附饱和的纳米四氧化三铁表面上染料AR73的脱附及吸附剂四氧化三铁的再生规律.方法 考察了不同脱附时间(5~30 min)、有无超声作用和重复使用次数对纳米四氧化三铁脱附AR73效果的影响;采用拉格朗日假一级动力学方程、拉格朗日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 纳米四氧化三铁对AR73进行的是快速脱附,20 min内脱附基本完成,有、无超声作用下的脱附过程均符合拉格朗日假二级动力学方程.该反应为明显的脱
目的 探讨无添加防腐剂化妆品微生物检验的中和剂适用性.方法 采集市场上常见的无添加防腐剂化妆品15批,分别用SCDLP液体培养基、改良卵磷脂肉汤、D/E中和肉汤为中和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为实验菌,进行微生物检验中和剂适用性试验.结果 SCDLP液体培养基、改良卵磷脂肉汤、D/E中和肉汤的中和剂对照组计数结果与菌液对照组计数结果的比值(Nvn/Nv)均大于0.7;12批化妆品用SCDLP液体培养基、改良卵磷脂肉汤、D/E中和肉汤中和的试验组计数结果与中和剂对照组计
目的 分析酸消解-硫氰酸盐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钼质量浓度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并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 依据《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第19部分:钼及其化合物》(GBZ/T 300.19-2017)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钼质量浓度,计算测量过程引入的各不确定度分量,并计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 采样体积、样品定容体积、分析取样体积、标准溶液、标准溶液稀释、钼的质量浓度和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分别为1.2×10-2、4.2×10-3、4.4×10-3、1.2×10-5、4
稀土元素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导致稀土接触人群迅速增加,并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因其对健康的影响而日益受到关注.大量研究表明,稀土具有“低促高抑”的效应.该文着重探讨稀土对动物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就其抗动脉粥样硬化、调节血糖和胰岛素分泌、抗氧化、抗炎、增强免疫、免疫抑制、促炎、氧化应激和记忆损伤等作用进行综述,以便为深入研究稀土元素对健康的影响机制和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 探讨北京市大气PM2.5和黑碳(black carbon,BC)浓度变化与人群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气象条件、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2006—2011年大气BC和PM2.5日均浓度、每日气象要素和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死亡人数等数据,分析BC和PM2.5浓度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 大气BC和PM2.5浓度分别升高1个IQR时,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超额危险度分别为2.69%(95%CI:1.52%~3.89%)和5.45%(
目的 研究化妆品中3种常见致病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纳米免疫磁珠法.方法 通过1-乙基-(3-二甲氨基丙基)碳酰二亚胺(EDC)一步法将磁珠和抗体偶联制成纳米免疫磁珠(IMB),大肠埃希菌免疫磁珠用量80μl,免疫反应时间为30 min,免疫分离时间为5 min;金黄色葡萄球菌磁珠用量100μl,免疫反应时间为40 min,免疫分离时间为5 min;铜绿假单胞菌免疫磁珠用量100μl,免疫反应时间为30 min,免疫分离时间为1 min.分别对不同菌液浓度、目标菌和非目标菌以及实
目的 探讨孕期PM2.5暴露导致子代小鼠大脑发生氧化应激损伤以及维生素B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妊娠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每组12只,模型组雾化吸入2.0736μg/μl的50μl PM2.5悬液+PBS灌胃,干预组雾化吸入等量PM2.5悬液+B族维生素混合液灌胃[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分别为0.6、11.4、0.2 mg/(kg·d)],对照组雾化吸入等量PBS+灌胃PBS;从孕期第1天开始,每3 d进行1次雾化,每天进行灌胃,共灌胃18次、雾化6次.子代小鼠发育到第6周,分离大
目的 分析畜牧场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相关性,为后续开展污染修复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在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牧场内,于2019年6月通过网格式布设15个代表性的采样点,包括10个土壤样品采样点(分别采集10、50 cm深度)及5个粪便样品采样点.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土壤和粪便中头孢氨苄(CEL)、阿莫西林(AML)和青霉素(PG)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8种β-内酰胺类ARGs进
卤代咔唑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结构上与多氯代二苯并呋喃相似,是光电材料、染料和医药分子的重要中间体,具有难降解性、生物富集性以及类二恶英毒性.自20世纪80年代首次在沉积物中检测到卤代咔唑后,这类新型有机污染物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卤代咔唑类污染物的环境分布、来源、光解、毒理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为针对这类污染物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纳米二氧化硅是目前生产量最大的3种纳米颗粒之一,广泛应用于光电学、催化、材料改性和药物载体等方面,职业暴露与环境暴露是纳米二氧化硅致病的重要接触途径,长期接触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该文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探讨纳米二氧化硅的致病分子机制,分别从纳米二氧化硅引起氧化应激、自噬、凋亡及炎症反应4个方面进行综述,阐明纳米二氧化硅可能引发的致病机制,为发病机制研究及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