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育插秧方式对晚稻经济性状的影响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san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为探究机械育插秧方式对晚稻经济性状的影响,确定晚稻最佳育插秧方式,以盛泰优9712为试验材料,比较毯秧、钵毯秧、钵秧和软盘秧的秧苗素质及其机插、机抛方式的群体动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晚稻钵秧的百株鲜质量、白根数、苗高适中,茎基宽粗,返青快,产量高,适宜大面积机抛和机插,有利天气条件下推荐钵秧机抛方式,风雨天气条件下推荐钵秧机插方式,以保證栽插质量,提高水稻产量。
  关键词 机械育插秧;晚稻;经济性状
  中图分类号:S233.7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9.008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与推广。随着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普及,水稻全程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1]。机插秧与传统人工插秧相比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秧苗素质好[2-4]。育秧是整个机械化栽培技术的关键,秧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稻米的产量及品质[5-8]。为提高秧苗质量,探索当前生产条件下适合晚稻增产的育秧、插秧方式,通过对水稻生产中常用的毯秧、钵毯秧、钵秧、软盘秧4种育秧方式及插栽、抛栽2种栽插方式进行对比试验,比较不同育秧、栽秧方式搭配对晚稻秧苗素质、群体动态、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选出适合晚稻的最佳育秧、插秧方式组合,解决生产上机械育秧、插秧秧苗质量及栽插质量差等突出问题,为晚稻高产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盛泰优9712,供试育秧盘规格为58 cm×22 cm。插秧机采用久保田牌插秧机和专用钵秧插秧机,钵秧采用湖南省岳阳市农机局提供的钵秧插秧机进行抛插秧。
  1.2 试验设计
  1.2.1 试验材料及处理
  试验共分7个处理,栽插秧方式分别为毯秧机插、毯秧机抛、钵毯秧机插、钵毯秧机抛、钵秧机插、钵秧机抛,以软盘抛秧做对照(CK)。
  1.2.2 育秧
  育秧方式有毯秧、钵毯秧、钵秧、软盘秧,于2020年6月27日播种,每盘用种80 g,每个处理播种10~12个秧盘。
  1.2.3 插秧
  各处理小区面积为130 m2,不设重复。于7月22日机插(抛)。毯秧与钵毯秧用久保田牌7寸插秧机抛插秧,钵秧采用岳阳市农机局提供的钵秧插秧机进行抛插秧,密度为25 cm×12 cm。对照处理按机插秧密度抛栽,缺蔸率超过5%时适当补蔸。其他栽培方式参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规范》(DB43/T 742.1—2012)。
  1.2.4 秧苗素质考察
  移栽前在每个处理随机选择生长均匀的3盘秧苗,每盘取样面积为6 cm×8 cm,测定成秧率,并选取有代表性的秧苗50株进行秧苗素质考察,记载生育期、分蘖动态、经济性状并测定产量。
  1.3 田间管理
  每667 m2以40%(20-8-12)测土配方肥40 kg和5%有机肥50 kg做基肥,返青后每667 m2以10 kg营养液(含氮量25%)作追肥。水稻于10月25日成熟,10月30日收割。
  1.4 试验期间主要天气状况
  2020年,水稻全生育期内≥0 ℃的活动积温为3 447.6 ℃,比历年同期偏多336.3 ℃。降水量为529.3 mm,比历年同期少49.8 mm,雨日数为43 d,比历年同期少9 d。日照时间707 h,比历年同期少52.3 h。
  1.5 试验数据调查
  1.5.1 秧苗素质考察
  在移栽前每个处理随机选择生长均匀一致的3盘秧苗,每盘在秧盘中央取样,取样面积6 cm×8 cm,测定成秧率;在每块秧块中选取有代表性秧苗20株,测定苗高、叶龄、茎基宽、白根数以及单株鲜质量,计算成秧率。
  1.5.2 生育期和经济性状
  详细记载生育期,即不同处理的大田生育期,包括播种期、移栽期、返青期、分蘖高峰期、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基本苗调查,即在移栽后5天内调查各处理密度、每蔸平均苗、缺蔸率;分蘖动态调查,即在移栽后每3天观察一次分蘖情况,25 d后调查每处理最高苗数;经济性状考察和测产,即成熟时每个处理在2个相同位置(保护行以内)分别连续取10蔸,计算每蔸有效穗数;每个处理选取代表性植株5丛,风干后考种,内容包括有效穗数、穗长、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各处理生育期间表1。7种移栽方式比较,钵秧机抛返青期最短,抛后4天返青,其分蘖高峰期、始穗期、齐穗期和成熟期均早于其他处理。钵秧机抛全生育期为116 d,钵秧机插、钵毯秧机抛全生育期为117 d,毯秧机抛全生育期为119 d。钵秧的平均全生育期为116.5 d,钵毯秧的平均全生育期为117.5 d,毯秧的平均全生育期为118.5 d,软盘抛秧的全生育期为118 d。机插、机抛和软盘人工抛秧3种抛插秧全生育期比较,机插为117.7 d,机抛为117.3 d,软盘人工抛秧为118 d,机插和机抛能提早成熟。
  2.2 秧苗质量
  各处理秧苗质量如表2所示。百株鲜质量和白根数以软盘秧表现最好,其次为钵秧、钵毯秧、毯秧;茎基宽以钵毯秧表现最好,其次钵秧;苗高以软盘秧和毯秧株高最佳,但苗高过长不宜机插,钵秧和钵毯秧苗高适中,适宜机插。成秧率以钵秧最高,其次为钵毯秧。综合比较,钵秧秧苗质量最好,钵毯秧次之,软盘秧与毯秧秧苗素质较差。
  2.3 群体动态、经济性状与产量
  如表3所示,在7个处理中,钵秧机抛基本苗最少,毯秧机插的基本苗和最高苗最多;分蘖率以钵秧机抛最高,为430.4%,其次为钵秧机插,软盘人工抛秧的分蘖率最低;在钵秧、钵毯秧、毯秧和软盘抛秧4种不同育秧方式中,钵秧的分蘖能力最强,其次为钵毯秧和毯秧,软盘抛秧的分蘖能力表现最差;毯秧机抛和软盘抛秧的成穗率最高,钵秧和钵毯秧的成穗率接近;在机插、机抛和软盘抛秧3种不同的抛插秧方式中,机插在分蘖率、成穗率、有效穗表现最为稳定。   由表4可以看出,各处理中有效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质量及产量均以钵秧机抛最高,每667 m2产量为525.6 kg;钵秧机插产量次之,每667 m2产量为509.8 kg。毯秧機抛在实粒数、总粒数等方面表现最差,每667 m2产量仅为434.8 kg。在钵秧、钵毯秧、毯秧和软盘抛秧4种不同育秧方式中,钵秧在产量方面表现最好,其次为钵毯秧、毯秧、软盘抛秧的产量最低。在机插、机抛和软盘抛秧3种不同的抛插秧方式中,以机插的效果最好,机抛效果次之,软盘人工抛秧表现最差。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育、插秧方式对水稻秧苗质量、生育期、产量等各方面指标均能产生一定影响,7个处理中,钵秧机抛的有效穗、总粒数、实粒数和产量最高,钵秧机插的产量其次,毯秧机抛有效穗、总粒数、实粒数和产量最低。在钵秧、钵毯秧、毯秧和软盘秧4种不同育秧方式中,钵秧和钵毯秧的秧苗质量明显要优于毯秧和软盘抛秧。在机插、机抛和软盘抛秧3种不同的抛插秧方式中,机插能保证基本苗数,产量最高;机抛质量受田面平整度和天气影响较大,产量次之;软盘人工抛秧均匀性较差,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如平整度、脚印等,产量最低。综合分析,晚稻钵秧的百株鲜质量、白根数、苗高适中,茎基宽粗,返青快,产量高,适宜大面积机抛和机插。具体栽插方式应考虑天气情况,在天气有利的条件下适宜推广钵秧机抛,风力较大或下雨天气、田面水不易排干的田块,适宜推广钵秧机插。
  参考文献:
  [1] 张再仁,王杰,江再生,等.不同育、插秧方式对双季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9(04):12-14.
  [2] 谢天福,罗金良,陈细兵,等.水稻不同机插秧方式试验研究[J].湖南农机,2014(09):1-2.
  [3] 朱德峰,陈惠哲.水稻机插秧发展与粮食安全[J].中国稻米,2009,15(06):4-7.
  [4] 李茂柏,曹黎明,顾玉龙,等.上海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研究[J].中国稻米,2011,17(03):19-21.
  [5] 薛志刚,张丽娜.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5(04):29-30.
  [6] 贾现文,朱起超,杨志远,等.移栽秧龄对机插杂交稻产量及群体质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2):18-25.
  [7] 吴一梅,张洪程.秧龄对机插秧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09(01):36-38.
  [8] 朱德峰,陈惠哲,徐一成.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前景与对策[J].北方水稻,2007(05):13-18.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解决困扰天柱山林场多年的老苗圃地病虫害问题,现进行绿色木霉菌和绿僵菌复合生物制剂的圃地土壤消毒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绿色木霉菌0.7~0.8 g·m-2和绿僵菌0.7~0.8 g·m-2复配之后,对苗圃地消毒,有着较好的消杀效果,可有效消除老圃地使用化学药剂消毒带来的病虫害抗性问题和圃地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关键词 绿色木霉菌;绿僵菌;圃地;消毒;试验  中图分类号:S482.99 文献
摘 要 乌桕树冠优雅,因独特的景观效果而被广泛应用于园林绿化。基于此,针对乌桕的种实采集储藏、播种育苗、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展开探讨,以期为乌桕育苗及栽培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乌桕;播种育苗;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792.9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9.004  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乔砧密植栽培已无法满足果业规模化发展需求。为了增加苹果产量,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一度成为果业发展的主流。基于此,在全面掌握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要点,并提出了几点管理策略,以期更好地推进我国果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
摘 要 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单产稳步提高,油菜产业成效显著。但在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油菜根肿病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已成为制约该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基于此,结合油菜根肿病的发生为害情况,提出油菜根肿病的防控对策,降低产量损失,达到控病增产、增加农户收入的目的。  关键词 油菜根肿病;发生为害;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S435.654 文献标志码:C DO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马铃薯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备受人们喜爱.我国北方地区是马铃薯的主要种植区域,且种植广泛.基于此,主要对北方春播马铃薯种植技术和病害防治问题进行讨论,旨
金秋梨病虫害综合防治能够有效提高金秋梨的质量与产量,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促进农户增收.基于此,针对金秋梨病虫害的调查,探究金秋梨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金秋梨病虫害
摘 要 杰效利是一种高效有机硅助剂,可增加药液渗透、展着、湿润等性能,能大幅度提高药效,并能省工省水。为探究节水高效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方式,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剂甲霜锰锌中加入杰效利,对其节水增效的作用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杰效利助剂与甲霜锰锌混施可减少用水量1/3,同时还能增强药剂田间防治效果,延长持效期。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助剂混用;田间试验;节水增效  中图分类号:S435.32 文
摘 要 针对“稻-油”轮作栽培现状,进行全方位分析,简要分析了全面推广“稻-油”轮作绿色高效机械化栽培模式的价值,例如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水平、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等,介绍了水稻与油菜轮作栽培技术要点,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稻-油”轮作模式;机械化栽培;农业效益  中图分类号:S511;S565.4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