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试题的特点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ingl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试题命制的传承性特点
  
  1.从细节入手考查历史主干知识,考查学生知识面的广度、深度及活用知识的能力
  全国卷Ⅰ的试题中,考查了唐代文化、经济南移、民族融合、抗日战争、封建专制、工业革命、美国宪法、世界联成整体等知识点,考查的知识点本身不偏不怪,都是历史学习中的主干知识,但是命题的切入点却很细致巧妙,不易做答。
  比如,14题立意明确,即统一王朝对文化交融的影响。唐朝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故而在文化上也出现了南北交融的特点。唐文化的内容学生们都比较熟悉,所以考题切入点另辟蹊径,细致到了只考具有南方文化特征的文化现象,备选项有:初唐书法、秦王破阵曲、飞天壁画、唐三彩。答案选择的是初唐书法,因为初唐书法三大家主要受东晋王羲之的影响,故初唐书法能体现南方文化的特征。
  2.通过新史料、新情境带出历史问题,考查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探究能力
  继2008年全国卷Ⅰ历史题出现了11题材料型选择题后,今年的选择题中有10道是材料型选择题。题目中所提供的新史料、新情境分别有:姓氏的来源、中国古代南北户数变化、《天津条约》的条款、李大钊的言论、抗战将领的谈话、法国人的看法、美国宪法的内容、英国记者对工人钟表的报导、针对全球化的言论。
  这些新史料、新情境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新”,即新鲜。对学生而言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二是“近”,即贴近主干知识。除了属于文化常识类的姓氏题外,其他题目材料虽新,但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的相关内容,落脚点还是回到了课本知识。新史料、新情境的题目应当说是很符合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历史研究本身就是从大量的史料中进行分析、研究、筛选,最后得出历史结论和历史认识。历史也是一门研究型的科学。在试题中出现一些史料(包括现象、言论)让学生判断分析,就是对史学研究方法的一种小规模运用,即符合历史学的学科特点,也符合新时代高考以能力为核心的考查方向。
  3.命题贴近现实,热点问题冷处理,隐性考查
  此特点既兼顾了历史为现实服务的需要,又起到了一定的反猜题作用。粗一看,今年的题热点不明显,而细一看,这套题中还是涵盖了若干重大现实热点问题,如三农问题、思想解放、民族关系、国共合作、宪法问题、工业革命和国际贸易、新中国的建设问题等。
  热点问题冷处理的典型是37题(32分),该题考了中国古今的农业税及认识问题。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作出了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的决定。这标志着在我国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当年,大家都认为高考一定会考,结果2006年没考,2007年没考,2008年也没考。正当大家都认为这个问题可能不会考的时候,却在今年突然出了这一道重磅大题,真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谁也不能否认三农问题是长效热点。该题有三问题,第一问考查学生对古代税收特点原因的认识,第二问考查建国后五六十年代农业税的变化及原因,第三问考查学生对取消农业税的认识。这些问题除了在整体上切合三农热点外,第二问其实是关注了新中国的建设问题,与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热点有关;第三问其实是考查了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科学和谐发展的认识,与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热点有关。
  热点问题隐性考查的典型是23题、39题。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也产生了明显影响,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今年的题没有考最热的金融危机问题,却考了金融危机背后所反映的全球化问题。其中23题考了全球化的近期表现,而39题则考了全球化早期阶段之三角贸易。
  4.文明史观贯穿始终,体现新课改理念
  文明史观是近年来在高考中最常出现的史学范式。文明史观与过去的史观相比,最主要是淡化了阶级斗争史观。
  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还包括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从今年的高考题来看,几乎所有的题目都体现了文明史观,其中分值最多的是文明的交融、碰撞、影响问题,如唐代文化题、辽夏文字题、“夷”称呼的废止题、全球化题、三角贸易题。
  5.继续出现文化常识类题目
  从全国卷Ⅰ来讲,2007年首考谥号题,开创了此类题型之先河,2008年考了山水阴阳题,今年则考了司马姓氏的来源。文化常识类的特点是,知识点在历史课本中没有介绍,但是从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说应当知道。这对学生知识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类题的知识通常跟地理、语文等其他学科交叉。
  
  二、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历史试题命制的创新性特点
  
  在继承了前几年高考命题的成功取向的同时,今年的高考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有的特点也许并不是全新,只是对原有特点的调整、强化或者延伸,但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
  1.文综的考查从拼盘式走向相互交融
  自从有了文综考试以来,最为人们诟病的问题之一便是三科的拼盘,名为文综实为不综,各考各的。今年的试题试图改变这种状态。典型的试题为37题第三问和39题第五、第六问。
  37题从传统来讲,它是一道纯粹的历史题,但是今年却不一样。其中第三问的题目是: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该题分值有8分之多,答案的四个要点在历史课本中没有,但是政治科都强调过。学生们如果思维转不过弯来的话,只想着从历史的角度发发感想而不是政治思维的角度来答题的话,丢分会很多。学科渗透题很有可能成为以后命题的趋势。
  2.在选择题中,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
  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试题要有区分度和相当的难度。从以往的试题来看,增加历史试题难度的方法主要是两种:一是考查历史的细节,即考查学生容易忽略的课本中出现过的知识;二是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综合能力。今年的试题坚持了这样的方向,如初唐书法的特点在课本中有介绍,属于考细节。农业税的大题考分析、归纳、综合能力。但是今年的高考在选择题方面比以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但是要历史知识纯熟,还要有较高历史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高分。
  如第21题: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这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
  A.民主主义 B.平等主义
  C.自由主义 D.共和主义
  这道题的难度在于,答案选中的“共和主义”这个概念在人教版老教材的课文中根本没有出现过,课文中只出现过“共和制度”、“共和国”,而且没有解释。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了解“共和制度”和“共和国”的概念。按照《新华词典》的解释,这两个词的核心意义是跟“选举”有关。分析此题时,第一,注意题目的关键点为“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和“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第二,根据所学知识,认识到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三权分立和民主共和。第三,分析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有两类: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二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自由、平等、民主都是英美两国标榜的共性。但英国却保留了君主和贵族制,而美国没有君主,不允许贵族的存在,区别就在于美国的原则是共和原则。故排除ABC。第四,共和主义可以包含民主、自由、平等等观念。最后选出正确答案B。
  从这道题可以看出,2009年的高考选择题难度提高,出现了新的特点。首先,一些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仅仅是问题的开始,问题答案的获取更多依靠的是所学的历史知识及历史思维能力。第二,材料不设置阅读障碍,而是重视整体思维能力的考查,对考生提出了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第三,题目的立意在于抛弃旧课程时代的定势思维和惯性思维,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直接考查历史事实的减少,考查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的内容增多
  今年的高考中,从问题项来看,原因类2题(13题“这主要是因为”,15题“主要因素是”),对比类1题(16题)。“材料表明”类3题(17题“这表明当时的中国”,20题“上述材料表明,当时的法国”,22题“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强调的是”类2题(18题“李大钊强调的是”,23题“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主要、最”程度类4题(13题“主要是因为”,14题“最能体现”,15题“主要因素是”,21题“主要原则是”)。从这些题眼不难看出,高考的命题趋向更多的是考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分析和运用能力,直接考对史实的了解的题几乎消失。
  4.增强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37题第三问是请学生谈谈对取消农业税的看法,这就是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而且分值达8分之多。
  
  三、从2009年全国卷Ⅰ历史题看教学对策
  
  从多年的经验来看,历史科的高考往往走在了中学教师的前面,历史高考的难度及命题方向常常会带动中学历史教学的新发展、新变化。2009年的高考给大家提了一个醒,教学应当与时俱进,跟上教改的步伐。
  一是在教学中运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史观等新的史学范式指导历史教学,重新构建知识系统。二是关注新课标教材,借鉴新课标教材的史学新结构和史学新观点。三是强化主干知识,对主干知识的细节问题、小字及阅读课文都应加强关注。四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在教学过程处处留心,引导学生以历史知识来关照、对照现实问题。五是在教学中强化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六是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要学”到“想学”,从“学会”到“会学”,从“答问”到“提问”,从“学知识”到“用知识”,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思维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责编 庞丹丹)
其他文献
教学提问,是科学,更是艺术,是师生互动的主要途径。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提问的主体,学生是被提问的对象;教师考虑更多的是怎样提问更为巧妙,而很少思考如何使学生敢问、善问。而新课标认为,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想象,自由自主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或疑虑,让每位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课堂真正焕发出以学生为主体的风采,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事实上,“学生课堂提问是课堂参与形式中比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更高层次的
【摘 要】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有时需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或知而“不言”,或言而“不尽”,留给学生更多主动求知的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促使学生主动求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知而“不言” 言而“不尽” 主动求知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果老师喜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讲授理论面面俱到,学生便会觉得味同嚼蜡,了然无趣。主动思维探究的欲望没有了,深
面对完全不同的学生,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条件,班主任不仅要思考,还要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有筹划和预见自己行为后果的本领,要具有教育理论,对事物有敏锐的感觉,并能保持必要的分寸,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育原则。这就要求班主任以高度自觉的态度去积极地运用自己的教育理念、经验、知识去研究具体的教育对象和情境,也就需要对教育工作的热爱。教育之爱的核心是爱学生。爱学生也是师德的灵魂,用爱心抚育学生健康成长,这
摘要:地理空间的抽象性是学生学习的瓶颈,为提高地理学习效率,本文利用多个模型制作活动探索培养初中生地理空间形象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并通过本校参加广州市地理结业考试情况证明模型制作教学手段的有效性。  关键词:模型制作;初中生;空间思维;培养  一、制作立体模型,树立空间观念  “地球和地球仪”是地理学习的基础也是难点,涉及的概念繁杂,如经纬线的形状、长度变化规律、数量、指示方向,经纬度的数值范围、
有个学生给我写信,信中写道:哲学是个奇怪的东西。每个字都认识,但组成一句话却不知究竟,看得懂文字却弄不明白它的意思;课本上就是那么寥寥几句,可任何一个词语的误用都能使哲学的本意发生改变;预习时似乎就理解了课文,老师讲解之后反而增加了诸多的不理解;是否就像別人所讲学哲学“就是简单问题复杂化”。一次次的测试后,我对哲学的兴趣悄然离去。  哲学是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看上去很美,但让学生学习的背
[摘要]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从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教师会教、乐教,学生会学、乐学三方面出发,对新课程下师生共同参与教学作了探讨,探求教师会教、乐教,学生会学、乐学的教学极至。  [关键词]新课程 英语 共同参与 教学 极至    谈到教与学的关系,大家都清楚,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般地,大家认为,要实现在教学中两者相结合的极至很不容易,但在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
4月11日,朝鲜劳动党第4次代表会议推举金正恩为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将金正日“永远拥戴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  朝中社报道说,将金正恩推举为劳动党第一书记是“遵照金正日的遗训”,是全体党员和人民军官兵以及人民绝对支持和信赖的体现,也体现了朝鲜军队和人民在金正恩领导下坚守金正日的革命业绩,将主体革命事业和先军革命事业进行到底的信念和意志的重大历史事件。  报道还称,将金正日永远拥戴为劳动党总书记“反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所谓赏识教育就是充分肯定学生,通过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
高中人文地理中,“区位”地理教学是重点,因为区位理念贯穿了几乎所有人类空间活动的章节,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到交通区位和商业布局等,将各章节有机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活的灵魂”。而区位条件又包含很多自然地理因素,所以“区位”的地理教学对学生地理素养的整体提高大有裨益。本节课标要求为了解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区位因素,运用案例分析主要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掌握影响工
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将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与“主题系列化综合实践活动”融为一体,用活动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习作的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积累素材、提炼思想、丰富情感、产生表达的欲望和兴趣,在运用口语交际和写作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训练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以促成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应达到的目标。  时下,人们对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