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尊重是不干涉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野生动物电影纪录片的制作者——德瑞克·朱伯特和贝弗利·朱伯特夫妇,从年轻就一直居住在非洲博茨瓦纳的野生环境中,长达30年。在拍摄过程中,不管画面怎样惊心动魄,他们始终不去介入,只专注于拍摄。
  有人曾这样问朱伯特夫妇:“当肉食动物在捕杀弱小动物时,你们也眼睁睁地看着,不上去帮一丁点忙吗?”朱伯特夫妇的回答是:“是。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无动于衷’。”
  一句“无动于衷”,朱伯特夫妇的行为让很多人感到不解。
  朱伯特夫妇講述了两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在拍摄过程中,朱伯特夫妇每天都跟着狮子马蒂陶,马蒂陶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因为幼崽们越长大,奶水需求就越大,它不得不想办法找到更多食物。
  一个特殊的早晨,朱伯特夫妇回来后发现小狮子不在了。他们跟着马蒂陶,最终只找到了小雄狮。但是,小雄狮的脊椎已经断去,每次走路,不得不痛苦地拖着后半截身子以及两条后腿。
  朱伯特夫妇感觉得到,马蒂陶一直在期待奇迹的发生。它给予了小雄狮更多的关爱、亲密和保护。但始终,它无法弥补自己的过错。最终,马蒂陶转身离小雄狮而去,将一切都抛在身后。
  这样的悲惨画面,让朱伯特夫妇十分震撼。
  朱伯特夫妇还讲述了一段他们拍摄母花豹拉格迪马的经历。
  一个寒冬的夜晚,他们拍到了拉格迪马第一次大屠杀的画面——它在树上杀死并吃掉了一只母狒狒。拉格迪马要离开的时候,有东西动了。朱伯特夫妇看到一只仅出生几天的小狒狒从树上掉了下来。拉格迪马显然也看到了。贝弗利想停止拍摄接下去要发生的悲惨画面,而去做更有意义的事——营救小狒狒。德瑞克制止了她。他劝她继续看下去。
  拉格迪马没有要杀死那只小狒狒。它温柔地叼起小狒狒,爬上树,然后将它放在安全的树枝上。直到深夜,拉格迪马都在照顾小狒狒。它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努力让这只小狒狒远离伤害。
  最终,拉格迪马和小狒狒相拥而眠。朱伯特夫妇泪流满面。
  “悲惨也好,温馨也好,那是自然的事。野生动物间的厮杀,你或许阻止得了一次,但你阻止不了十次、八次,因为那就是生存,那就是竞争。”
  有时,“无动于衷”就是对大自然最好的尊重。
  (金卫东摘自《家庭主妇报》2015年10月6日)
其他文献
读书,常常读到“大恩不言谢”的话语,骨子里透着一种侠士气。言外之意,大的恩惠单凭一个“谢”字,是不足以表达其感激之情的,要的是一种知恩图报的行为。我想,所谓“大恩”,应当是那些急人之难,救人于危亡的行为吧。这样的恩情,自是不能单凭一个“谢”字所能表达的。  可是,生活中,似乎“大恩”少遇,多的是“小恩小泽”。比如,劝朋友戒除陋习,为问路人指一次路,搀扶一下过马路的老人等行为,都是恩泽所至。不经意间
我的第一个吻,给了一个笑起来露出两颗虎牙的姑娘。  十八岁那年夏天,一个特别普通的周末,我们有了一次独处的机会。我按照约定,满头大汗地摸到她家小区楼下。依据我们两个人的暗语,如果窗帘拉上了,就证明她一个人在家。我心花怒放,一口气上了六楼,在门口平复了呼吸,才敲响了她家的房门。  门开了一道缝,她穿着碎花的裙子,刚刚洗了头发,洗发露的香味飘散出来。她请我进了门,紧张兮兮:“你没被邻居看到吧?”我说:
两把单人春秋椅,一张小茶几,两位老人,两只苍老的手相互握着——这是我的爷爷和奶奶。  从奶奶52岁双目失明那天起,爷爷和奶奶的手就这样紧紧相握,可能比以往几十年中握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  奶奶失明的几十年里,不再干什么活儿,她唯一不曾放弃的是家里所有柜子的钥匙。每一个柜子都上着锁,沉沉的钥匙始终挂在奶奶腰间。需要拿什么东西时,她用手摸索着,一下子就能找到相应的那一把然后用手指捏住,递给爷爷。  奶
被称为“奶茶”“文青天后”的刘若英,自从几年前低调结婚后就很少出现在公众面前。更多时候,她在个人微博上抒发做饭、听音乐、带孩子等平凡日常带给她的满足与快乐。尽管刚过完了47岁生日,但岁月并未在这个女人脸上刻下多少痕迹,她也一如既往地爱读书、爱旅行、爱一切美好简单的事物,一如当初般总是洋溢着自信和文艺气息。  人前人后,脸上总有着春风拂面的温暖笑意,这或许是刘若英之所以被称为“奶茶”的一个重要原因。
魏文侯是一位重视贤才的国君,想在魏成子和翟璜之间选一位做宰相,却拿不定主意。就问李克。李克说,您之所以拿不定主意,是因为您平时没有注意观察他们。怎么观察呢?李克说:“看他平时跟谁亲近,富裕时跟谁交往,显贵时推举谁,窘迫时不做什么,贫困时不要什么。看準这五条,您的主意就拿定了。”听了李克的话,魏文侯选择魏成子做了宰相。  “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这“五视”
波兰人热爱阅读,而且认为书比玫瑰花实用,比香水容易挑选,比巧克力更个性化。每逢节庆日,为亲朋精挑细选一本书,成为很多波兰人的首选。  在首都华沙,几乎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家书店,每家大型商场里都有一两家占地面积不小的书店。地铁中、公园里、公交车上,大约一半波兰人都在低头阅读。我乘出租车时发现,车门上会插着一本小说,司机在等人时,随手就翻两页。波兰西南部城市弗罗茨瓦夫2015年9月起开始实行市民乘坐公交
扬州的水多,桥也多。  被称作“红桥”的竟有十二座,更何况其他各式各样的桥,凤凰桥、藕香桥、明月桥等,数不胜数。  秋日向晚,杨柳依依亲水,风来碧波荡漾。  与韵漫步于瘦西湖上的五亭桥,静静地看白鹭迎着斜阳飞落,一叶轻舟披霞光橹归。亦与韵行走在城外的曲水桥边,看绿色农家,闻十里稻香,听芦花絮语……  “桥本身也是一道风景啊,桥上的车,桥下行的船,船沿划过的水。”  “是咧!风景在桥上人的眼里,而桥
大学同学相会。  读师范大学第一年是1979年,简称“七九级”;1983年毕业,被唤作“八三届”。级是入學日,届为毕业时。从1979年起到2016年共37年(论届是33年)——岁月叠加起深不可视的厚度。我瞅你一眼又一眼的,相拥一处的,拍照的,擦红眼眶的,互递老照片的,互看当年励志留言笔记的。还说一个画画很棒的同学(当天有事未到),毕业前夕为全班每个同学画了有标志性特点的漫画头像,有人便吃惊,问句此
鲜花和掌声,让人们对胜利趋之若鹜。失败,在很多人眼中是件可耻之事。其实,完全不必对失利如此深恶痛绝。问题关键不在一时之输赢,而是善于从失利中总结经验教训,这样的输亦是有价值的。  最近研习心理学过程中,看到一则“跨栏定律”,是由外科医生阿费烈德发现的。这位外科医师解剖尸体时,发现与想象截然相反的情况。人们得病的器官,并非完全不堪一击。与病魔抗争中,患病器官不断成长,甚至比正常器官机能还要强。有个病
近日,在朋友家看到杜素娟著《沈从文与〈大公报〉》一书,便借了来读。1933年9月至1935年8月,沈从文和杨振声一起编辑《大公报·文艺副刊》。在此期间,由于杨振声受教育部委托主要从事华北中小学教科书的编写,沈从文事实上承担起了《文艺副刊》的主要编辑工作。  沈从文对文学充满热情,但早年屡屡投稿却如石沉大海,甚至遭人讥笑为“乡下青年”。后来,因为得到郁达夫和徐志摩的赏识,其作品才得以发表。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