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法LCBDE+LC和序贯二步法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效性r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来源 :中国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fei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一步法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及序贯二步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LC均被认为是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虽然国内外部分学者对两种方案的优劣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但究竟哪种方法 更有优势尚不确定.目的 比较一步法LCBDE+LC和序贯二步法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上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2009年1月—2020年3月发表的比较一步法LCBDE+LC和序贯二步法ERCP/EST+LC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RCTs),记录第一作者姓名、国家、发表时间、患者纳入时间段、样本量、年龄、女性比例、多发结石比例、胆总管直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随访期限、结局指标(胆总管结石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中转率、胆漏率、胰腺炎发生率、残留结石率、结石复发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0项RCTs,文献质量总体质量水平尚可.接受一步法LCBDE+LC和序贯二步法ERCP/EST+LC治疗的患者胆总管结石清除率〔OR=1.11,95%CI(0.78,1.58),P=0.55〕、手术中转率〔OR=1.11,95%CI(0.64,1.93),P=0.71〕、残留结石率〔OR=0.73,95%CI(0.45,1.19),P=0.21〕、住院时间〔SWD=-0.43,95%CI(-0.87,0.02),P=0.06〕、手术时间〔SWD=-0.28,95%CI(-1.09,0.53),P=0.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接受一步法LCBDE+LC治疗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57,95%CI(0.43,0.75),P<0.0001〕、结石复发率〔OR=0.33,95%CI(0.16,0.69),P=0.003〕、 住院费用〔SWD=-1.07,95%CI(-1.44,-0.69),P<0.00001〕、 胰腺炎发生率〔OR=0.13,95%CI(0.06,0.27),P<0.00001〕低于接受序贯二步法ERCP/EST+LC治疗的患者,胆漏率〔OR=3.68,95%CI(2.10,6.45),P<0.00001〕高于接受序贯二步法ERCP/EST+LC治疗的患者.结论 与序贯二步法ERCP/EST+LC相比,一步法LCBDE+L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石复发率、住院费用较低,但围术期安全性增加,胆总管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转率及残留结石率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抑制素Beta A(INHB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相关性及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GEPIA公共数据库验证INHBA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mRNA表达情况及与患者病理分期及预后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数据库分析INHBA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病理标本行免疫组化验证INHBA在胃癌与癌旁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及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
干预框架图为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了一套系统且严谨的框架,强调理论和证据的应用,同时要求明确方案的实践转化策略,具体包括需求评估、明确改变目标和预期目标、设计方案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