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行间覆膜机械化栽培技术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oowew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行间覆膜机械化栽培技术,是指在高寒地区有深松基础地块,利用机械进行行间覆膜,侧深施肥、精量播种、定位喷药灭草,苗间拾膜及联合收获等技术为核心的保护地栽培措施,从而达到增温、抗旱保墒及增产的提质增效技术。是继大豆垄三栽培、大豆窄行密植技术后又一重大增产技术,是大豆种植技术上的革命。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膜内施肥,膜外播。防止化肥挥发,提高化肥利用率。水分从膜边处进人膜内,防止水分蒸发,有利于保墒。采用该项技术,可使土壤温度提高4℃左右,增加有效积温280~300℃左右,肥料利用率提高8%以上,大豆单产提高25%左右。蛋白质含量提高2-3个百分点,脂肪含量提高1~2个百分点,对大豆优质高产再上新台阶,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采用大豆行间覆膜技术栽培大豆的优势
  
  1 三少。一是种量减少。一般用种量为65kg/hm2,保苗为25万株/hm2以上,可节省种子24kg/hm2左右,节约资金约80-100元/hm2。二是用农药少。由于地膜覆盖部分不用喷施农药,可节省一半农药,并减少农药对大豆的污染。三是用工少。由于地膜覆盖免去了三铲三耥的中耕环节,节省了人力和物力。
  
  2 三高。一是产量高。覆膜后产量一般可达3t/hm2,比常规种植大豆增产近lt/hm2。二是品质高。由于化肥、农药用量减少,再加上有效积温的增加,可使大豆成熟度得到充分的保证,大豆的品质得到明显的改善,合格率提高;三是效益高。一般覆膜大豆比常规栽培大豆增产25%以上,可增收1800元/hm2左右。
  
  3 一稳。由于大豆覆膜后增强了抗灾能力,保证了稳产丰收。
  
  4 一持平。大豆行间覆膜技术,由于节省了种、肥、药,免去了中耕生产管理环节,合计节约资金340元/hm2。虽然增加360元/hm2左右地膜投入,但生产成本与常规栽培成本基本持平。
  
  二、行间机械覆膜的技术要点
  
  1 品种选择。大豆覆膜栽培技术要选择熟期正常的推广品种,选择品质好、丰产性强的品种,不能因覆膜而选择熟期过晚或越区种植品种。虽然覆膜增加温度,但大豆和玉米不同。温度增加对大豆熟期影响不大;选用晚熟品种往往上不好,从而影响产量。种子播前要做到精选,淘汰破瓣、杂豆、虫食豆、病粒、纯度98%、净度99%、发芽率98%,播前全部进行种衣剂拌种,严禁白籽下地。
  
  2 选地。合理轮作,本着正茬优于迎茬,迎茬优于重茬,重茬优于多年重茬的耕作原则,选地以小麦茬、玉米茬为主。
  
  3 精细整地。秋整地作业标准:耕层土壤细碎疏松,无残茬,地面平整,10m宽幅内高低不超过3□,每平方米耕层直径5口的土块不超过5个,达到播种状态,春季耢地后覆膜播种。在实际操作中,作物根茬和秸杆、枝叶拿净与否对播种和覆膜质量至关重要。残留秸杆、枝叶多极易引起排种开沟器前拖堆,阻挡机具的行进,并导致开沟器深度不够。残留根茬在膜下易扎破地膜,引起透风、降低覆膜质量,降低封闭除草效果。
  
  4 合理施肥。实施测土施肥,瘠薄地加大施肥量,避免肥力不足与后期脱肥,肥沃地增加磷、钾肥,避免倒伏,同时加大腐殖酸肥用量,避免因前期肥力消耗过快,后期脱肥影响鼓粒减少空荚率,根据大豆生长发育情况施叶面肥2~3次,一般平均施肥纯量7.5kg,N:P:K=1:1.4:0.6,另加腐殖酸肥45.2kg/hm2
  
  5 覆膜。铺膜总的原则是:“紧、平、严、宽”四个字,即膜压紧,平整略有突起,边压严、采光面宽。采用700~800mm宽地膜,膜厚0.008ram,覆膜后宽度为600-700mm,施肥位置在膜边内50mm左右,离膜边外50mm播种。
  
  6 种子包衣技术。它的重要性在于基本上解决了大豆重迎茬中防治根部病虫害、补充所需微量元素不足的问题。使大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增强抗逆性,尽可能地发育成壮苗,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7 精量播种。播期:在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播法:要实行单品种连片种植,应用专用机械精量播种、施肥、镇压、覆膜一次完成。密度:一般公顷保苗为22—25万株为宜。播种量为60~70kg,具体播种量要根据要求的密度、百粒重、发芽率、清洁率和田间损失率来确定。播种质量:播种均匀无断条,播量误差为±3%,播深5cm,行距误差为日1cm,覆土均匀。
  
  8 化学除草。播种前进行土壤处理化学灭草,播种后可以茎叶处理和人工除草作为辅助除草。土壤封闭处理:在播种后三天即可,用90%乙草胺800—1000ml 70%赛克(嗪草酮)可湿性粉剂150~300g或48%广灭灵乳油400—500ml,兑水125—150kg土壤喷雾。茎叶处理:在大豆出苗后,杂草2-4叶期。防禾本科杂草,用12.5%拿扑净乳油或用6.9%威霸浓乳剂,或用10.8%高效盖草能乳油喷雾。防阔叶杂草,用25%氟磺胺草醚,或用24%杂草焚水剂喷零。
  
  9 加强中耕管理。播后苗前松耢1次后松土(松深小于5cm),车速控制在3km/h。大豆七叶期再深松1次(深松小于10cm),以防土壤板结。在大豆花前期、盛花期喷施叶面肥2次,生长过盛的大豆田要喷施多效唑等。防止后期倒伏。生长后期拔大草。
  
  10 田间管理。间苗:在对生真叶展开至第一片复叶展开前进行人工手间苗,按计划密度一次定苗。大豆生育后期在草籽尚未成熟前拨净大草。
  病虫防治:大豆灰斑病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隔7~10天再喷一次,共喷两次;当上一年大豆食心虫的虫食率达到5%以上即达到防治指标,在封垄比较好的情况下,每公顷用80%敌敌畏乳油1500-2000ml制成毒棍,每4垄一行,每5m一根熏蒸防治;在封垄差的情况下用菊酯类的农药如功夫、来福灵、高效氯氰菊酯等,每公顷250-300ml兑水喷雾。
  
  11 及时起膜。一般在7月末至8月上旬,大豆封垄后及时进行地膜起收,起膜率达95%以上。防止土壤环境受到污染;揭膜时间不宜过迟,否则,大豆会“贪青”,延长生育期,造成减产。
  
  12 适时收获。实行分品种单独收获,单储,单运。人工收获宜在叶片基本落净时进行,机械收获宜在大豆摇铃、水分降至14%左右时进行。大豆适当早收有利于获得高产、优质,子粒外观也好。
  据调查统计,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在不增加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总产量。该项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省农业的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对发展可持续绿色环保农业意义重大。
其他文献
案例:2006年初,农民工夏某应聘到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时,约定每月工资为280元,当时该省劳动保障部门规定的全省最低工资标准是340元。今年2月初,夏某从朋 Ca
有些较复杂的题目,看上去似乎很难解答。如果我们掌握了对比思维解题的技巧,往往能一下子抓住解题的关键,迅速作出判断和推理,快速简洁地解决问题。例梯形的面积为40平方米,
本文对《GBJ204—83》砼试配强度计算公式,通过实例作了简要分析,认为按该式计算的砼试配强度,满足不了现行设计规范和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作者提出了修正公式。 In this p
近年来,粉煤灰作为水泥和混凝土的一个组分,其应用日益广泛。由于经济和工艺方面的优点,这一趋势将在今后若干年继续保持。但是,充分了解其性能,是将其合理应用于水泥和混凝
在很多次教研活动中,老师们总是抱怨,孩子们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死气沉沉,几乎都是自己在唱独角戏。对此,我也深有同感。但同时,想到讲优质课时孩子们积极踊跃的表现,我深知,这种局面都是平时我们的教学枯燥乏味、效率不高造成的。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高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和钻研,我终于找到了几种较为有效的策略。下面将几种策略和大家分享。  一、编演课本剧  《新课程标准》倡导“促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本刊讯在“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实施10周年之际 ,由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教育部、中国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国际产学研联合高层论坛”于12月18—19日在清华大学隆重召开。本次论坛是我
1 People who want to win should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mselves.欲胜人者先自胜,欲卑人者先卑己。——古人眼中的处世之道。
有许多基本假设在它们趋于为人们所接受时,我们自己几乎还没有注意到正面作出这些假设。但科学的历史告诉我们,对这些“常识性”的假设提出挑战,有时却显得很富有成果,可能
在一定时期内,表示一个国家特点的科学活动,主要是由二个因素决定的。其一是科学活动在社会价值设想中所占的地位,其二是如何组织科学活动的形式。研究政策和技术政策取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