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感知价值的东北黑土区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w_jl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破解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困局,本研究基于感知价值理论构建了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黑龙江省典型黑土区的733份农户调研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感知价值是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权衡的结果,感知利益和感知风险对感知价值分别有正向和负向影响;感知利益和风险由多个维度构成,各维度感知利益和风险对总体感知利益和风险的影响程度分别为:感知经济利益>感知生态利益>感知社会利益;感知技术风险>感知经济风险>感知情境风险;感知利益、感知风险、感知价值与技术采用意愿和行为存在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关系,感知利益对感知价值和技术采用意愿的影响>感知风险对二者的影响,但感知风险对感知行为的影响>感知利益对其的影响.鉴于此,从提升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利益感知和降低风险感知的角度提出建议,引导东北黑土区农户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
其他文献
通过对感染病毒病红美人柑橘树进行观察、检测,结果表明,重症树多表现为碎叶病(CTLV)、萎缩病(SDV)、衰退病(CTV)、黄脉病(CYVCV)等3~4种病毒复合感染,而轻症树则仅感染衰退病
为探究滴灌带配置与覆膜方式对甜菜产量的影响,在新疆农业科学院安宁渠试验基地,以甜菜品种'Beta379'为试验材料,采取裂区设计,主区为2种滴灌带配置,分别为双行单管(D1)和
河南省南召县夏玉米常年播种面积16万亩,种植模式为麦—玉轮作,播种方式为人工免耕点播或机械种肥同播,施肥在整地时底施或在3~5叶期追肥,一次完成。近年来,种植户偏施氮肥,致使氮肥用量逐年上升,但实际生产中增加氮肥施用量的增产效果已趋于平稳。不合理施肥、肥料利用率低、成本高、土壤环境等问题渐趋严重。为响应化肥施用量零增长行动,探索南召县夏玉米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新模式,2020年开展了夏玉米氮肥减量及分期施肥试验,以期为夏玉米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科学依据。
为探明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淮海平原北部冬小麦生育期霜冻灾害发生规律,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法和R/S分析法,分析1960-2017年的黄淮海平原北部12个气象站点0 cm地面最
为探究有机肥在设施蔬菜上的应用效果,推进化肥施用减量增效,以黄瓜为试材,设置4个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并对黄瓜的生物学性状、品质、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鲁中地区肥力水平中等偏上的黄瓜种植区域,减少化肥用量20%~40%,并亩用商品有机肥300~500 kg进行替代,可以改善黄瓜生物学性状,提高果实品质:表现为叶色深绿、植株节间距缩短、瓜条顺直、总糖含量增加、果实口感好。减少化肥用量20%,并亩用商品有机肥300~500 kg进行替代,可以实现较大幅度的增产效果,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通过原位埋袋法研究5种有机肥分别在温室、露地的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300天有机肥可矿化大部分养分,氮矿化量占总量的37.7%~45.8%,磷矿化量占总量的40.5%~55.1%,钾矿化量占总量的71.1%~72.3%;有机肥在温室的养分矿化高于露地,尤其是氮和磷,分别比露地的高8.1%和14.5%。
为探明匀播方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群体、光合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选用'新冬22号'('XD 22')和'新冬46号'('XD 46')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播种方式设匀播(UN)和
为探讨主季高粱种植密度和氮肥用量对高粱再生产量的影响,以'晋渝糯3号'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种植密度8.25万(LD)、10.5万(MD)和12.75万株/hm2(HD)和3个施氮水平120(LN)、150
为探索作物多样性变化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利用规模优势指数等方法系统分析1961-2017年全球主要禾本科与豆科作物生产和农业投入等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7年,全球玉米和水稻
病毒侵染直接影响草莓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快速检测及鉴定病毒是病毒防治的前提.本研究以'丰香'草莓和'哈尼'草莓为试材,利用小RNA(sRNA)测序结合RT-PCR技术对2种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