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造林及抚育管理技术探究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lu19872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圭金,赖致泉.人工造林及抚育管理技术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24):-105.
  摘 要 人工造林是以人为的方式根据林木的生长规律及生态适应性进行科学造林,在具体的实行过程中应进行科学规划,结合实地情况选择适宜的品种。为提升人工造林的规模和效率,就需要采取高效的造林技术及抚育技术,促进林业的良好发展。阐述了人工造林的意义,然后从多个方面对人工造林及抚育管理技术展开探究。
  关键字 人工造林;森林抚育;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5.7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4.048
  由于过度砍伐森林资源,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国家也逐渐开始重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鼓励各个地方进行人工造林,从而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的发展。人工造林是一项比较系统化的项目,需要合理地进行规划,结合苗木的特点选择比较适合的树种,并加强抚育管理,才能够提升人工造林的质量,保证达到良好的效果。
  1 意义
  造林有很多好处,能够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其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林木的蒸腾作用有助于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同时林木还能够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保持生态平衡。人工造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生态效益。通过植树造林有助于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2)社会效益。通过植树造林能够有效地调整林业结构,优化人们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促进新农村建设。3)经济效益。木材及相关的林木产品等都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2 造林技术
  2.1 林地设计技术
  在人工造林之前需要先进行林地设计,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社会和经济条件等各种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好造林地。不同的林地设计方案也有所不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主要从5个方面考虑。1)地形。人工造林最好选择比较平坦的位置,若在山区种植,那么尽量选择阳坡、半阳坡,确保林木可以有足够的光照,如果林木缺乏光照,很容易影响其自身的生长,并且对后期的抚育管理产生较大影响,甚至会导致水土流失。2)土壤。人工造林地的选择最好选择土质松软、土壤肥沃的地方,除了一些比较特殊的树种外,应对土壤进行检测,确保其中有足够的养分和肥力,且满足所种植林木的生长标准。3)水文。在选择造林地的时候,还应考虑周边是否有水源,方便后期的浇灌等,同时水源还有利于保持空气湿度,为林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4)植被。在选择造林地时,除了考虑林地林木的生长外,还应考虑其他类型植被的生长,不能够对原有林地过度破坏,否则便背离了人工造林的初衷;充分考虑林木对周边植被的影响,并将影响最小化,保证林地周边生态多样化[1]。5)人为活动。人工造林不能够对周边居民的生活产生影响,并且在建造之前应提前进行协商,最好选择居住密度较低的地方,从而降低人为活动对林地的影响。
  2.2 林地清理技术
  林地清理主要是将林地中的垃圾、杂草、采伐后的树枝和伐根等进行清理,在人工造林中,林地清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助于提高林木的生长质量。以往我国在林地清理时通常使用砍山方式,对林地进行全范围的表层清理,但是现在应改变这种方式,采取较为细致的林地清理模式,保证林地的整洁,最大程度减少其他植被对林木的影响;同时,细致的林地清理工作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确保林木的健康生长[2]。
  2.3 林木品种的选择
  林木品种的选择对人工造林的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实际选择过程中,应从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综合考虑。部分树种虽然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其经济效益较低,且种植复杂、成活率低,木材的质量比较差,没有市场价值。同时,还有部分树种的购买成本比较低,木材的市场价值非常高,但是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在选择林木品种时,应从这2方面出发,综合考虑树种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然后根据当地林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树木品种[3]。此外,林木品种的选择最好不要单一地选择某一种,而应保证多样化,通过对其进行科学配比,保持生态的平衡。
  2.4 林木种植技术
  人工造林的栽植方式通常分为2种:1)苗木营林;2)播种营林。苗木营林是直接将培育好的苗木移植到林地中,采取这样的方式不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尤其是在水土流失、干旱、冷冻害等地区,具有良好的效果。比如,在东北地区的人工造林中,比较常见的落叶松、油松等林木都是采用苗木营林方式。落叶松的种植只需要将沙棘上粘上泥浆,并剪去比较长的根须,之后便可以进行造林,整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比较短,且操作十分方便,其成活率也比较高,我国许多地区的人工造林都会选择这个品种。播种营林是直接将种子在林地进行播种,这样的方式通常在比较大的造林工程中使用,且操作十分简单。播种营林的方式虽然没有育苗这一环节,但是对造林地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考虑土壤的养分、水分等,并且对后期的抚育管理也有非常高的要求,只有满足种子的生长需求,才能够确保林木的存活率[4]。
  3 抚育管理技术
  3.1 土壤水肥管理
  1)在我国人工造林管理中,通常使用灌溉的方式补充水分,这种方式一般在比较大的造林工程或者干旱严重的造林工程中使用。林地是否需要灌溉,需要结合气候、土壤肥力、林木的生长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根据林木的生长周期,在林木发芽前后或者速生期前需进行灌溉,以保障林木在生长期时能够有足够的水分。在落叶之后需要结合土壤的干湿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冬灌,根据林地的气候,北方地区的7—9月降雨比较集中,通常不需要灌溉。林地灌溉的水量需要进行综合考虑,根据林地的土壤情况、气候、林木对水分的需求及林木的樹龄等确定,在灌溉时,应提前观察天气预报,做好天气预测,避免在灌溉之后有大量的降雨出现,避免土壤中的水分超过林木的实际需求,造成林木根系腐烂等情况[5]。对于地势平缓的地区,通常修渠引水,灌溉水源来自河流和水库,干旱地区不具备这一引水条件,可以在降雨时汇集雨水;同时,灌溉的强度也需要加以重视,避免因水流过大而对土壤产生影响,破坏其中的养分、造成水土流失等。2)做好林地土壤肥力管理,施肥时需要结合林木的实际生长情况。专业人员判断土壤肥力不足时,就需要采取措施,对林木进行施肥,确保土壤的肥力充足,满足林木生长需求[6]。   3.2 林间管理
  林间管理是人工造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做好细致的林间管理工作,才能保证林木的良好生长。1)松土。对人工造林地松土有助于破碎板结的土壤,使其更好地锁住水分,提升土壤的通气性,为林木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松土的深度需要结合土壤及林木生长情况,对于根系分布较浅的苗木,浅松土即可;对于根系再生力强的树种,土壤板结且质地黏重,适当深松;对于严重干旱的地区可以深松。松土的工具通常是锄、锨,若林木株行距比较整齐,可以使用小型机耕犁[7]。2)除草。林地除草主要是将一些杂草或者灌木等清除,防止与林木争夺养分,所以应做好除草计划,定期对林地进行杂草清除。除草通常要连根拔起,对于萌生性的草可使用割除法;在干旱炎热季节,灌木与杂草能够降低土层温度,起到庇荫的作用,避免幼苗受到日灼,所以不宜中耕除草;除草的工具除了锄、镰刀之外,割草机也十分实用。在林间管理中,松土和除草可以同时进行,或者根据实地情况单独进行,对于湿润地区杂草茂盛的幼林地,可以只除草不松土,也可以先除草后松土;对于干旱地区水分缺乏的幼林地,通常以松土为主、蓄水保墒。
  3.3 防治病虫害
  人工造林难免会遭遇病虫害问题,所以做好林地的病虫害管理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林木的生长质量。1)相关的技术人员应了解林地病虫害的频发特点和原因,在病虫害发生之前做好预防和准备工作;对于频发区域,通过使用杀虫剂或者药泥等进行防治。2)加强日常的监管,对于病虫害通常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通过林间管理,清除林地中对病虫害生长有利的条件,从根本上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提升林地的抗病虫害能力。
  3.4 防治霜冻灾害
  霜冻灾害发生于我国比较冷的地区,比如东北地区,所以在冬季做好霜冻灾害的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对于寒冷地区的人工造林工程,除了选择抗冻树种之外,还应在冬季前进行修枝、浇水、培土,一定要保护好林木的根部,通过浇水轻缓低温对林木根部的危害。由于南北方人工造林的条件不同,在实际的造林工程中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抚育管理。
  4 结语
  人工造林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且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做好人工造林工作、提升林木的成活率非常重要。在人工造林技术中,做好林地设计、林地清理、林木品种的选择、林木种植等工作;在后期的林地抚育管理中,通过土壤水肥管理、林间管理、防治病虫害和防治霜冻灾害等,为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保证林木的生长质量。
  参考文献:
  [1] 邢锡桐.中幼齡人工林抚育技术要点[J].辽宁林业科技,2018(6):72-73.
  [2] 豆晓兰.人工造林后抚育管理技术[J].农家参谋,2021(5):157-158.
  [3] 李民,白占林,张春海.人工造林及抚育管理技术研究[J].种子科技,2021,39(2):101-102.
  [4] 李涛,王兵.人工造林后抚育管理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20(10):45-46.
  [5] 袁强,胡祥仁.人造林工程中幼林抚育管理方式解读[J].绿色科技,2018(1):34-35.
  [6] 杨晓东,张晶.简述杨树造林方法及抚育管理技术[J].农家参谋,2020(24):110.
  [7] 田小平.人工幼林的林木抚育管理技术[J].花卉,2020(6):253-254.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杨迎春,刘 刚.玉米不同生长时期的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21,15(24):-60.  摘 要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投入精力研究促进玉米种植业发展的方法、手段。玉米的栽培技术应用水平、玉米病虫害防治体系构建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农业产业发展,因此根据玉米种植的不同时期分析玉米栽培新技术的应用要点,并从药物防治、生物防治2个方面介绍玉
1 蔬菜环比产地、批发、零售价均平稳rn1.1 蔬菜产地价环比平稳,同比明显下跌rn第38周(2021-09-20—2021-09-26)重庆市22个主要地产蔬菜监测品种均价3.47元(千克价,以下无特别说明同),环比下滑0.72%、与前四周比上浮1.86%、均表现平稳,同比明显下跌10.52%,明显低于全国19.63%.环比,9涨9跌4平稳.其中,上涨幅度较大的品种及价格变化:莴笋2.87元、黄瓜3.48元、茄子 2.81 元,环比分别明显上涨 14.23%、12.37%、10.14%.下跌幅度较大的品
期刊
曾 甜.宁南县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21,15(24):-95.  摘 要 林下经济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发展林下经济能够增加林地附加值,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基于此,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林业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发现该地区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资金制约因素大、科技普及率低、规模总量难以扩大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
摘 要 辣椒是重要的世界性经济作物之一。辣椒越冬再生促成栽培是根据辣椒有再生能力的特点,在采收末期,将辣椒植株四门斗以上枝条剪去,促使萌发新芽形成新枝,并利用新枝进行二次生产,达到“一种双收”的目的。重点从地点选择、品种选择、栽培设施、播种育苗、适时定植、田间管理、水肥供给等前茬管理,剪枝时间、剪枝方法、消杀处理、田间管理等再生栽培及病虫害防控等方面,介绍重庆低海拔地区辣椒越冬再生促成栽培技术。 
李冬梅.残次林地土地综合整治效益分析[J].南方農业,2021,15(24):-85.  摘 要 保护生态环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而残次林地土地的综合整治是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基于此,针对残次林地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分析残次林地土地综合整治会给社会带来的综合效益,并针对当下残次林地土地整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可行措施,希望能够为开展残次林地土
摘 要 保障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粮食安全为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在我国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中,粮食安全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威胁。广西贵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取得较好成绩。基于此,分析了贵港市保障粮食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城镇化进程加速,粮食产业发展受制约;农民种粮效益低,种粮积极性低;农田基础设施差,土壤肥力差),提出
谭成华.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探析[J].南方农业,2021,15(24):-115.  摘 要 隨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政府职能正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也在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过渡,农村社会组织也逐渐参与到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来。为充分发挥农村社会组织的优势,介绍农村社会组织及农村公共服务的概念,分析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供给公共服务的模式,提出充分发挥
于守麟.林业资源保护管理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南方农业,2021,15(24):-103.  摘 要 林业资源作为我国重要的自然生态资源,在城市化的建设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林业资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导致城市绿化覆盖不断下降、资源品种不断减少,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无形之中破坏着自然生态环境。基于此,针对现阶段林业资源生态环境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
杨学荣,李光明,陈 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思考[J].南方农业,2021,15(24):-109.  摘 要 林业是我国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但森林中存在许多有害生物,导致林业资源压力不断增加,致使林业发展受到影响。为有效解决该问题并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通过实际调查及分析文献资料,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减灾工作进行研究,并重点对该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进行分析,以期
王福凤.浅谈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南方农业,2021,15(24):-107.  摘 要 病虫害问题的频繁出现对森林资源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针对当前我国森林病虫害问题,从种苗选取、生态环境优化、人工养护技术和封闭式培育等方面着手,推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基于此,对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为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