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与女性的自我确证——从“人之镜”看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抒写中的“镜子”意象

来源 :名作欣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wtz7x8f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女性文学逃离男性逻各斯后,女性成为抒写中的孤独个人,“一个人战争”的孤独绝望,迫使女性去实现自我的确证感,于是她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镜子”作为重构自我的载体。对镜自照中,女性在身体和欲望的发现中短暂地实现了自我确证。但由于“躯体写作”在中国缺乏土壤,以及镜像确证感的短暂和不稳定,“对镜自照”走向陷落。走出对镜像带来的确证感的探索,追寻主体性的“类本质”和“现实本质”,或许可以成为新的自证之路。
其他文献
试误技能是指教师修正学习者的错误,推动尝试的一类行为方式[1]。以"神奇的魔法水"实验为线索,试误技能为载体,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进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离子反应是化学科学基本概念之一,也是中学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2]。本节课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了复分解反应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索。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难点,同时在后续的化学学习中,用离子反应认
期刊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内容,为概念性原理知识。学生通过相关实验活动、实验事实等认识离子反应的本质与条件,学习使用离子方程式加以表征,发展学生对电解质溶液反应的本质等的认识,从而构建学生从微观视角认识电解质水溶液的思路方法。"离子反应"的学习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宏观—微观—符号"化学学科思维及微粒作用
期刊
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课程的核心知识之一,也是学习高中化学的基础,在后续的学习中多次涉及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是学生首次接触水溶液中的反应,但初中只要求学生从宏观角度分析,此时学生对化学反应的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的知识储备很少,而高中要求学生具备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分析溶液中的反应实质。美
期刊
苏州古典园林广泛运用意象至造园艺术,在“叠山理水”的自然意象构建中,将外界自然之美加以提炼、综合,赋予其主体的经验因素,景物的形态和气节共同构成自然意象。建筑意象则使用“以小见大”的构建手段重构空间和时间范畴的尺度,消解个体原有心理图式,又生发、补充出新的表象,反映古代文人超越时空束缚的“介子纳须弥”心态和民族文化心理中共有的乌托邦情结。园林与绘画、诗歌、昆曲等意象互化互生,造园人与赏园人的审美心
高中化学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来认识自然世界,任何科学知识都是以假设和论证的形式得出的。科学论证是引导学生经历类似科学家的探索历程,通过观察科学现象提出主张和假设,利用资料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开展科学论证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意识和态度[1]。本次研究基于GEDI科学论证教学,以"离子反应"为例,探索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期刊
~~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