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手段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e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最具艺术魅力的课程之一。《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中,应让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我们该如何让语文课闪现艺术之美呢?其实,艺术细胞无处不在,它时时处处存在于教与学之间。在语文教学之中适时融于艺术手段,定会使教学美化,课堂活跃。
  一、音乐走进语文课堂,让创新思维在旋律中飞扬
  将音乐引进语文课堂,语文课就成了一首歌,一段曲,能说不言之言,能达意外之意,教学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语文课融入音乐的形式多样,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音乐是人们对社会人生的心的体验,中国古代的诗、词、曲都是可以歌唱的。至今还有些诗词名篇被谱之以曲,广为传唱。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等,在教学时我们不妨让学生听一听、唱一唱,不仅助于领会其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而且让学生从而做到不背而诵,终生不忘,没有谱曲的诗词可以作为翻唱版的歌词来唱;第二,像电视诗歌散文那样,教师在范读课文或学生朗诵之时,适当配以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审美情趣;第三,在作文课上,可以结合作文内容播放轻音乐,以激发学生作文灵感,让他们深思熟虑,文思泉涌。
  二、美术走进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语文鉴赏能力
  语文和美术是一对孪生兄弟,单说其中的诗与画,自古就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佳话,语文课借助美术手段,极易做到水乳交融。现在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每课都配有挂图,可借助挂图向学生直观的再现课文的意境美、人物美;有的课文可以选用或制作幻灯片,如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时,用幻灯机播放像赵州桥、卢沟桥的中国石拱桥图片,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把课文制成CAI课件,给课文配以动画片,如在教学蒲松龄的《狼》时,可利用相关软件创制二维动画短片,并配上背景音乐,在课件的播放中学生轻轻松松就把握了课文的情节;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时,可以给课文画出示意图,使课文分析得更生动形象,学生也可以画一画,装饰课堂笔记本。
  书法虽然高于语文的书写,可是又源于书写。让书法回归语文课,更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师生在课堂上,可以展示名篇书法作品,体会意境。如教学《沁园春·雪》时,引导学生欣赏毛泽东的手迹,更利于领会该首词磅礴的气势;教学诸葛亮的《出师表》,则不妨一睹岳飞手书的该篇文章,以助于理解中国古代大臣的忠贞报国之心。还可以让学生书写名篇名段名句,以自娱自励。这样既利于学生识记原文,又培养了他们对书法的情趣,可谓一箭双雕。
  四、编制课本短剧或舞蹈,师生同台演出,丰富语文课堂
  在教学小说、戏剧文学及其它叙事性课文时,教师可引入“戏剧教学法”,在教师与学生的同台演出中,学习语文。某些课文篇幅短小,故事性强,教师可放弃传统的课文分析,而去组织学生自编课本剧,在师生的共同表演中,完成对课文的学习。如寓言、童话类的课文,完全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对篇幅较长的叙事性课文,可以将其精彩片段编成短剧演出,或者让学生即兴表演。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可以将鲁达“三激三打”郑屠的片段编剧表演;在教学某些意境优美、语短情长的诗歌时,可配以音乐、伴以舞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可以配上小夜曲,并根据诗歌内容编排舞蹈,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会作者不满现实黑暗、执着追求光明而又略带忧郁的复杂感情。
  在语文课上引入艺术手段,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和语文素养,如果只图热闹,不着门道,必将走向语文教学的反面。在实现语文和艺术学科的整合中,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无处不存在美,如果你是一位善驾驭美的教师,必将拥有一群懂美、爱美、享受美的学生。让我们在语文教学天地里,不断锤炼自己的艺术细胞,努力成为一位具有艺术魅力的语文教学工作者。
其他文献
“教学情境”是美国的课程论提出的一个概念。所谓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述的实际事物或者其背景。能解决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新知与旧知之间的矛盾。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首先重在要把握准学生的学习起点,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水平;其次教学情境的创设不能一味图热闹,甚至哗众取宠,情境内容的选取要适切;第三,情境的设置
期刊
笔者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知道学生只有具有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具备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些阅读的质与量的要求才能完成。阅读兴趣的提高、阅读习惯的养成任重道远。而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感受到教师如果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对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则“善莫大矣”。  一、教师首先是阅读的爱好者  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要读起书来:不光要熟知图书内
期刊
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如何充分利用初中语文学科中的审美教育资源进行美育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谈几点初浅的做法和体会。  首先,通过文学作品让学生领略诗词的意境美实施美育。如: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体现了意境美,真可谓“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这首诗是李白在
期刊
创新教育作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创新教育就成为当务之急,势在必行。以下就个人观点予以阐发,与大家共勉。  一、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必须要有创新理念,统一认识,整体推进。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需要,就要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划时代人才,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我们必须立即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与更新。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创新理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首要前提,这就需
期刊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爱上文言文,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以下几点的体会。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入门  1、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给前者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出更高要求,对后者则是循循善诱,给他们讲述古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文言文。  2、其次,
期刊
在每个班中,都有个别学生,由于长期在集体中处于后进,常常受到冷落与歧视,缺少的是理解与信任。久而久之,丧失了进取的信心和勇气,甚至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这不仅影响了个人的进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在课改浪潮的簇拥下,我们学习了杜琅口“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和理念。课改中,我进行了“先学后教”的尝试,实践证明,确实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预习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
期刊
下面就谈一下我从教十多年来的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运用,促进学习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中的点滴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如教《苏州园林》,导入新课时,我使用多媒体播放苏州园林图片,配以江南风格的音乐。让学生充分理解“轩榭”、“镂空”等词语意思。然后对照课本找出本篇文章的说明中心: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弄清本文所
期刊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我在初中部任教,我发现初中生中普遍存在“死读书”的状况,原因是学生的阅读量少,不善于独立思考,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实行个性化阅读教学,这几年,笔者在思索,在实践,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一、增加阅读量,并提供自主阅读的机会,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前提   进行个性化阅读,是不是仅读课本中的几十篇范文就可以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
期刊
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引导阅读,激发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
期刊
纵观近三年来的江西中考语文试卷,散文阅读考查是中诸多阅读理解文体中“地位”最稳定的文体,每年都会涉及,甚至考查议论文也会选择散文作为文本。因此在备考2011年中考时,我们应特别注重散文的阅读与应考训练,让阅读与应考训练有机的统一起来,这样的复习应考才是有的放矢。  一、散文的阅读方法  说明文是纯介绍性的文体,在理解上的难度不大,但是散文的阅读却有些不同,因为散文看似散乱,却有凝练的主旨,所以在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