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巴赫”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是20世纪上半叶,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力图复兴古典主义或古典主义以前时期的音乐风格和特征。
  关键词 音乐流派 新古典主义 美学特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经过残酷的炮火和动乱的洗礼,文艺界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变化,社会现实粉碎了人们的梦想,反映到意识形态,人们对音乐的要求和观念发生变化。像晚期浪漫主义那种过分夸张的语言,人们感到厌倦,而对印象主义那种唯美与虚幻的描写,也觉得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是,追求种简朴、实在、理智的风格。这种风格从古典主义音乐中找到了样板。于是,一种新的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流派诞生——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
  
  一、新古典主义(neoclassicism)的美学特征
  
  新古典主义以“回到巴赫”为口号,竭力仿效17、18世纪(德国的巴赫、亨德尔、法国的库泊兰、拉摩)巴洛克时期或更前一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创作风格及具体手法,而与浪漫主义决裂。他们一开始便着手研究协奏曲、奏鸣曲、组曲、托卡塔、帕斯萨卡里亚等古典形式,这一现象颇似“复古”,但并不是一种单纯的复归。在创作方法上,不受任何限制地使用新的现代的音乐语言。因此有人说,新古典主义是“穿着古典外衣的一种20世纪特殊的音乐,它既古老而又新颖。”
  新主典主义在音乐美学方面的特征,既有对古典主义的继承性,又有独特性及时代特点。它要求艺术整体的各个方面都均衡、完美、稳定。在情感表现方面追求适度、有控制的、理智的、普遍的情感,而不是强调个人的、主观的、像浪漫主义那种过浓的、过激的、甚至不加约束的情感。在形式结构方面:复兴浪漫主义以前的曲式,如早期的组曲、托卡塔、恰空等,提倡复调音乐,用线条织体替代浪漫主义的和弦织体,配器清晰、透明,不像浪漫主义那么浓郁,也不像印象主义那么讲究色彩。提倡“纯音乐”,尽量使听众集中注意力于音乐本身,而不是借助音乐以外的手段,如文学、绘画等。
  新古典主义不但否定浪漫主义音乐的标题性和主观性,也否定后浪漫主义及其引申出来的表现主义那种夸大的幻想与表现。新古典主义主张音乐创作不必去反映紊乱的社会,只需采取中立的立场,回到古典去,“回到巴赫去”,将作曲家摆脱主观性,以冷静的客观性把古典的均整平衡的形式用现代主义的手法表现出来。
  意大利作家布索里(Ferruccio Busoni,1866—1924)在1920年发表了封公开信“新的古典主义”,其中提到“我所理解的新主典主义,就是掌握、选择和利用以往经验的全部成果,以及这些成果所体现出来的坚实而优美的形式。”他认为新古典主义的主要特征是:风格的统,复调的高度发展和明朗的客观性气质。这封信实际上成了新古典主义的宣言书。
  
  二、斯特拉文斯基与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作为音乐运动真正开始是在1920年,代表人物是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1971),以他的第一部新古典主义作品、舞剧《浦尔契涅拉》的首演为标志。
  对某些艺术家来说,他们能够体现他们时代最有意义的推动力,并能以最强有力的方式影响这个时代的艺术生活。俄国作曲家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半个世纪以来,他为二十世纪的主要潮流提供了动力。
  这个原籍俄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移居瑞典,后入法国籍,1945年改入美国籍的音乐大家。如同他屡次改变国籍一般地屡屡改变着他的创作风格。20世纪音乐流派如同科技发展的多姿多彩那样新派迭出印象主义、表现主义、原始主义及十二音体系、爵士乐等,令人眼花缭乱。斯特拉文斯基却每每在一个新流派、新思潮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时期,以自己的创作步入新的制高点。
  斯特拉文斯基在他的一生中,其音乐创作活动,好似“20世纪音乐发展的一面镜子”。他以永不枯竭的热情抓住新问题,并坚持不懈地找到新的解决方法。从印象主义之后风格的舞剧《火鸟》和大胆的《春之祭》,发展到他成熟时期的有节制地控制的古典主义,在不断追求新鲜手法的过程中,作曲家放弃了他最初的那种近乎无政府主义的倾向,而是愈来愈爱好有条不紊、简洁明朗的风格,力求朴实无华。他希望成为古典主义作曲家,他也确实成了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完全俄罗斯式的古典主义者。他的新风格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人们不禁要问,这种纯客观的、冷静的创作态度是否会束缚他那热情奔放的,本该进一步自由发展的天性。而他的回答是:“对艺术控制得越多,限制的越多,研究得越多,它就越自由”。
  1920年初演于巴黎的独幕芭蕾午剧《普尔契内拉》(pulcinella)是斯特拉文斯基从欧洲古典音乐中提取灵感的第一个作品。作曲家根据古老的音乐片断(有人认为是18世纪意大利作曲家佩格雷西的音乐)编成这部舞剧音乐之后,立刻抓到了古典音乐的理性精神,并认识只有从古典音乐中吸取营养,才能发展现代音乐。斯特拉文斯基在《自传》中写道。“《普尔契内拉》是我对过去的发现,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顿时领悟,通过它而使我后来的作品成为可能。”随后,作曲家写下了一批新古典主义作品。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与毕加索的绘画显示出惊人的相似。毕加索为《普尔契内拉》设计了布景和服装。
  斯特拉文斯基的一些新古典主义作品往往吸取古希腊的主题,并仿效巴洛克时期以来的作曲家的主题和形式,如二幕歌剧——清唱剧《俄狄浦斯王》。根据科克托改编的古希腊戏剧家索福克勒斯的原著,再译回拉丁语而谱曲,用独唱、朗诵、男声合唱和乐队。斯特拉文斯基之所以选用拉丁语,是因为拉丁语庄重、严谨的韵律像宗教仪式一样已经形成传统,他可以放手大胆集中利用语言的“语音”特性,如他自己所说”《俄狄浦斯王》像一尊雕像、静止、硕大,格式化的形式内,蕴藏着紧张。”作曲家注重于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把他的设想搬上舞台。主要角色像底座上雕像一样站着,而由一位穿着现代晚礼服的朗诵者用观众的语言叙述着音乐——戏剧性的剧情。从而把朗诵者与观众而非由拉丁语讲述的神话故事联系起来。所有这切都使让·科克托(Jean Cocteau)根据索福克勒斯(Sophocles)的悲剧所作的原剧变成了部典范之作——剧中古老的外语和刻意做作的表演使观众只能旁观而无法参与其中。而剧中引用亨德尔的《弥赛亚》和威尔第的《阿依达》的音乐也令人产生出同感。
  歌剧《浪子的历程》是作曲家创作于1951年的最后一部新古典主义作品,剧情取自18世纪英国铜版画家贺加斯的同名系列铜版画。浪子汤姆与乡村姑娘安妮订婚之后,汤姆受魔鬼诱惑而堕落,最后死于疯人院。通过这一剧情告诫人们’“身心懒散的人,妖魔必来为之服务。”这是一部三幕九场“莫扎特式的意大利风格”的大型歌剧,其结构完全与古典歌剧形式相同,是由宣叙调贯穿起来的咏叹调、二重唱与合唱等“分曲形式”所构成。乐队虽然异常富于效果,但声乐旋律的地位鲜明,不失歌唱家表现技巧的机会。这部作品被评为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音乐的杰作。
  斯特拉文斯基一直认为结构的因素可以防止过度地使用情感。“作曲对我来说,就是把某些音按某种音程关系排列起来”一首乐曲对他来说,首先是,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我决定什么是我必须解决的问题之前,我不能作曲。”这个问题是美学问题,而不是个人问题,正如他的一位传记作家指出的:“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他的音乐个性,但这不是他个人的欢乐或者忧伤。”
  斯特拉文斯基60年的创作生活,是在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中度过的,进入20世纪前后的各种流派的创作方法,如民族主义,后期浪漫主义、印象主义、表现主义、原始主义等。都曾吸引过他,后来他又转向世界性的新古典主义,他的一系列作品为新古典主义“回到巴赫”的口号作了最扎实的实践性注释。以至普罗科菲耶夫戏称之为“写错了音符的巴赫”。晚年,斯特拉文斯基又采用了他早年曾反对过的十二音体系作曲法。斯特拉文斯基一揽近现代各种作曲技法。注入革新精神,他的作品对二十世纪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摘要 《孔雀》里展现的这个五口之家,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符号,又是集体象征性的符号。电影里给这五个人尤其是三个主角一些独特的大写镜头,在特定的环境中展示他们独特的个性,一种对梦想的追求,对生命的抗争,对生存抗争的符号。他们性格各异,结局相似,留给人们无尽的思索。  关键词 《孔雀》 梦想 人性 抗争    顾长卫导演的电影《孔雀》已经有几年了,我又一次回顾了这部令人难忘的电影。  《孔雀》里展现的这
[摘要] 摄影技术的运用直接影响整部作品的美学风格,在日本著名导演小津安二郎与岩井俊二的作品中,两种不同的摄影风格发挥到极致形成迥异的个人美学风格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 小津安二郎 岩井俊二 摄影技术 美学风格  电影的发展离不开摄影技术的支持,正如一部文学作品离不开语言文字的支持。镜头是电影的语言,蒙太奇则是这种语言的语法规则,在影调、色调、光线、线条等镜头语言和蒙太奇的组接下,一部
爱普生数码伴侣的照片浏览效果让众多的专业摄影人折服,爱普生的打印技术更是无须赘述。将这两项技术融为一体,对于爱普生而言可能只是一种设计理念和技术整合,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照片播放与输出技术合二为一所产生的却是一种全新的影像处理概念。    一台机器,两种选择    2010年3月10日,爱普生发布了一款集合了数码相框和照片打印的一体机PictureMate PM310。这款跨界产品集合了高品质影像
医务工作者,每天面对着被各种病痛折磨的患者,面对着一张张渴求解除痛苦的脸,竭尽所能,将自己的“光和热传递给社会大众,他们自身就是真善美的代表。而在他们心中,也同样向往美、追寻美,在他们的眼中、镜头中,又会捕捉到如何独特美?由《大众摄影》杂志社主办,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卫生影像》杂志社协办的大型公益项目“我遇见最美的光”第四届全国医务人员摄影大展刚刚落幕,从入选的优秀作品中,我们可以
[摘要]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建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他高呼“上帝死了”,否定理性对人的束缚,用自然和生命来解救处于思想危机的人们。深受尼采影响的劳伦斯在他的小说中通过描写处于工业社会异化下的男女之间灵与肉的矛盾表达人类内心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撞击,指出人类只有追求生命能量依靠血性肉体为病态社会开出良剂。  [关键词] 尼采 酒神精神 劳伦斯 血性肉体 病态社会    尼采借助古希腊时期的酒神狄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实力的整体增长、数码相机的不断翻新,人像、风光、旅游等传统类型的摄影已无法满足摄影爱好者日益高涨的摄影需求。自国内著名自然摄影师奚志农先生在2001年英国野生动物摄影年赛中获奖,到后来“野性中国工作室”和“西南山地”两大组织的相继成立,越来越多的摄影人逐渐接触到了这一在国内新兴的摄影门类——生态摄影。    生态摄影并不只是一些尽善尽美的动物、植物肖像照片,就好比一张蜥蜴的照片
Fujifilm X-E1  X-Trans CMOS传感器,画质不打折  继X-Pro1之后,X-E1是富士X系列无反相机里第二弹。X-E1同样采用X-Pro1上所使用的1630万像素APS-C画幅X-Trans CMOS传感器,其独特的色彩滤镜阵列能够在不使用光学低通滤镜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摩尔纹和伪色的产生。这一设计带来的直接利好就是能够将数码相机的分辨率大幅度的提高,带来更为清晰的拍摄效果。
[摘要] 2012年新版的《安娜·卡列尼娜》与前作相比在拍摄手法采用了舞台剧的创新方式,是一次对传统叙事的大胆挑战,然而在人物塑造和内容思想上却显得相对单薄,导演乔怀特用英国人特有的矫饰主义融合舞台剧的绚丽转场再现了他心目中19世纪俄国贵族的生活风貌。  [关键词] 《安娜·卡列尼娜》 舞台剧 保守 创新  一、创新:舞台剧转场  本片在拍摄手法上给观者带来一种置身于舞台剧的绚丽幻觉之中,美工、布
[摘要] 《二次曝光》作为当下电影文化环境中试图重塑主流价值的文本之一,对社会现实与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与批判,并且延续了《苹果》与《观音山》市场与艺术并重的思路,是对中国文艺片市场化做出的重要探索。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影片叙事结构与风格呈现出明显的断裂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道德批判的窠臼,其价值表述呈现出种种艰难的迹象。这一现象值得分析。  [关键词] 叙事学 母题 价值表述  d
【摘要】电影《霸王别姬》以小癞子、菊仙和程蝶衣三人自杀身亡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生命难以承受之重的尴尬与无奈,表达了编导对现代人生存境遇的深切忧虑,充分体现了经典影片关怀生命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霸王别姬》 自杀 解读    作为华语电影的经典之作,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自1993年问世以来。一举荣获第4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赢得了亿万影迷的青睐,在香港被评为港人百年电影的最爱。电影《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