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中国土壤背景值与基准值及其变化特征研究——写在《中国土壤地球化学参数》出版之际

来源 :物探与化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与基准值研究是地球科学领域重要基础性工作。《中国土壤地球化学参数》是在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基于高质量高精度大数据研究的重要成果。本文概述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方法与样品测试质量等若干基本要求,说明大数据的获取方式与精度水准。主要从宏观尺度上论述中国土壤背景值与基准值变化特征,包括:(1)研究中国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与全球地壳丰度比值特征,阐述中国土壤元素(氧化物)背景值相对于全球地壳丰度的总体特征和基本规律;(2)通过辽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土壤元素(氧化物)背景值与
其他文献
在算井子地段开展地表地质特征、深部地质特征研究和三维地质建模等,初步查明了该地段花岗岩体的岩性和构造分布特征,得出如下认识:算井子地段主体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出露面积约176 km2,深度超过2 km,花岗岩体呈岩基状产出,总体呈NE—SW向分布,与研究区主构造线方向一致。花岗岩岩性单一,岩体深部完整性好,岩石蚀变程度低。研究区共有9条断裂,基本发育在岩体里面,倾角较陡。花岗岩岩体内可筛选出一面积大于31 km2岩块,岩性单一、容积足够大、完整性好,或可用作为未来高放废物处置库的候选场
依据二维、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分析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部的阿拉尔断裂的几何学特征、水平缩短量及活动时间等,并探讨了其整个新生代的运动学特征、形成机制和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阿拉尔断裂平面上可分为NWW走向的西段和近SN走向的东段,两段近于垂直;剖面上,其西段倾向南,倾角相对较小,而东段倾向西,断面近乎直立。阿拉尔断裂自新生代初期开始活动,西段以逆冲为主,水平缩短量和竖直抬升量均达到3 km以上,走滑量约为1 km;东段以右旋走滑为主,水平缩短量和竖直抬升量为1 km左右,走滑量达到3 km。阿拉尔断裂的形成
针对我国目前居民利用医疗服务城乡差异大、医疗服务便捷性和居民对医疗服务评价不够高、居民健康状况不够理想和慢性病患病率有所上升导致医疗服务消耗加大等问题,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简称CFPS)数据,控制本研究的相关变量,采用Probit模型就不同变量对居民的医疗机构偏好选择和医疗服务的便捷性进行回归分析,进而分析各因素对我国居民利用医疗服务的差异性影响。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对策:缩小城乡医疗差距,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提高利用医疗服务的便捷性,满足居民医疗服务需求;提高居民健康意识,
近年来西北有色七一三总队有限公司在池沟矿权区陆续开展了激电、中梯等物探勘查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关于池沟岩体分布、控岩控矿断裂构造、岩体接触带等信息未全面厘清。本文基于新完成的池沟铜钼矿区重、磁、电综合物探找矿资料,结合研究区已有地质、钻孔等资料,对重力、磁力及电法资料进行处理,综合分析了该区重、磁异常场特征,划定了控岩、控矿断裂构造,找出岩浆主侵通道;确定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隐伏岩体侵入范围,圈定隐伏—半隐伏岩体2处;厘清了隐伏岩体、岩体接触带、矿化体的地球物理场特征,指出岩体与地层接触带为主成矿部位,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技术标准从无到有,从零散到成系列,逐步建立了重力勘查、磁力勘查、电法勘查、地震勘查、放射性勘查等系列化的标准体系,为我国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技术方法规范化工作程序的建立和新方法新技术推广起到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地质调查的转型发展,目前已经形成的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标准体系不能完全适应当下地质调查的需求。本文总结了我国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技术标准的发展现状,结合当前我国地质调查转型发展对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的需求,研究探讨了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标准化工作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为掌握黄石市城市边缘区农用土壤环境质量现状,在高密度表、深层土壤采样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分布规律和特征,对其进行了生态环境风险评价,并对重金属元素成因进行了溯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As、Pb、Hg、Cd、Zn、Ni、Cu和Cr含量范围分别为(5.2~155.9)×10-6、(19.2~426.1)×10-6、(0.012~1.823)×10-6、(0.03~4.59)×10-6、(3
基于机会成本概念对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的解释,不能确定贸易前的利益,故准确测度贸易好处存在困难。而基于单位产出结构概念对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进行解释,可以确定贸易前的利益,阐明贸易好处来源于经济行为者用更多的时间来生产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阐述贸易好处的测度方法和实现方式。
巨厚新生界对电磁波和地震波的吸收衰减作用强烈,单一方法难以达到煤炭勘查的目的。在宁夏香山西麓某巨厚新生界覆盖区煤炭勘查中,投入的二维地震勘探未能达到预期目的,补充实施了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为主、直流电测深为辅的电法勘探,组成的综合方法成功圈定了含煤地层的范围,确定了含煤地层的含煤性。通过钻探验证和后续地质勘查工作,证明了电震综合方法在巨厚新生界覆盖区煤炭勘查中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对天津市中心城区内居住文教区、交通绿化带、工业区、公园、河岸5类功能区的绿地土壤中As、Cd、Cr、Cu、Hg、Ni、Pb、Zn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绿地土壤中重金属累积程度Hg>Cd>Pb>Zn>Cu;As、Cr、Ni平均含量接近背景值。Pb、Zn、Cu、As在工业区绿地土壤中含量最高,Cd、Hg、Ni、Cr在河岸绿地土壤中含量最高。大气沉降是重金属进入绿地土壤的主要途径;大气沉降物质重金属平均含量和土壤背景值的比值与绿地土壤重金属累积系数显著相关。大气重金属沉降量的差
致密砂岩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物性差、勘探开发难度大等特点,为了寻找渭北油田致密砂岩储层的高脆性段进行储层的压裂改造,针对现有横波测井资料匮乏以及当前脆性预测方法在渭北油田致密砂岩储层是否适用等问题,提出了基于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模型的横波预测方法,预测值与实测值高度吻合,进而通过弹性参数法计算出研究区每口井的脆性指数。为了校正该方法预测脆性指数的准确性,通过对研究区较少井的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研究,明确了石英和碳酸盐类矿物为研究区延长组的主要脆性矿物,利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