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文有“心”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最近几年考查的一直是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讲究审题,扣题,学生要想得高分首先要做到不偏题,不离题。结构再合理,语言再华美,一篇作文要是偏题也得不了高分。一篇文章如何做到有“心”而不偏“心”呢?
  首先,审题要准确,要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新材料作文的要求都是“选准角度,明确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角度可能会有多种,但是我们要找到最切题的角度。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包括很多种,比如抓叙述主体,体会材料的感情倾向,抓中心句等。如:2009年高考题全国Ⅰ卷中的寓言故事,叙述的主体是“兔子”,事件是“小兔子学游泳”,还有三种动物的评价,一是教练野鸭的教导:“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一是评论家青蛙的感慨:“兔子最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挥特长呢?”一是思想家仙鹤的评价:“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动,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在理解这则材料时要整体把握,如果只抓住“成功的90﹪来自汗水”这句话写就偏题了,应该说切入的角度还是比较多的,关键是要选择最佳的立意角度,必须综合他们三者的说法找到材料的中心,可立意为“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批评野鸭只认识到了主管努力的重要性,没有认清客观条件的制约作用”等。
  第二,开头入题要快,切忌穿靴戴帽,许多老师教给学生使用排比或者题记,但是一定要记住,使用排比要做到扣题,否则不如不用。例如一名同学在《沉潜与蓄势》的开头这样写:“昙花用一年的默默酝酿,才换来一夜的风姿绰约;蝉虫用四年的地下修炼开采换来四周的放声歌唱;企鹅用竭尽全力的沉潜,才换来迅猛的腾空而起……自然现象向我们透示着一个哲理:沉潜是绚烂前的孕育,沉潜是高亢前的酝酿,沉潜是腾飞前的蓄势。”每一个排比都紧扣“沉潜、蓄势”扣得非常紧密。但有的同学为了让自己的开头引人,也用到了一组排比,例如一个同学在《沉潜与蓄势》的开头这样写道“春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只要耐心等待就有腾飞的那一天”,这样的开头与中心没有关系,就有点画蛇添足了。
  第三,中间使用材料时要扣题,尤其是分析材料时要注意紧扣文心。材料很多,也很长,我只要我需要的那一部分,不需要面面俱到,从头至尾叙述故事,那样容易犯文体不明的弊病。如一个学生在《苦难的日子》中写道:“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苦难是天才的进身之阶,是信徒的洗礼之歌,是弱者的挡路石’。苦难的日子不是只降临在失意者的头上,亦不会从成功者的身边绕道而行。让我们看看凡高如何在贫困潦倒中绘出金灿灿的向日葵,李明博如何从苦难的生活底层走向韩国总统的高位,马云如何在失败的阴影下攀上事业的高峰。”这个片段紧扣文心“苦难”二字,凡高、李明博、马云的事情很多,只要撷取那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那一部分。
  第四,结尾再次点题,结尾是对开头的照应,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原来基础上的提升,让自己的文章结构完整。例如一个同学在《唤醒自己》的开头中写道:“阳光下的疯狂与暗夜里的落寞,在这个以‘速度和名利’命名的时代,我们已经失去对生活对自我的虔诚与信仰。在被思想家命名为思想贫乏的时代,我们的灵魂已经在一个狭小沉闷的空间里睡着了。用爱默生的话说就是我们已经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开头他强调现代人“失去了真正的自我”。他的结尾是这样的:“自我不是用来追忆考证和唏嘘的,更不是躲在角落里艰难并麻木地辨认着一个又一个人群的。自我是用来感受生活的新奇与美好的,是用来听鸟语花香的。在嘈杂中唤醒自己枯萎的灵魂,你会发现一切都那么的欣欣向荣。”由开头的“迷失自我”到结尾的“唤醒自我”,结构非常完整,浑然一体。
  一篇文章要是做到审题准确,入题迅速,中间材料使用分析紧扣文心,结尾呼应开头并升华中心,这样一篇作文怎么会跑题呢?
  借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就是“我的文章我做主,我文有‘心’”!
其他文献
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是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是教育工作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作为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的标准。这种教育太强调一致、服从、模仿。当孩子们坐在教室里的时候,个性被抹杀了,创造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被无情地扼杀了。具有不同特点和特长的学生像一堆生产原料一样被具有统一模式的学校机器加工成标准件。在
期刊
先哲老子曾经说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写文章亦是如此。就拿记叙文来说,写好细节,对于提升作文层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它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个细微的举动、一个甜蜜的微笑、一个温柔的眼神……它们也许会让你感念不忘;
期刊
归谬,也叫引申,是由反面论点引出错误结论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具体言之,即先假设对方的错误论断是“正确”的,然后从对方的论断中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断是不能成立的。这种论证方法可以说“古有之,外有之,今盛之”。  在唐代,有一些权贵嫉恨诗人李贺,便以其父名李晋肃(“晋”与“进”同音)为由,反对他考进士,韩愈在《讳辩》一文中对此予以反驳:“父名晋,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仁乎?”一
期刊
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有身体诉说的传统,中国以儒释道为基本的传统文学中,专门描写人的身体的也很多,《世说新语》中大部分篇幅所描写的“魏晋风度”“名士风流”,可谓是中国古代小说形体描写的集大成。……此类连绵不绝的身体言说,在中国文学描写中极为常见。  而鲁迅在这方面是深得中国文学身体诉说的传统的,其作品不乏关于身体的语言。他说:“人的皮肤之厚,大概不到半分,鲜红的热血,就循着那后面,在比密密层层地爬在
期刊
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9年起在河北全面铺开,新课标明确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性质,给以往的枯燥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语文更具人性化与亲和力,让语文课堂更有人情味更具形象性。这无疑是广大师生所期待的,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素质,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    一、提高教师理论水平是基础    中语会会
期刊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终于走出了作文批改中封闭式的误区,终于找到了一种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文批改方法——“三三制”作文批改法。  这是一种分组批改作文的方法。因为每个小组由三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每次批改三篇作文,每篇作文经过三遍不同学生的批改,其实施步骤如下:  一、建立组织。在第一次“三三制”批改前,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批改小组,每个小组由邻近的三个学生组成,设立组长一人。  
期刊
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能力呢?我认为良好的读写习惯对增加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叶圣陶曾说:“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这样看来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语文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一.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古人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今人徐特立又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实践证明运用多种感官读书实在是提高阅读能力的良好习惯,
期刊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日常教学中我思考最多的就是在必修课课时少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面对新课程改革,既要能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同时也要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课程安排,合理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预习、复习、自学的能力。如何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外学习时间,在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把自己的一些做法归纳总结,力求有利于课堂教学。  一、
期刊
人们常说:登山望景,喜欢山高谷深,重峦叠嶂;阅读文章,喜欢波澜起伏,波谲云诡。若使文章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巧设悬念,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文章中叠起的悬念,就像一块强有力的磁石,往往能紧紧吸引读者目光,大大吊起读者胃口,产生摄人心魂的艺术效果。下面就例谈几种设置悬念的方法:  一、题记设悬,引人入胜  题记以悬念的形式出现,就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引发读者想象的美妙意境,刺激读者迫切的
期刊
新课改以更高的目标、更新的理念和架构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很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同时,也比较容易进入一些误区。高中语文新课程主要特点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三个维度来设计教材,特别强调人文性,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作为高中的学生应该怎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