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测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动力学在桥本甲状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来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g1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动力学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3月于本院确诊为桥本甲状腺炎的患者共90例,甲亢组、正常组及甲减组各30例,另外选取同期健康查体中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分别观察病例组、正常对照组甲状腺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并检测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参数,同时计算PVH=Vmax×HR(患者心率).结果:病例组的甲状腺上动脉血流Vmax、PVH、RI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测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动力学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作用对象是人类自身,这就导致了技术主体与客体的重叠、技术目的与手段的交叉、技术设计与评价的纠结,引发了生物身份设计、社会公正设计、人类自主性设计的伦理问题.新兴人类增强技术的设计伦理,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维护公平正义”“和谐共生”“考虑周全”和“责任前置”的伦理原则,充分考虑其对人的生命健康、社会公正和全面发展的潜在影响,避免出现不可逆的消极后果.为了保证设计伦理在新兴人类增强技术中应用的实践有效性,需要加强对新兴人类增强技术设计的风险评估、社会监督和伦理教育.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是医务社会工作专科实践的场域之一,医务社会工作者在ICU会面对危机状态中的患者与家庭.基于危机干预理论,认为ICU中的医务社会工作者主要扮演需求评估者、心理辅导者、沟通促进者和资源链接者等角色.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受患者个体需求、医疗团队分工及临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承担心理社会评估、信息导航、沟通促进、心理辅导、决策支持、实际援助、支持小组、临终关怀、出院计划等多种任务.
糖尿病作为一种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高发慢性疾病,治疗率和控制率均不理想.从初期研究中可以看出,仅仅说服教育难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围绕典型案例的考察,遵循叙事医学三要素的内在逻辑顺序,通过在接诊谈话、病历采集以及诊疗中引入叙事医学实践,在借助患者分享性叙事表、叙事分析表、叙事改写表等工具的基础上,分享患者的糖尿病故事,进入患者的生活世界,从而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此外,耳濡目染患者的经历会让医生对诠释疾痛保持兴趣,并重新焕发职业活力,继而强化治疗团队的凝聚力,让团队与患者个体形成有效照护关系.
采用 自行编制的患者一般资料问卷和中文版癌症赋权问卷对某三甲医院肿瘤科住院患者进行赋权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150例住院癌症患者赋权总分数为126.41±29.53.一般资料中,不同工作状况、居住地、住院次数、医疗保险的赋权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四个因素可以解释赋权水平56.6%的变化原因.住院癌症患者赋权水平整体偏低,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将来的临床工作可以着眼于相关因素,加强健康宣教,充分发挥患者自我照护的潜能,优化医疗
2021年9月25日~26日,“第十四届医师职业精神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成功举办.会议由北京大学医学部中美医师职业精神研究中心主办,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教育研究联盟、《医学与哲学》杂志和《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协办.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约300名医生、医院管理者、医学人文研究者、媒体代表和医学生参加了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抗疫中的医师职业精神,并设立学生分会场为医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柯杨、杜治政、张大庆、丛亚丽等著名专家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期刊
在以往的死亡哲学研究中,学界对黑格尔的死亡观缺乏应有的重视.黑格尔创造性地提出了死亡的“二重奏”意义:其一,死亡既是“自然”的,即死亡由自然规律所必然推至,又是“自为”的,因为人可以为了伦理实体而死,进而充分实现生命的伦理本性;其二,死亡既是“无尊严”的,即死者只能屈服于外界力量的侵蚀与毁灭,又是“有尊严”的,因为家庭成员可以通过丧礼维护死者人之为“人”的最后尊严.另外,在“文明对话”的宏观视野中,综观黑格尔与儒家的死亡观将有助于深入理解人类死亡及丧礼的奥秘与意蕴.
在对个人建构理论、个人建构主义疗法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个人建构主义疗法在境遇性危机中的干预原理.揭示了境遇性危机所导致的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由于事件超出了个体建构的宜性范围,没有一个合适的建构来应对所致.通过鼓励进行建构的扩张、放松、解决周视期与先取期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固定角色疗法等对个体建构系统进行完善和更新,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境遇性危机,提升其适应能力.因此,个人建构主义治疗对于境遇性危机所导致的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具有独特的干预和治疗价值.
医疗美容整形技术的发展和大众审美观念的变迁是民国时期美容整形流行的重要诱因.而昂贵的手术费用和彼时社会在职业和婚姻上对女性容貌的要求,使得当时医疗美容整形术的受众多被局限于都市女性群体.她们通过医疗整形技术来使自己的容貌达到社会大众的审美标准,以适应现实社会的需求.但彼时社会舆论对女子实施美容整形术的评说却褒贬不一,既有推崇者将其视为思想及科技进步的体现,亦有贬低者将其视为虚伪和可耻的行为,这充分体现出民国时期开放与保守共存的社会舆论形态,也体现出彼时女性基本处于舆论失语的状态.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入上海租界,原先依托“孤岛繁荣”在上海租界生存的华商企业发展颇为困难,工人职业病和传染病的肆虐流行使惨淡的工业雪上加霜.险恶的外部环境促使部分华商工厂团结协作打造企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以联合医务的形式展开自救.在此过程中,以留洋医学博士余新恩为代表的国内医学界精英积极和上海工部局沟通,并通过组织工厂联合医务的形式推动上海华商工业卫生建设.上海工厂联合医务在实施过程中沿着专业性和制度型的轨迹发展,对今日工业卫生治理亦有启示.
目的:研制DR儿童体部侧位水平投照床边摄影探测器固定装置及体部垫板,减少图像中的外来异物影.方法:根据DR影像探测器的尺寸设计并制作固定装置,使探测器在儿童体部侧位水平投照床边拍摄过程中稳定直立.使用不同材料的体部垫板,使被拍摄儿童的体部垫高,避免异物遮挡.选取2020年8月—2021年6月30例未使用固定装置及体部垫板的D R儿童体部侧位水平投照床边片的患儿作为对照组;使用固定装置及体部垫板拍摄的30例D R儿童体部侧位水平投照床边片患儿作为试验组.对两组病例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比较外来异物影控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