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文是我们的母语,而语文则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涉及古今。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承上启下的巨大转折点: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行提高学习、对大学语文的深入学习做铺垫。语文在高考中也占据着巨大的比分,然而语文也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想要学好语文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会积累应用,举一反三,不断扩充语文知识面。只有运用正确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本文以高中语文学习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探讨适用于高中语文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有效学习;积累学习;学习过程
在高中学习过程中,运用积累学习和恰当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提升语文学习素养,可以实现语言知识的巩固和温习,不管是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还是现代文阅读的分析都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提高,还有助于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规范和写作素材,这对于高中语文成绩的提高和其他学科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介绍
方法是获得成果最便捷和最有效的途径。夫子有“因材施教”,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就好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合自己的一定是最好的。在此,我想格外强调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切忌死记硬背,囫囵吞枣,照搬照用。学会采纳前人的意见,再加以修饰的改进,学会灵活运用,将其变成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不是苦差事,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学习也是一份越咀嚼醇的香饽饽。那么。如何学好高中语文呢?下面做出如下几个方法归纳和介绍:
(一) 提前预习,做到胸有成竹
习惯是最好的老师。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不管是针对哪一门课都十分重要。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不至于在课堂中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才能准确把握住课堂重点。而预习的过程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找到不会的地方,扫清课文中的陌生字词以及不确定的字词发音、意思、在课本中的意思……这是预习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为后面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查找词典却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和同学互相讨论。这是预习的第二步。预习的第三步就是:针对以上两步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做出着重标记,在听课时重点听老师讲解。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和注意力,使其更加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 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习惯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条件反射,需要我们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在“预习”中我们已经强调过了“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养成学习三部曲的习惯:课前预习;课中认真记笔记;课后进行强化训练、归纳总结。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桥梁。总之学习要做到融会贯通。
(三) 注重基础,解题规范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只有夯实好基础才能保证后面稍有难度的语文学习得心应手。学生应该定期制订目标,目标难度可以逐渐加深。根据自己制订的目标分阶段给自己定下学习任务,督促自己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整合,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印象,做到“基础不丢分”。在基础完善的基础上,学生还应该注重解题规范,上课注意听老师的解题分析,学会分析题目,有条理地进行解答。语文虽然不能像数学、物理这种理科学科一样套用公式,但是语文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解题套路。有层次、有条理的答案往往能使学生的分数增加不少。比如:回答阅读题进行①、②、③…按照题目提问的顺序依次作答;作文部分平时多积累优秀的素材,考试时进行润色、运用;字词题进行易错、易混淆的归纳总结……久而久之,自身的语文知识库自然会变得充沛。
二、 学会积累学習,提高语文水平
高中课本中有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劝学》,其中有一句人生至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点点滴滴知识的汇集才能聚沙成塔。而积累主要有三个途径:摘抄、记背、实训。积累首先得有一个足够容纳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知识的“积累本”。
(一) 积累学习的方法
1. 及时归纳法。针对每节课学完的内容及时地进行重点难点的归纳总结,记录在本子上;
2. 考点积累法。对于每次一考试,在老师分析讲解完试卷后作出“错题总结”,分析出错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积累,做到能清楚地知道某个题型可能出现的考试范围;
3. 易混点积累法。对于平时训练中出现的容易混淆和模糊不清的字词、读音等知识点,并且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二) 积累学习与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中的“积累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学好语文而进行的汉语言文字、词汇、句子、作文素材、作文模板、文言文释义以及语文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的积累学习。它是一个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培养而形成的一种优秀的学习习惯。朱熹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做一个类似的比喻:语文学习就好比一条河流,而积累就是“开源”,唯有开源才能浚流。
由此可见,积累学习对语文学习来说十分重要。所谓“厚积薄发”,离开积累,语文学习只能是海市蜃楼,虚无缥缈。
三、 结束语
高中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关键时期,学好高中语文对于高考和今后步入社会或者深入对语文的学习都显得十分重要。语文学习不能急于求成,应当循序渐进,要对语文有敬畏之心。
参考文献:
[1]王倩.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典诗歌选编及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07):03-04.
[2]孙丹丹.基于新课标的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策略分析[J].新课程(下),2015(10):07-08.
[3]巢宗琪,雷实,陆志平.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11):23-25.
作者简介:
丁敏行,北京市,北京市第166中学高三(1)班。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有效学习;积累学习;学习过程
在高中学习过程中,运用积累学习和恰当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提升语文学习素养,可以实现语言知识的巩固和温习,不管是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还是现代文阅读的分析都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提高,还有助于学生积累一定的语言规范和写作素材,这对于高中语文成绩的提高和其他学科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介绍
方法是获得成果最便捷和最有效的途径。夫子有“因材施教”,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就好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适合自己的一定是最好的。在此,我想格外强调高中语文学习方法切忌死记硬背,囫囵吞枣,照搬照用。学会采纳前人的意见,再加以修饰的改进,学会灵活运用,将其变成最适合自己的。学习不是苦差事,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学习也是一份越咀嚼醇的香饽饽。那么。如何学好高中语文呢?下面做出如下几个方法归纳和介绍:
(一) 提前预习,做到胸有成竹
习惯是最好的老师。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不管是针对哪一门课都十分重要。只有做到胸有成竹,才不至于在课堂中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才能准确把握住课堂重点。而预习的过程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找到不会的地方,扫清课文中的陌生字词以及不确定的字词发音、意思、在课本中的意思……这是预习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为后面的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查找词典却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和同学互相讨论。这是预习的第二步。预习的第三步就是:针对以上两步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做出着重标记,在听课时重点听老师讲解。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和注意力,使其更加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 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习惯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条件反射,需要我们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在“预习”中我们已经强调过了“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养成学习三部曲的习惯:课前预习;课中认真记笔记;课后进行强化训练、归纳总结。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知识”转化成“能力”的桥梁。总之学习要做到融会贯通。
(三) 注重基础,解题规范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只有夯实好基础才能保证后面稍有难度的语文学习得心应手。学生应该定期制订目标,目标难度可以逐渐加深。根据自己制订的目标分阶段给自己定下学习任务,督促自己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和整合,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印象,做到“基础不丢分”。在基础完善的基础上,学生还应该注重解题规范,上课注意听老师的解题分析,学会分析题目,有条理地进行解答。语文虽然不能像数学、物理这种理科学科一样套用公式,但是语文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解题套路。有层次、有条理的答案往往能使学生的分数增加不少。比如:回答阅读题进行①、②、③…按照题目提问的顺序依次作答;作文部分平时多积累优秀的素材,考试时进行润色、运用;字词题进行易错、易混淆的归纳总结……久而久之,自身的语文知识库自然会变得充沛。
二、 学会积累学習,提高语文水平
高中课本中有一篇发人深省的文章——《劝学》,其中有一句人生至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点点滴滴知识的汇集才能聚沙成塔。而积累主要有三个途径:摘抄、记背、实训。积累首先得有一个足够容纳一学期甚至一学年知识的“积累本”。
(一) 积累学习的方法
1. 及时归纳法。针对每节课学完的内容及时地进行重点难点的归纳总结,记录在本子上;
2. 考点积累法。对于每次一考试,在老师分析讲解完试卷后作出“错题总结”,分析出错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积累,做到能清楚地知道某个题型可能出现的考试范围;
3. 易混点积累法。对于平时训练中出现的容易混淆和模糊不清的字词、读音等知识点,并且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二) 积累学习与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中的“积累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学好语文而进行的汉语言文字、词汇、句子、作文素材、作文模板、文言文释义以及语文学习方法、解题技巧的积累学习。它是一个有目的性、有针对性的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培养而形成的一种优秀的学习习惯。朱熹有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做一个类似的比喻:语文学习就好比一条河流,而积累就是“开源”,唯有开源才能浚流。
由此可见,积累学习对语文学习来说十分重要。所谓“厚积薄发”,离开积累,语文学习只能是海市蜃楼,虚无缥缈。
三、 结束语
高中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关键时期,学好高中语文对于高考和今后步入社会或者深入对语文的学习都显得十分重要。语文学习不能急于求成,应当循序渐进,要对语文有敬畏之心。
参考文献:
[1]王倩.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典诗歌选编及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07):03-04.
[2]孙丹丹.基于新课标的高中语文素养教育策略分析[J].新课程(下),2015(10):07-08.
[3]巢宗琪,雷实,陆志平.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11):23-25.
作者简介:
丁敏行,北京市,北京市第166中学高三(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