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孔测序技术的柑橘黄龙病检测方法建立

来源 :环境昆虫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lgu04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是柑橘生产上最具毁灭性的病害,及时快速地进行早期检测和诊断是防控黄龙病的关键措施之一.本文利用掌上纳米孔测序仪MinION对携带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asiaticus的DNA样品进行测序,并利用Blast、GraphMap、minimap2以及两种bwa的比对方法将测序结果比对到黄龙病菌基因组上,比对结果均匀的比对到黄龙病菌基因组上,并未发现严重的偏倚现象,验证了其测序结果的可靠性.本技术可弥补因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Kuwayama)虫体过小或损坏难以进行光学识别的不足,并可同时检测虫体是否携带有黄龙病菌,对有黄龙病发生风险但尚未有黄龙病实际发生的柑橘种植区提供实时实地的监控与预警.
其他文献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我国常见的一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其基于黑色素的体色在环境适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多巴胺(dopamine,DA)是昆虫合成黑色素的一类重要前体物质,同时在调节生理活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尚不清楚多巴胺在异色瓢虫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本实验室前期发现一异色瓢虫浅色突变体gr,其体色的黑化程度明显浅于野生型.本研究以该突变体为研究对象,以添加不同浓度DA的人工饲料(10 mg/g(D-H)、1 mg/g(D-M)、与0.1 mg/g(D-L))饲养幼虫,测定生长发育相关参数
为明确南亚实蝇Bactrocera tau Walker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日龄以及不同性别成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度,本研究采用胃毒法测定了杀虫剂对南亚实蝇室内种群幼虫和成虫的活性,采用浸泡法测了杀虫剂对卵和蛹的活性.结果表明4种杀虫剂对南亚实蝇不同日龄各虫态的毒杀活性存在差异,随日龄增加,各虫态对不同药剂的耐药性增加,且耐药性的强弱不同.高效氟氯氰菊酯EC对南亚实蝇卵、2日龄和5日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LC50分别为2.88 mg/L、2.08 mg/L和6.39 mg/L,辛硫磷EC、多杀霉素SC以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是危害烟草的重要害虫.为了实现该害虫的绿色防控,本研究测定了小地老虎幼虫对不同食物(小白菜、蕹菜、人工饲料和麸皮)取食的偏好性,评价添加鲜叶类诱食剂时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 All粉剂、S.feltiae SN虫尸剂、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和化学农药敌杀死(溴氰菊酯)对小地老虎的防控而实现对移栽期烟苗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时间不同食物吸引的小地老虎幼虫数量有差异,但是这些幼虫对鲜叶类蔬菜(小白菜和
针对白蚁防治药剂联苯菊酯传统加工剂型存在的安全性差、持效期短等缺点,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联苯菊酯微胶囊.通过粒径大小、外观形貌、包封率以及载药量筛选出最佳芯壁比、乳化剂用量和剪切时间,并对微胶囊理化特性及释放性能进行表征,同时考察微胶囊对白蚁的杀灭效果和持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芯壁比为1:1.5,乳化剂用量为7%,剪切时间为6 min时制备的联苯菊酯微胶囊粒径适中(97.6μm),包封率高达70.5%,缓释性能良好,与市售乳油相比,对白蚁的杀灭效果相当,但持效性能优异.该研究获得的联苯菊酯微胶囊为安全、高效防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灌根处理黄瓜后,发现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对叶片危害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为探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测定黄瓜叶片中防御酶系和次生代谢产物等含量变化,采用直流刺吸电位仪(direct current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DC-EPG)分析西花蓟马成虫取食黄瓜叶片的行为.球孢白僵菌对黄瓜灌根后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CA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我国重要的入侵害虫,2003年10月我国台湾发现其发生,2004年9月广东吴川也发现其危害,其后16年发生范围迅速扩大,已经入侵15个省区并具明显扩散趋势,给入侵区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2013年10月云南省首次在元谋县发现红火蚁入侵,其后相继在昆明、玉溪、丽江、临沧、文山等地发现其危害.为明确新入侵区红火蚁的发生规律,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诱饵诱集法系统调查了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红火蚁工蚁年发生动态,并分析了工蚁觅食强度与温度、降雨的
为依据春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 Erschoff蛹的形态特征快速、无损、准确鉴别雌雄个体,对其头部、胸部、腹部和体色外部鉴别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解剖生殖系统验证准确性.结果表明:以春尺蠖蛹的胸部和腹部特征识别雌雄准确率明显高于头部和体色特征,识别率可达100%.首先,雌蛹第8腹节腹板前缘中部具有“Y”型沟,与第7腹节腹板后缘形成倒三角状,而雄蛹无此特征.其次,雌蛹生殖孔与产卵孔连接形成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而雄蛹第9腹节腹板中央有一纵裂缝的生殖孔,两侧各有半圆状瘤状突起.最后,雌蛹
为明确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成虫对不同LED光的趋性行为反应,初步筛选出该虫趋光性不同的光色并进一步研究其对成虫繁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以期为今后研发特异性强且绿色高效的荔枝蒂蛀虫灯光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对比实验法,测试了荔枝蒂蛀虫雌蛾对9种供试光源的趋性行为反应,并进一步研究夜间LED光照射对荔枝蒂蛀虫成虫交配率、繁殖力及寿命的影响.结果显示,荔枝蒂蛀虫雌成虫对不同LED光的趋光反应率由高到低为:蓝(445~450 nm)>紫(400~405 nm)>红(655~6
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Bagnall)是我国华南地区豆科植物上的重要害虫,并已对多种农药产生严重的抗药性,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探寻基于寄主植物挥发物的化学生态调控技术,针对不同寄主植物及其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普通大蓟马的行为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本研究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普通大蓟马对豇豆花和四季豆花的选择行为,在此基础上再利用“Y”型嗅觉仪和四臂嗅觉仪测定了普通大蓟马对不同生理期及不同为害程度的豇豆花的选择行为,筛选该虫的嗜好寄主及其生理状态.分别以正己烷和甲醇作为溶
为筛选对春季蔬菜害虫具有较好诱集效果的粘虫板,促进蔬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采用红色、黄色、绿色、蓝色、白色和黑色6种颜色的市售粘虫板对菜地昆虫进行诱集试验.结果显示,粘虫板诱集的害虫以尖眼蕈蚊Bradysia minpleuroti、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端大蓟马Megalurothrips distalis和黄蓟马Thrips flavus为优势种;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灰地种蝇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