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性水资源危机的加剧,人们将渴望投向救世主海洋。低成本海水淡化的努力,人类始终都没有放弃过。如果成功,那就会使世界的造水量无穷尽地增加。
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虽说是英国人的自豪,但它却一直无法得以利用。因为河水里同时也孽生着许多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生物体。如今被污染的河水呈茶色且浑浊不堪,水里含有大量的盐分。但水资源专家拉瓦尔对河水污染的治理却充满着乐观和自信。他坚信,泰晤士河是水资源宝库,它有无穷的潜能和奥秘去等待人类去发掘、去揭示。
拉瓦尔现任泰晤士河开发公司的开发部长,他正在沿泰晤士河防洪堤坝雄心勃勃地筹建北欧第一座淡水化工场。待经过该化工场的河水中的盐分等被滤除后,泰晤士河的污染就会变成可供90万伦敦市民饮用的洁净淡水了。
“目前来看,历来视为废水的泰晤士河拥有极其丰富的水资源,由于海水倒灌而一直无法饮用,直到今天,才有了使其造福人类的各种技术。”拉瓦尔兴奋不已地说。但在雨量充沛的伦敦,是否有必要再耗资相当于3.6亿美元的建设费用来兴建这座规模空前的淡水化工场,始终存在着争议。实际上,伦敦的人均降雨量均不如马德里和伊斯坦布尔的人均降雨量。随着伦敦街区的扩展,淡水的消费需求也与日俱增,淡水不足的危机也日显窘迫。
在近20年间,墨西哥市的人口净增了400万,类似淡水资源危机这样的问题出相当突出。由于墨城大量抽吸地下水,致使地基下沉现象日趋严峻。再者,气候变化也是助虐世界各地水资源不足的一大元凶。
从整个世界来看,人类对海水淡化的开发既充满着期待但又动作迟缓甚至举步维艰。
海水毕竟是海水,海水淡化工程并非一蹴而就的易事。海水占整个地球上的水资源约为95%,全世界有近半数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100公里以内的广袤地域。“如果蓄水力量不足,那就只好从海水身上做文章了”,多年来致力于大规模海水淡化事业的著名企业、法国的多克莱蒙公司的莫瓦辛董事长说。
海水淡化技术并不是一个新课题。早在40多年前就开始了。然而,采用传统的蒸馏海水的做法则必须消耗大量的热能。由于成本高昂,致使除财大气粗的中东各石油国之外的沿海任何一国都难以推行。随着陆地水资源匮乏的日趋严峻,各国都在加紧研究开发较低成本的海水淡化技术。目前来看,采用最多的方法是“海水逆渗透法”。该方法是一种将远比浸透压力大得多的压力施加在海水中,以半透膜为媒介获得淡水的方法。
随着技术进步和适度规模经济优势效果的充分发挥,目前海水淡化的成本已比10年前下降了一半。近年来,在英国和美国的佛罗里达州、西班牙及新加坡等缺水国家和地域,新型的淡水化工场应运而生。在中国,到2015年,预计海水淡化造水量将增长4倍。最好的也是最经济的选项,是在发电厂的附近兴建淡水化工场。这样不仅能大大提高淡水生产量,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佛罗里达州坦帕湾的海水淡化场就是建在发电厂周围并充分利用了发电厂排泄出来的冷却水,大大节省了成本。该海水淡化场每天约生产大约4000吨淡水,蓄势待发的海水淡化产业,将使全世界的造水量预计今后10年间会翻一番。
眼下有不少国家都在积极吸收引进最先进的高新技术来淡化海水。早在5年前,作为资源自给自足政策的重要一环,以色列就出台了国家级的海水淡化产业政策。以色列在地中海东岸的阿什卡伦地域,今年夏季投资了2.1亿美元,开始兴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水淡化化工场。届时,该海水淡化化工场提供的淡水量将占全国淡水消费总量的1/7。以色列还计划,将来在地中海沿岸至少再兴建3座海水淡化化工场。
然而,仅靠海水淡化是不可能彻底解决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问题的。目前来看,海水淡化的成本依然昂贵。这使得经济上并不发达的中亚地域等国家仍然望而却步且无法推广应用。
当务之急,用较低成本替代昂贵的海水淡化费用的可行之举,应首选将用过的废水再进行循环处理利用的对策。但将冲过厕所的水过滤或再处理后重新作为饮用水使用,恐怕多数人还是会产生巨大的抵触和逆反心理。
专家们进言,眼下还需要采取节省水资源的对策,要使“节水如命”的理念深入人心。估计在短时期内,大幅度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的技术还不会问世。
(徐新明译)
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虽说是英国人的自豪,但它却一直无法得以利用。因为河水里同时也孽生着许多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生物体。如今被污染的河水呈茶色且浑浊不堪,水里含有大量的盐分。但水资源专家拉瓦尔对河水污染的治理却充满着乐观和自信。他坚信,泰晤士河是水资源宝库,它有无穷的潜能和奥秘去等待人类去发掘、去揭示。
拉瓦尔现任泰晤士河开发公司的开发部长,他正在沿泰晤士河防洪堤坝雄心勃勃地筹建北欧第一座淡水化工场。待经过该化工场的河水中的盐分等被滤除后,泰晤士河的污染就会变成可供90万伦敦市民饮用的洁净淡水了。
“目前来看,历来视为废水的泰晤士河拥有极其丰富的水资源,由于海水倒灌而一直无法饮用,直到今天,才有了使其造福人类的各种技术。”拉瓦尔兴奋不已地说。但在雨量充沛的伦敦,是否有必要再耗资相当于3.6亿美元的建设费用来兴建这座规模空前的淡水化工场,始终存在着争议。实际上,伦敦的人均降雨量均不如马德里和伊斯坦布尔的人均降雨量。随着伦敦街区的扩展,淡水的消费需求也与日俱增,淡水不足的危机也日显窘迫。
在近20年间,墨西哥市的人口净增了400万,类似淡水资源危机这样的问题出相当突出。由于墨城大量抽吸地下水,致使地基下沉现象日趋严峻。再者,气候变化也是助虐世界各地水资源不足的一大元凶。
从整个世界来看,人类对海水淡化的开发既充满着期待但又动作迟缓甚至举步维艰。
海水毕竟是海水,海水淡化工程并非一蹴而就的易事。海水占整个地球上的水资源约为95%,全世界有近半数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100公里以内的广袤地域。“如果蓄水力量不足,那就只好从海水身上做文章了”,多年来致力于大规模海水淡化事业的著名企业、法国的多克莱蒙公司的莫瓦辛董事长说。
海水淡化技术并不是一个新课题。早在40多年前就开始了。然而,采用传统的蒸馏海水的做法则必须消耗大量的热能。由于成本高昂,致使除财大气粗的中东各石油国之外的沿海任何一国都难以推行。随着陆地水资源匮乏的日趋严峻,各国都在加紧研究开发较低成本的海水淡化技术。目前来看,采用最多的方法是“海水逆渗透法”。该方法是一种将远比浸透压力大得多的压力施加在海水中,以半透膜为媒介获得淡水的方法。
随着技术进步和适度规模经济优势效果的充分发挥,目前海水淡化的成本已比10年前下降了一半。近年来,在英国和美国的佛罗里达州、西班牙及新加坡等缺水国家和地域,新型的淡水化工场应运而生。在中国,到2015年,预计海水淡化造水量将增长4倍。最好的也是最经济的选项,是在发电厂的附近兴建淡水化工场。这样不仅能大大提高淡水生产量,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佛罗里达州坦帕湾的海水淡化场就是建在发电厂周围并充分利用了发电厂排泄出来的冷却水,大大节省了成本。该海水淡化场每天约生产大约4000吨淡水,蓄势待发的海水淡化产业,将使全世界的造水量预计今后10年间会翻一番。
眼下有不少国家都在积极吸收引进最先进的高新技术来淡化海水。早在5年前,作为资源自给自足政策的重要一环,以色列就出台了国家级的海水淡化产业政策。以色列在地中海东岸的阿什卡伦地域,今年夏季投资了2.1亿美元,开始兴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海水淡化化工场。届时,该海水淡化化工场提供的淡水量将占全国淡水消费总量的1/7。以色列还计划,将来在地中海沿岸至少再兴建3座海水淡化化工场。
然而,仅靠海水淡化是不可能彻底解决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问题的。目前来看,海水淡化的成本依然昂贵。这使得经济上并不发达的中亚地域等国家仍然望而却步且无法推广应用。
当务之急,用较低成本替代昂贵的海水淡化费用的可行之举,应首选将用过的废水再进行循环处理利用的对策。但将冲过厕所的水过滤或再处理后重新作为饮用水使用,恐怕多数人还是会产生巨大的抵触和逆反心理。
专家们进言,眼下还需要采取节省水资源的对策,要使“节水如命”的理念深入人心。估计在短时期内,大幅度降低海水淡化成本的技术还不会问世。
(徐新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