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弹性视角下环境基础设施承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我国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为例

来源 :城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w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镇化建设推进和城市人口聚集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承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应对城市所面临的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及生活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在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同时,应密切关注城市人口、经济等压力因素对环境治理的影响。笔者基于生态弹性视角,从支撑力和压力两大层面分析影响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承载力的综合因素,结合国内外生态承载力、资源环境承载力等研究成果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2009年~2018年我国直辖市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的环境基础设施承载力演变情况及未来趋势进行考察,提出促进环境治理联防联控、发挥环境治理
其他文献
文旅融合可以促进旅游产业升级,更大化地满足游客需求,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以浙江省红色旅游资源为载体,设计了特色红色旅游线路及业态融合活动内容,该线路从嘉兴到杭州再到宁波,根据当地红色旅游资源与特色,将嘉兴红色旅游与研学旅行融合,杭州红色旅游与体育旅行融合,宁波红色旅游与乡村旅行融合,并且设置了不同的红色活动与业态融合活动内容,并对此进行了各方面的融合价值分析,解决了红色线路单一、差异化不强以及游客需求感不强的问题。
选取川渝地区不同类型的6个湿地公园,使用案例比较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方法作为研究依据。针对川渝地区湿地公园不同层次(陆地、驳岸、水体)的植物景观配置模式,进行比较归类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湿地公园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保育的生态功能,在设计工程中通常会保留较大区域的原有植物群落。②湿地公园的陆地植物配置多为大乔+小乔+灌木+禾草+花草的复合型模式;驳岸植物配置多为耐水湿灌木+大型水生禾草+耐水湿草花的模式;水体植物配置为临水多年生挺水植物+浮水沉水的复合植物模式。③6个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占比陆生植物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