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市主要界限温度初终日、持续天数和积温的变化特征

来源 :吉林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b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利用开原市1955年~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5日滑动平均法确定稳定通过≥0℃和≥10℃的初终日期,并分别计算初终日期间的活动积温作为≥0℃和≥10℃积温,从而分析研究了开原主要界限温度初始日期变化、终止日期变化、持续天数和积温变化特征。
  关键词:界限温度;初终日;积温;变化
  中图分类号:P4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4)-01-70-2
  界限温度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日平均气温稳定≥0℃的时段通常称为农耕期,稳定通过0℃期间的积温用来反映一个地区农事季节内的热量资源;而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日期是春季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长,喜凉作物开始迅速生长的临界温度。因此,不同的界限温度及其持续日数,可用以分析、评价一个地区不同类型作物的可能生长期、可供利用的总热量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气温都在不同程度地变化,与环境相适应是自然法则的结果,各地方的一些作物的生长季,界限温度和热量资源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适当调整,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所以根据当地气温的变化,采用各种测量统计指标,研究植物的各种生长指标的变化特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种植结构,对于指导农业生产,保粮食丰产和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
  选取开原市1955年~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5日滑动平均法确定稳定通过≥0℃和≥10℃初终日期,分别计算初终日期间的活动积温作为≥0℃和≥10℃积温。
  1.2温度初终日期的确定
  为了消除日平均气温逐日变化的不稳定波动,显示出温度变化的平稳性,采取5日滑动平均法,来确定某一年份稳定通过某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从1年的5天滑动平均气温序列中,选取≥某界限温度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段;选取该时段的起始值,由组成该5天滑动平均温度中,选取第一个日平均温度≥该界限温度的日期,此日期即为稳定通过该界限温度的初始日期。选取该时段的结束值,由组成该5日滑动平均温度的5天中,选取最后一个日平均温度≥该界限温度的日期,此日期即为稳定通过该界限温度的终止日期。
  初终日期序列的建立:1月1日记为1,1月2日记为2,以此类推,建立1955年~2010年初终日期序列。
  1.3统计方法
  一是趋势分析采用线性倾向率;二是每5年进行阶段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初始日期变化
  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表示寒冬已过,土壤解冻,春耕开始。小麦、油菜已开始返青扎根,果木开始萌动。开原地区≥0℃平均初始日期出现在3月22日,最早出现日期为3月5日(1990、2002、2008年),最晚为4月10日( 1993年)(图1a)。
  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是一般喜温作物生长的开始,也是喜凉作物积极生长的开始,多年生作物开始以较快的速度积累干物质。开原地区≥10℃平均初始日期出现在4月24日,最早出现在4月3日(1998年),最晚出现在5月17日(1972年)(图1b)。
  开原≥0℃和≥10℃初始日期序列变化特征(图1)可已看出:1955年~2010年≥0℃和≥10℃初始日期序列均呈下降趋势,线性趋势分别为:-1.77天/10年和-0.64天/10年。稳定通过0℃、10℃初日虽然年际波动较大,但总体而言出现日期趋于变早。
  2.2终止日期变化
  秋季0℃稳定终止时,土壤开始冻结,田间耕作停止,小麦、油菜停止生长,开始进入越冬期。≥0℃平均终止日期出现在11月7日,最早出现日期为10月21日(1974、1982年),最晚为11月21日(1957、1971、1975年)(图2a)。
  日平均气温降至10℃以下时,喜凉作物光合作用显著减弱,喜温作物停止生长。≥10℃平均终止日期出现在10月6日,最早出现在9月23日(1957年),最晚出现在10月19日(2006年)(图2b)。
  图3持续日数变化特征及线性趋势(a:≥0℃;b:≥10℃)2.3.2喜温作物生长期(气温≥10℃)持续日数日平均气温≥10℃时,这个温度正适合如水稻、玉米、大豆、高粱和花生等大多数喜温作物的发芽生长,随温度升高作物加速生长。10℃是绝大多数乔木树种发芽和枯萎界限温度,即10℃气温持续期间是各类作物光合作用制造干物质较为有利的时期,该时期为喜温作物生长期。
  开原市地区≥10℃气温平均持续日数为166天。由图3(b)可以看出,其持续日数最长的年份为1998年,达到198天;最短为1972年,持续日数仅有139天。年代际变化如表1所示,60、70年代为164天左右,80年代和90年代分别为167、168天。至21世纪,≥10℃气温的持续日数略有增长为169.3d。可见喜温作物的生长期从70年代开始是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可见稳定≥10℃的持续日数的增加并不显著。
  2.4积温变化
  2.4.1≥0℃积温变化积温是温度的积累,代表某一时段总热量。开原市地区≥0℃积温平均为3693℃。最多出现在1998年,为4063℃;最少出现在1976年,为3326℃。分析其年代际变化(表1),20世纪60年代≥0℃积温为3635℃,70年代为3551℃,80年代为3635℃,90年代为3751℃,到了21世纪已增至3873℃。1955年~2010年≥0℃积温总体上呈现起伏式递增趋势(图4a),可见≥0℃积温增加是非常显著的。
  2.4.2≥10℃积温变化开原市地区≥10℃积温平均为3264℃。1998年热量条件最好,3834℃;1972年热量条件最差,不足2700℃。分析各年代际变化(表1),20世纪50~60年代分别为3330℃和3218℃;70年代最少为3132℃;80年代≥0℃积温为3241℃;90年代为3349℃。2000年~2010年平均为3400℃,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增多129℃。可见≥10℃积温增加是显著的。
  3结语
  通过对近55年来开原市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分析统计,初日≥0℃持续日数、≥10℃持续日数呈逐年增加趋势,≥0℃积温、≥10℃积温初日逐年提前,终日逐年延后,1955年~ 2010年积温总体上呈现起伏式递增趋势,增加是非常显著的。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积温也相应逐年增加,这就使得作物生长时间变长,促使作物快速生长。热量条件的充分保障对调整农作物品种结构、增加单位面积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中国气象局编.农业气象观测规范[M].气象出版社, 1993.
  [2]孙凤华,赵春雨.辽宁近百年气温变化基本特征分析[J].辽宁气象,2002.
  [3]李崇银.气候动力学引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李娈,铁岭市气象局,研究方向:气象预报。
其他文献
利用自然界存在的易得且没有价值的柳絮为模板,以硫酸作为合成聚合物纳米聚苯胺(PANI)的质子酸、使用过二硫酸铵作为聚合反应的引发剂,通过模板聚合法在超声辅助条件下可控易合成
农田水利桥涵规划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工程布置分散、工程规模较小、使用功能存在区别、施工场地多变等方面。农田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往往被忽略,因而对广大农
摘要:国以农为本,农以种先行。种子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粮食产量及农民收入,关系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种子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来,由于各级种子管理部门不断加大种子管理力度,种子质量得以迅速提高。仅就我市2013年种子抽检的200份样品中,合格样品199份,合格率为99.5%,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尽管这样,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为此,笔者针对当前种子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供
摘要:在现代化畜禽养殖业上,杂种优势早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杂种优势的广泛应用也是畜牧业获取经济效益的核心保障,因此,能否准确的对杂种优势的结果进行测定对于杂种优势的合理化应用来讲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传统方法对杂种优势的测定往往要花费巨大的投入,这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限制了对杂种优势的利用。经过多年的发展,育种人员为提高杂种优势的测定准确性,从多方面进行了反复的研究,陆续提出了许多能够预测杂种优
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对肺结核患者遵医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肺结核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护理,对比两组遵医行为和生
毛竹低产林改造对大面积提高毛竹产量、增加竹农经济收益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毛竹抚育管理、乱砍乱伐、病虫害防治等几个方面探讨桂林市毛竹低产的原因,并针对地产原因提
目的:探讨MSCT一站式低剂量扫描在胸腹部联合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胸腹部联合外伤患者548例,给予低剂量扫描,记录每个病例的有效平均剂量:将影像检查结果与72h后临床结果对
诗朋墨客下乡来,化雨春风润众怀.广引农民调产业,多承县委善安排.抬眸处处呈新景,致富家家摆擂台.头雁欲知向何往,人间自是小蓬莱.改革春风卷浪潮,五兴振县展宏韬.鸡鹅哏嘎吟
目的:探讨跟腱外伤实施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跟腱外伤患者68例,术前均给予MRI检查与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检查,
阳春三月,阳光明媚,那个周日我回到老家小院子里。  翌日清晨,一缕温暖的阳光斜斜地打进窗内,窗外,叽叽喳喳的燕语莺声唤醒了我。推门而出,闲庭信步,母亲迎着笑脸,乐呵呵地告诉我,那窝幸福的燕子又归来了。尽管父母居住的瓦房有些陈旧,但周围环境不错。院子里是一排柳树,返青的杨柳垂下万千条柔软的柳条。循着鸟鸣望去,绿意融融的屋檐下,牢牢镶嵌的碗状燕巢又添了些许新泥。此情此景,正应了那句古诗,“几处早莺争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