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政治课教学方面,体验理论和方法可以从政治知识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2个方面进行探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性,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建构学生的个性与人格,拓展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学生真正成为政治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与体验”的教学新理念,反复强调注重体验教学,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性,又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建构学生的个性与人格,拓展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学生真正成为政治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这是政治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变革。
体验的本质
体验不是一般的经历,而是生命的经历。体验既是一种动作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结果。体验者在其生命经历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生命留存下来的内容就会得到表明,这个内容如同一个收获或结果,它是从逝去的生命经历中获得延续、重视和意味的。体验具有个体性、动态性、内在性和建构性。因此说体验是人类的一种生命活动,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种基本方式。人类是靠体验来生存和发展的,人类的情感、精神和智慧是体验的结晶,因为情感是体验的冲动,精神是体验的觉醒,智慧就是体验的发现。没有体验,就不会有情感的冲动、精神的觉醒和智慧的发现。
政治知识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与体验
在政治课教学方面,体验理论和方法可以从政治知识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2个方面进行探索。
政治知识的角度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新课程内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根据实际的生活体验,将生活的体验与知识结合起来,化为学生内在的东西。经济生活围绕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经济现象,以及各种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表现,提供富有应用性的知识,并从中引申出相关的道德意义、思想政治观点和经济学原理。政治生活以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并能够参与进去的政治生活为起点,着眼于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所应有的基本素养,着眼于现实生活中公民与政府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价值。文化生活着眼于高中学生在现实文化生活中的问题,讲述文化认同、理解和选择的意义以及文化的多样性。生活与哲学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体系结构中一以贯之,走出以往课程的学科模式,以“求真务实”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为主导,以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问题和事例为基础,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方法,集中进行“三观”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的角度思想与品德是学生自身内在化的东西,不是强加与灌输能解决问题和达到效果,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这些外在的东西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修养和人格,成为自身的思想与品德,并在自己实际生活和实践行动中因为内化的修养与人格,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方式与君子风范。这就需要学生对所学的政治知识要去体验,对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等文本意义有建构的作用,对这些知识去阅读去体验,体验即意义。对政治常识的内容需要了解国家与公民具体的政治生活,实际的政治生活需要学生亲自参与,需要了解国家大事,需要对国际风云有所认识。这些“需要”就是需要学生亲身的体验。经济常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本身也是密切相关的。市场经济的社会可以说每个学生每天都要与经济打交道,书本的知识更需要结合生活实际、社会实际进行教学,并要让学生进行探究、调查、了解和认识,让学生的心灵、灵魂与现实生活切实对话、交流、沟通。哲学不是知识,而更应该是人生的一种感悟,需要学生亲自去体验和品味。因为哲学是关于“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创造的最高智慧”[1],所以对哲学的体验就更只能是自我的。体验只能是主体的体验,体验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有了体验就会有自主性,就会主动去探究。只有在自我体验中才会有发现和创造,才会有自我建构和自我发展,也才可能把政治、经济、哲学等常识性的东西内化为自我的思想、品德与人格、修养,从而指导自身在实际生活中展现得真善美。
笔者认为从体验的角度,采用体验论方法探讨政治教学的改革,摒弃讲解式政治教学模式,需要从政治自身学科特点与规律进行探讨。一是加强优良传统教育,吸收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思想,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进行切身的感悟、品味;二是加强体验式情境教学研究,通过情境教学,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心灵体验和人格体验;三是审美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研究,即由认知性教学向审美性教学和思想品德内化教育提升,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情感精神世界的建构;四是要加强实践教学与活动教学研究,因为体验是在实践与活动中生成的。只有加强实践与活动教学,才能切实搞好体验教学。总而言之,从体验论的角度来进行政治教学实验研究,加强体验教学、体验教育的探索,是一个富有开拓性、创新性的领域,能够有力地促进政治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进田.文化哲学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与体验”的教学新理念,反复强调注重体验教学,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参与性,又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建构学生的个性与人格,拓展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学生真正成为政治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这是政治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变革。
体验的本质
体验不是一般的经历,而是生命的经历。体验既是一种动作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结果。体验者在其生命经历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生命留存下来的内容就会得到表明,这个内容如同一个收获或结果,它是从逝去的生命经历中获得延续、重视和意味的。体验具有个体性、动态性、内在性和建构性。因此说体验是人类的一种生命活动,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种基本方式。人类是靠体验来生存和发展的,人类的情感、精神和智慧是体验的结晶,因为情感是体验的冲动,精神是体验的觉醒,智慧就是体验的发现。没有体验,就不会有情感的冲动、精神的觉醒和智慧的发现。
政治知识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与体验
在政治课教学方面,体验理论和方法可以从政治知识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2个方面进行探索。
政治知识的角度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新课程内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根据实际的生活体验,将生活的体验与知识结合起来,化为学生内在的东西。经济生活围绕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经济现象,以及各种市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表现,提供富有应用性的知识,并从中引申出相关的道德意义、思想政治观点和经济学原理。政治生活以学生能够感受到的、并能够参与进去的政治生活为起点,着眼于公民参与民主政治所应有的基本素养,着眼于现实生活中公民与政府之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感受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和价值。文化生活着眼于高中学生在现实文化生活中的问题,讲述文化认同、理解和选择的意义以及文化的多样性。生活与哲学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以生活实践为基础的体系结构中一以贯之,走出以往课程的学科模式,以“求真务实”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为主导,以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问题和事例为基础,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方法,集中进行“三观”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的角度思想与品德是学生自身内在化的东西,不是强加与灌输能解决问题和达到效果,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这些外在的东西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修养和人格,成为自身的思想与品德,并在自己实际生活和实践行动中因为内化的修养与人格,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方式与君子风范。这就需要学生对所学的政治知识要去体验,对政治常识、经济常识、哲学常识等文本意义有建构的作用,对这些知识去阅读去体验,体验即意义。对政治常识的内容需要了解国家与公民具体的政治生活,实际的政治生活需要学生亲自参与,需要了解国家大事,需要对国际风云有所认识。这些“需要”就是需要学生亲身的体验。经济常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本身也是密切相关的。市场经济的社会可以说每个学生每天都要与经济打交道,书本的知识更需要结合生活实际、社会实际进行教学,并要让学生进行探究、调查、了解和认识,让学生的心灵、灵魂与现实生活切实对话、交流、沟通。哲学不是知识,而更应该是人生的一种感悟,需要学生亲自去体验和品味。因为哲学是关于“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创造的最高智慧”[1],所以对哲学的体验就更只能是自我的。体验只能是主体的体验,体验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有了体验就会有自主性,就会主动去探究。只有在自我体验中才会有发现和创造,才会有自我建构和自我发展,也才可能把政治、经济、哲学等常识性的东西内化为自我的思想、品德与人格、修养,从而指导自身在实际生活中展现得真善美。
笔者认为从体验的角度,采用体验论方法探讨政治教学的改革,摒弃讲解式政治教学模式,需要从政治自身学科特点与规律进行探讨。一是加强优良传统教育,吸收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思想,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进行切身的感悟、品味;二是加强体验式情境教学研究,通过情境教学,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心灵体验和人格体验;三是审美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研究,即由认知性教学向审美性教学和思想品德内化教育提升,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情感精神世界的建构;四是要加强实践教学与活动教学研究,因为体验是在实践与活动中生成的。只有加强实践与活动教学,才能切实搞好体验教学。总而言之,从体验论的角度来进行政治教学实验研究,加强体验教学、体验教育的探索,是一个富有开拓性、创新性的领域,能够有力地促进政治教学改革和研究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进田.文化哲学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