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主义视野下高校学生在线学习力的提升

来源 :中国成人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n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信息化技术与应用型高等教育的融合日益深化,应用型院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受到信息化技术的深刻影响,在线学习逐渐成为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趋势.然而,基于联通主义视野来看,应用型院校的学生在线学习力还存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在线学习认知力、在线学习驱动力以及在线学习转化力等方面.为了促进应用型院校学生在线学习力的有效提升,助力学习方式的转变,还需基于联通主义视野不断增强应用型院校学生的在线学习认知力、在线学习驱动力以及在线学习转化力.
其他文献
非学历成人教育是我国继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可借鉴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根据博弈论中“智猪博弈”的结论,政府应打破传统博弈格局,构建现代政育关系.而“精炼贝叶斯博弈”则启示,只有在政策目标、责任目标与执行人员自身利益相挂钩条件下,才能推动其加强管理.基于理论分析,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非学历成人教育政策体系建设,完善政府激励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并积极推广非学历成人教育线上新技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知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然而由于具体教学实践中知识性的不时“缺场”,影响到了知识性与价值性的深入、有机契合.深入思考和认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知识性,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时代新人培育目标至关重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知识性的运行机理,由三个前后相继、彼此关联的关键性环节构成:学生知识性学习动机的产生、师生知识性对话的进行和教师知识性权威的确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深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知识性,实现课程教学知识性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学习分析已经开始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本文从介绍学习分析的定义和内涵入手,结合国外近年来的实证和理论研究,详细阐述学习分析在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优势,包括实时获取海量数据,支持多方评价主体参与,以及增强和实现个性化反馈等.同时,也探讨了学习分析在形成性评价中的应用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未来的相关教学实践应该注重将学习分析和教学设计结合起来,提升师生的数据和评价素养,关注伦理方面的考虑,从而更好地发挥学习分析在教学评价中的优势.
如何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升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是各高职院校必须重视的问题.为了有效促进教师学习团体的不断发展壮大,进而助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高职院校应当营造合作氛围,优化管理机制,加强保障力度;学习团体应当引导成员形成共同愿景,增强成员的团体意识;教师个体应当更新学习理念,加强合作交流能力.
英国近年来实施的TEF(教学卓越框架)计划,是20世纪90年代以QAA(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建立健全高等教育学历标准、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之后的一次重大改革.与QAA运行规则相比,TEF的根本变化,一是评估对象聚焦于本科教学;二是评估标准从基本质量到卓越要求;三是评估方式综合与多元化.TEF促使英国高校更加重视本科优质教育,不过,相比较而言,TEF计划对英国开放大学影响更大,其学生主要是本科生,规模全英第一,学生差异性大.TEF评估标准的新变化,有利于促进开放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追求卓越的教学质量、个性化的评估
教学评价不仅是教育主管部门保障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督促应用型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持续优化教学工作、寻求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评价工作仍然过于关注“教”而忽视了“学”,难以全面、客观地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质量.因此,基于学习中心视角出发优化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评价工作,已成为提升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输出质量的必然要求.但学习中心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评价工作还面临着教学评价反馈机制不够完善、动力机制不够健全以及保障
民办高校教师的身份认同是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稳定的必要条件.当前,民办高校教师面临着社会场景中的职业身份不清晰、学校场域的教师角色冲突以及职业实践中话语权受限等三重困境.为化解这三重困境,民办高校要正确对待学校教师身份认同危机,以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学术认同;重塑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用话语权增加教师的学校认同;优化学校的组织生态,提升教师对教育职业的归属感.
针对媒介素养、网络媒介素养基础概念,以及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新环境下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特征、教育原则,通过研究完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环境、提升高校教育引导能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拓展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路径等措施,其目的在于不断提升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通过对广东地区1568名农民的抽样调查发现:农民是有审美需要的,其审美认知、审美态度及审美行为等审美素质呈现新的特点,农民对生活的积极追求和对生活中美的需要,与农民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审美教育缺乏、审美引导不足、审美载体不足之间可能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提升农民审美素质有助于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以审美素质提升带动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最终推动乡村发展.因此,应积极开展乡村美育,将传统乡土文化资源、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文化振兴结合,进行创新发展,构建多维度培育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内
知识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高校继续教育的运作机制,也为其结构转型与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更多可能.基于公共治理的视角,深度剖析高校继续教育的公共服务及发展现状,为实现高校继续教育的多元共治、多样态发展、多群体参与等结构转型提供可参考性策略建议.